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走进艺术博物馆时一下被一座雕像吸引住了。 这座雕像取材于13世纪的一段史实:意大利比萨的君王乌谷利诺十分残暴,人民奋起反抗,终于推翻了他的统治。起义者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里,把他们活活饿死了。 18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加尔波据此创作了一座表现他们挨饿而死的雕像。他着力刻画乌谷利诺挨饿的恐怖情景:两个儿子已饿死在他身旁,他肝肠寸断,一只手压着肚子,一只手拼命挥舞,似乎在呼救。 罗丹看了一会,不无遗憾地摇摇头,说:“啊!加尔波大师糟蹋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素材。”他的学生问:“老师,怎么处理这一素材,才能惊心动魄呢?” 罗丹说:“我决定要重新创作……”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塑像: 乌谷利诺的一个儿子刚断气,另一个垂死挣扎。他一只手抓着父亲的胳膊,仰着头,似乎在凄厉地喊叫。而乌谷利诺充耳不闻,伏在已死的那个儿子身上,正准备低下头以儿子的尸肉充饥,似乎又下不了口。瘦削的脸在抽搐,展现了内心剧烈的斗争:兽性和人性的斗争。这个极其残暴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以儿子未寒的尸肉充饥符合他的性格。但他毕竟是人,所以下口之前,又有一番犹豫,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罗丹的学生看了老师的新作,评论说:“老师的作品确实超过了加尔波的作品。因为加尔波只揭示了局部的真实,而罗丹老师则刻画了暴君乌谷利诺在特定环境中挨饿的真实情景,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来自: 水共山华 > 《国外艺术家的故事》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巴尔扎克》罗丹最后的雕像
《巴尔扎克》罗丹最后的雕像。对于欧洲雕塑史来说,它是一个重程碑,1891年,罗丹接受了制作巴尔扎克像的任务,罗丹非常敬仰巴尔扎克,认为他的巨著《人间喜剧》是自己的"圣经",因为它教会...
8 个几乎看起来还活着的最好的大理石雕像
8 个几乎看起来还活着的最好的大理石雕像。大理石雕像如何看起来是活的?几乎看起来还活着的 7 个最好的大理石雕像加埃塔诺切利尼 | 人...
罗丹与《巴尔扎克像》
罗丹与《巴尔扎克像》 光明日报 2019-10-25 05:06:04.巴尔扎克像。当日,雕塑家承接下这庄严的使命,便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指向:“巴尔扎...
砍掉那双完美的手
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砍掉那双完美的手张小平 《 生命时报 》( 2013年12月13日 第 23 版)罗丹长吁了一口气,缓缓地说:“我原本也觉得这...
当你打开双手时
当你打开双手时一.他的学生布尔德尔崇拜地说:“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手起锤落,砸掉了这双手。不同于维纳斯意外失掉双臂,罗...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 环球之旅(85)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 环球之旅(85) 在巴黎七区塞纳河南面幽静的梵伦纳小路77号,是闻名世界的罗丹博物馆。遗憾的是,1917年底罗丹就...
百喻人生小故事449
449、罗丹和塑像。巴尔扎克塑像是罗丹最成功的作品,塑像上的巴尔扎克、昂头、被散着头发,罗丹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罗丹避免时间仓促而粗制滥造,塑像创作中他经常征求意见,罗丹无比兴奋,...
观现场赛课 思教育教学
听了几节课,刚开始觉得这堂课还不错,教师的推进也有可取之处,可见老师和团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比赛中课堂效果也令人满意。这两个学生观看雕像,不一会儿就像头一个学生长一样——他们的目光最后都...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1802—1885,纪念雕塑)1883年,听从记者埃德蒙·巴兹尔的建议,并希望藉此提高知名度,罗丹决定为维克多·雨果(1802-1885)塑像。这位法国文学巨匠在两年...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