分享

2014年全省小麦秋播技术意见

 燕儿cf 2014-10-25

2014年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单产水平连创历史新高,总产实现十一连增。据13市统计汇总,全省夏粮面积3853.29万亩,比上年增12.95万亩,增0.3%;平均亩产382.88公斤,比上年增11.83公斤,增3.2%;总产1475.36万吨,比上年增50.24万吨,增3.5%。其中:小麦面积3570.09万亩,比上年增35.73万亩,增1.0%;平均亩产388.94公斤,比上年增12.21公斤,增3.2%;总产1388.56万吨,比上年增57.04万吨,增4.3%。据省统计定案数,全省小麦面积3239.91万亩,比上年增19.56万亩,增0.6%,平均亩产358.16公斤,比上年增16.18公斤,增4.7%,总产1160.41万吨,比上年增59.09万吨,增5.4%。高邮市和射阳农场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分别693.2公斤和695.8公斤,刷新了我省小麦高产纪录。同时,由于产量增加、售价提高,今年小麦种植收益继续大幅增加。据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直报县调查,亩均现金收益首次突破500元达564.4元,比上年增收144.38元,增34.37%,加上各种补贴亩均实际现金收益达644.03元。

总结今年夏熟丰收的主要经验:一是得益于高产增效创建、保护价收购、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持稳定,扶持有力;二是得益于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普及应用,坚持主动抗灾应变不放松;三是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前期积温高促进了晚播小麦苗情转化,春季倒春寒冻害极轻,淮北地区雨水分布相对均衡,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但是,夏粮生产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稻麦两熟茬口季节紧,晚播小麦面积较大,严重制约高产稳产;二是农机农艺不配套,秸秆还田配套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和壮苗基础;三是渍害、纹枯病、赤霉病、倒伏、高温逼熟等自然灾害威胁年年都可能发生;四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相适应,大面积生产技术到位率较低。因此,在连续多年增产的高起点上,明年夏粮生产连续增产的难度较大。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乃至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只有狠抓秋播工作落实,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才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各地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秋播形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把秋播技术指导工作落到实处。今年全省小麦秋播生产指导思想是:以强化政策落实、稳定面积为基础,以优化品种布局、抢抓秋播进度、主动防灾应变、提高播种质量为重点,以落实主推技术和高产创建为抓手,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全面打好秋播基础。具体技术意见如下:
一、推介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各地要依据省推介的主推品种目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积极推介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落实好小麦品种布局。沿江、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重点推广宁麦13、扬麦13、扬麦15等弱筋品种;淮北中强筋小麦优势区域重点推广淮麦20、烟农19、徐麦99强筋品种和淮麦33、徐麦30、济麦22、淮麦22、淮麦28、淮麦29、明麦1号、连麦6号、淮麦31、淮麦26等中筋品种;沿淮中筋小麦优势区重点推广郑麦9023、淮麦30等中筋品种;淮南中筋小麦优势区域重点推广扬麦16扬辐麦4号、扬麦20、扬麦14、宁麦14、宁麦16、苏科麦1号、镇麦9号、苏麦188等中筋品种。
二、农机农艺配套,抓好秸秆还田
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如果秸秆还田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安全越冬。提高秸秆还田水平,关键在于农机农艺要配套:一是水稻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碎草切碎长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碎草匀铺不到位需人工铺助撒匀。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进行灭茬埋草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创造小麦适播条件。耕翻灭茬埋草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可大力推广犁旋一体秸秆还田作业机。旋耕灭茬埋草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75马力以上机械)、墒情适宜,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要尽最大努力杜绝小型手扶拖拉机旋耕埋草作业。在季节允许、天气晴好、秸秆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可在碎草、匀铺、晒干的基础上,采用旋耕-灭茬-埋草-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械直接播种作业。在前茬收获时秸秆没有切碎匀铺或留高茬的情况下,可用秸秆粉碎专用机械进行碎草灭茬,在碎草灭茬基础上进行整地播种。三是播后适度镇压。播后适度镇压可确保种、土紧密结合,防止吊空苗及土壤跑墒,苏中、淮北地区尤为重要,是防止干冻死苗的重要措施。四是基肥中增施氮肥。一般基肥中应增加总施氮量10%左右的氮肥,防止秸秆腐熟过程耗氮影响壮苗。五是因地制宜选择稻田套播稻草全量覆盖播种方式。土壤粘重、湿度大的稻茬麦地区通过耕翻、旋耕方式秸秆还田难度较大,可采用稻田套播稻草全量覆盖播种方式,应尽可能做到适期套播,缩短共生期,早播田块水稻收获前05天内套播为宜,迟播田块水稻收获前510天内套播为宜,水稻收获时确保做到碎草、匀铺,麦苗31心前及时做好追肥、化除、开沟覆土等田间管理工作。
三、适期适量播种,抢抓秋播进度
适期播种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我省小麦适期播种范围,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于10115日,半冬偏春性品种于101025日,淮南地区苏中麦区为1025115,苏南麦区为11月上旬。我省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字。淮北地区和丘陵地区秋播时常遇干旱气候,应坚持抢墒、造墒、抗旱播种,里下河地区土质粘重,播后遇干旱要主动沟灌窨水确保出苗;淮南遇到连阴雨天气,应及时排干田间积水,并可采用免耕摆播或板茬直播等抗灾应变措施,避免烂耕烂种,抢抓播种进度。适量播种是建立高效群体的重要保证。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建立高效群体、实现足穗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播种量因根据播期、播种质量、肥水条件等因素灵活调节。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最少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因此不同播种期之间适宜播种量差距极大。要大力推广机耕、机播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播种量精确调控,提高播种均匀度,根据墒情调节播深,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
四、突出主推技术,强化集成示范
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我省小麦生产主推技术,是针对提高播种质量、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等提出的配套技术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要积极培育并充分发挥机耕作业专业化服务优势,大力推广机条(匀)播,高产创建万亩片和旱茬小麦要努力全面推广使用机械条播,腾茬及时且墒情适宜的稻茬小麦,采用条播机精细播种,应适当扩大行距至25厘米左右;腾茬较迟、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相对持水量大于80%)的稻茬小麦,大力推广机械均匀摆播。稻麦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县,要针对生产实际中秸秆还田、播种、施肥、抗灾应变等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好相关技术的配套试验示范,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并通过对照比较、现场展示等生动易懂方式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田大户现场观摩培训,普及提高主推技术集成应用。
五、施足基肥苗肥,提高运筹水平
弱筋小麦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214公斤/亩,以基肥:平衡肥(主茎3叶至4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为7 : 1 : 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宜;中筋小麦一般掌握1518公斤/亩,强筋小麦一般为1620公斤/亩,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主茎3叶至-5叶期施用):拔节肥(倒3叶施用):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为5 : 1 : 2 : 2的运筹方式(大面积生产中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5 : 1 : 4),在土壤肥力高、适当降低施氮量条件下亦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 : 1 : 3 : 3的运筹方式。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 : 0.40.6 : 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 : 0.60.8 : 0.60.8,磷钾配以基肥:拔节肥5735为宜,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晚茬麦稳氮后移技术:淮北地区亩施纯氮1516公斤/亩,淮南地区亩施纯氮14公斤 N : P2O5 : K2O比例为1 : 0.6 : 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肥(主茎3叶至-4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占30%。磷、钾肥的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
六、主动抗灾应变,促进高产稳产
主动抗灾应变是我省小麦连年丰收的重要经验。要树立全程抗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现壮苗越冬,是最重要的抗灾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当落实好以下抗灾应变措施:一是种子处理,防病壮苗。针对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二是三沟配套,排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是淮南地区小麦丰产丰收的宝贵经验,淮北地区也不能忽视提高麦田沟系配套水平。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竖沟畦宽,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三是加强播后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淮北旱茬小麦及秸秆还田稻茬小麦播后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稻茬小麦尤其是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要增施土杂肥或增加沟泥、秸秆覆盖。四是科学化除。麦田杂草要以秋季化除为主、春季补除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