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猪合作

 donghailongwag 2014-10-25
粮食价格跟猪肉价格比如是6:1,属于正常,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这条警戒线。 可能刘永好就是个习惯于反周期投资或者对自己判断有足够信心的人。他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新希望集团已经和农业银行某分行签订了30亿元融资票据,“绝大部分用于农产业”。同时,新希望集团今年还会加大海外扩张,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再建多家加工厂。 有这样力度和决心,可能是缘于他对养殖业的多年研究和探索,用刘永好自己的话说,他们正在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而且通过多年实践,他已经总结出了“猪经济”理论,足够支撑他面对一切危机。 在中国,靠养猪业发大财的真不多。因为猪肉价格始终是难以控制,忽高忽低,而且养殖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过多。而作为中小养殖户特别是中国农民养猪户,更是在这些年中,很想、却很难在猪身上赚到大钱。刘永好说,中国农民养猪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小农经济和大市场之间矛盾”所致。因为农民很现实,但是缺乏正确的判断眼光。“市场好,就养猪;农民看的是今天,不是看明天,他们也没有办法预测明天。他们没有办法去做统计、做分析,因为规模太小。” 这样,就形成了猪少了、价格高,农民大面积开始养;然后猪多了,价格低、大家杀猪;再后来,价格再升高的反复局面。这个怪卷,至少折磨中国农民20多年,没有看到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政府在之中的调控,显得很无力,某时还会发出错误的决策和信号,加大了震荡。 在刘永好看来,农民养猪户不能够分析全国形势,不能把握市场周期的脉搏,不能够做超前的预测,这就是这种小农经济跟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在。同时,养猪业不像金融和房产存在进入门槛,人人可以随时进入,对产业造成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刘永好认为,养猪要实行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组织化以后,就能够尽量避免这些难题。因为规模化养殖以后,统计数据、信息、计划、安排都到位了,养猪户的预测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提前预知和判断风险。同时,规模化养殖后,产业链可以拉长,可以分化价格震荡造成的恐慌。目前,新希望集团就建立了以丰补欠机制。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在猪肉价格超低的今天,新希望集团依然从容,去加大对农产业投资。 规模化养殖是赚钱的有效渠道,刘永好早就摸准了这条路子。新希望2005年并购全国最大的鸡饲养、屠宰、加工巨头**集团,几乎擒获整条禽类生产链;通过控股华北地区最大的生猪饲养和加工企业千喜鹤,刘一举进入猪肉这一中国需求最大的肉制品行业。扩张于无形无声之中。而养猪业一直被刘永好看中的原因是,他认为猪肉的刚性需求一直存在的。于是他组建了合作社生产方式,把过小、过散的农民养猪户组织起来规模化养殖,让农民赚钱、新希望再赚农民的钱,互利互惠。 为了解决农民发展资金问题,新希望联合“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担保公司,用以解决新希望体系内的农民合作者资金需求。如今,新希望集团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格局已经清晰: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这四大产业集群使新希望集团拥有稳定的增长曲线、良好的现金流量、强大的资产储备,能够应对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