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图在运用时的逻辑误区
发布时间:2013-11-13 14:40 来源:银天下 众所周知,在不一样的行情下,市场会给出不同的反应,并最终反映在价格也就是K线图上,如果我认为价格可以代 表市场的一切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时,那么对K线图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何分析师如此热衷于K线分析的原因。
然而对于初学者,在研究K线之时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市场上有许多关于K线形态的理论:“红三兵”、 “乌云盖顶”、“旭日东升”等等,投资者在把握这些形态时往往就图论图。在他们刚学时就被灌输了一些观念:此刻的k线组合将成为下一根K线出现的充分条件。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很显然,绝对不是。
有位很资深的分析师曾问我,你觉得市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我当时一愣,答:理性。因为我觉得市场的趋势在大 概率上是可以被分析出来的,他又问:那你认为k线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呢?我一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可是当他解释完 ,我才恍然大悟。他说k线是非理性的。因为当天收盘前的任何一单成交都可以去更改k线的形态。说到这里,我顿时发现 了书写本文的动机。那就是使用k线时的逻辑误区:用今天的K线形态可以推导出明天的价格走势。
那么既然不能推导出明天的走势那么K线图的意义又何在呢? 首先我们要理清一点就是K线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们都知道K线图是由日本的米商发明的,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运用 是因为其能清楚的反映5个信息: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当天涨跌的趋势。明白了,从一开始它的存在是 因为记录方便,并能有效的将许多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那么K线可以在一定概率上用来预测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发现了,有许多人找了许多历史样本用来支撑他们的说法,比如说“阳包阴”,他们的解释是价格触底反弹,且翌日 突破前期收盘,表示多方势头强劲。所以推出“阳包阴”是反弹或突破信号。通过这一串分析,我们似乎看到了真正能够 用来预测第二天看涨的逻辑,那就是“价格触底反弹”而不是“阳包阴”这个技术组合。
如果我们只是死死的记住“阳包阴”而取代了“价格触底反弹”,那么这样的概念偷换往往会导致所谓的k线失灵的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在“阳包阴”之后第二天再收阴,不就成了“空方炮”了?那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呢?如果我们的判断会频繁的因此改变,那么K线的意义岂非大打折扣? 我之所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来澄清这一点,是因为要投资者理解用K线来研判走势时,我们注重的应该是价格的变化 区间所在的相对位置与整体走势的趋势,而不是只盯住那些技术名词。
说了那么多我还是想澄清一点,那就是我从不怀疑价格走势对我们交易时的指引与借鉴作用,因为在分析师自己操 盘时,价格走势的研判一直是重要工具,也许在理论上历史数据无法反映未来数据的走向,但在实际操作时,它总会产 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要注意的是:我的用词是价格走势,而非技术形态。 |
|
来自: mujiebenren > 《44.现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