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教育孩子

 凡-非 2014-10-26

为什么放弃惩罚

  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更容易控制自己的命运。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会更积极地去互动,而不是总是以受人控制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因此,他们会觉得自己更有能力。他们会学习到更好的社会技巧,解决问题以及健康地解决冲突的能力。幸运的是,对于家长和兄弟姐妹而言,家庭就是学习解决问题最好的实验室。

  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的暴力行为会少很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不需要通过控制其他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们可以更多地使用尊重人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掌控着自己的生活。

  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更能处理好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兄弟姊妹之间的冲突通常是对事不对人的。当孩子们学会了解决彼此的矛盾时,不管父母在不在身边,他们都会一直这样去做。兄弟姊妹之间如果觉得都受到了公平的对待,他们就很少会对彼此产生怨恨,而是会互助互爱。

  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的世界观更为乐观。他们为社区甚至整个世界工作的理想就是和平。

  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对父母会有更少的不满。能够礼貌地说出自己的需要,能够被聆听,共同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法,这些增加了与父母沟通的渴望和对父母的好感。

  孩子会有更健康的自尊心。对自己的生活掌控越多的人,自我感觉就越好,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孩子会建立更高的道德观。这是一个不断对自己说话的声音,告诉自己即使没有人看见,也要做好的事情。他们的良心和对他人的同情心都得到了发展,因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惩罚在有些孩子身上奏效,它可以暂时让孩子顺服。但是千万要小心,惩罚会阻断沟通。我11岁的女儿海迪告诉我,打屁股使孩子害怕家长。恐惧是惩罚的控制工具,然而,惩罚会使孩子们不向父母敞开他们的恐惧。作为教育家兼作家约翰·霍尔特曾说:“如果我们使孩子害怕,我们就阻止了他们的学习,使他们不得不半途而废。”

  对于气质柔和的孩子,通常你还没有惩罚他,只是吓一吓他,他就很容易听话了。小孩子都是这样,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惩罚会越来越难,因为他们已经有能力去逃避甚至报复,长大了,恐惧就会变小了。

  通常最不害怕受罚的孩子都是那些成熟懂事、最不需要惩罚的孩子。惩罚让孩子更叛逆、生气、羞辱、怨恨,充满复仇感。家长让这些孩子闭门思过,他们不是在思自己的过,而是在计划怎样对付你。

  孩子的感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积极惩罚》(Positive Discipline)的作者珍妮·纳尔逊曾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得到的观念,想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得让他们感觉更糟糕?”

  孩子对于惩罚的回应通常是叛逆、报复、恐惧和/或积极的对抗。权力对抗通常是为了满足需求: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两者互不相让。当家长和孩子在权力对抗中僵持时,家长很有必要先冷静下来,因为家长的自制能力更强,可以更为容易地控制自己,拒绝参与。等晚些时候,双方的情绪都平静下来时,再来重新审视引起权力对抗的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但是确保一定要来正视这个问题,而不能不了了之。

  很多小孩都是通过童年在爱的关系里的经验来处理将来与配偶的关系的。我认为,如今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是因为配偶们都喜欢互相惩罚,这可能是他们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会的,如今他们要报复回来。尊重、体贴和友善也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在同样的舞台上,他们却没有惩罚那么有影响力。

  为什么家长总是用惩罚的方法

  在关键时刻,父母以前怎样教育我们,我们就会怎样去教育下一代。有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其他的方法。甚至是我们学会了怎样用非惩罚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很容易退回到以前我们熟悉和感到舒服的方式,就好像穿惯了的旧鞋一样。

  我们的文化通常会提倡一些破坏亲子关系的方法,例如认为惩罚是“给孩子点儿颜色看看”的好方法。我们在监狱、工作、学校和家庭中都会运用惩罚,但是,研究不断表明,惩罚不会阻止或威吓到坏行为,更不会改造人让他们从善,如果真是这样,监狱里就不会有屡犯了。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孩子如果不受点儿惩罚是不可能表现好的。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立即生效,孩子们确实在当下服从了父母,但是研究表明,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比较没有自信,并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思维,只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尽管如此,也只是他们小部分的行为。

  父母发现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容易。相对于忽略不当行为并形成好的行为,责骂、惩罚、威吓或纠正更容易。父母理解在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不应该使用消极的关注,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他们认为什么都不做,旁观者就会觉得他们不是一个好的父母。

  与教导孩子有好行为的目标相比,惩罚更能满足家长控制孩子的需要。通过惩罚,家长更难释放自己愤怒的情绪。如果家长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先冷静下来—在管教之前—很多人发现这样更容易避免惩罚。

  我们依然错误地相信惩罚犯错的小孩可以重建他们的道德观。孩子需要为他们的行为“买单”,如果不付出“代价”,他们就算犯了错也不知道。

  行为矫正在我们的育儿过程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有时我们忘记人类本身要比他们的行为复杂得多,他们有大脑去思想,有心灵去感受。孩子可以在同一时间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他们不会去表达或解释这些感受。他们有某些行为,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矛盾的需要。行为主义包括育儿过程中的社会学习论,是指孩童的行为是通过模仿父母产生的。行为矫正最开始是不包括惩罚的,而是用积极的建议来修正行为。即便是行为矫正的忠实拥护者,其也认为惩罚是有限度的。

  我相信成熟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决定成长模式和情感发展的一些基因性因素对于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是有深远影响的。孩子们的某些行为并不是行为的偏差,而是他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在他出生前就决定了。家长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阶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度过这些阶段。孩子们不是故意有不好的行为的,这些只是他们人生的必经阶段。

  家长怎样判断他们的管教是有效的教导,还是惩罚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希望别人这样对我吗?

  ●这样做会帮助我的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吗?

  ●这样做会坚固我们的亲子关系,还是会破坏这种关系呢?

  如果你在使用面壁、罚站、打屁股、吼叫、剥夺权力等方法,却不能达到你希望和孩子永远拥有的那种关系的话,那么是时候换一种新的方法了。

  我们教育孩子时,要时刻把最终目标放在脑海中,而不是只看到当下的解决结果。当惩罚从我们的育儿手段中被删除之后,提高生活技能的那些长远目标,例如尊重、解决问题、有效沟通、同情心、自制力都可以更快地习得。你可以不需要惩罚孩子就能够设立界限、提供指导并且矫正行为。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友善比暴力更有成效。

  管教的目的

  1. 使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品格:责任心、同情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力。

  2. 保护孩子。

  3. 灌输家长的价值观。

  4. 教导孩子成为对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成年人。

  对“行为好的孩子”最真实的检验就是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在身边时他们的表现。

  有效的管教

  ●有效的管教从来都不包括惩罚。惩罚一般包括罚站、承受没有关联的后果(例如剥夺孩子的某项权力)、闭门思过,以及任何形式的恐吓。有效的管教是运用现实世界的“因果联系”学习经验。要进行有效的管教教导并指引孩子怎样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强迫他们服从。

  ●有效的管教是有前瞻性的。家长要发现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个原因教导他们进行其应该有的行为。惩罚只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但是并没有教导他们可以怎么做。

  ●管教联系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双方都要尊重对方,并且更好地理解对方和当时的情境。惩罚会阻断亲子关系,带来愤怒、不理解、怨恨。

  ●有效的管教是相互尊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管父母比孩子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但是他们同样有权力有自己的感受,并且得到同样的尊重。

  ●有效的管教中90%是预防,10%是改正,而且10%的改正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当孩子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很少需要改正。当然,他们也会碰到需要引导的时候,这时你就需要向他们提供这些。你的孩子在他们一生中会从各种其他机构得到承担后果、面壁、罚站或是其他惩罚,你是唯一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教导他们解决问题的人,这也是有效管教的内容。

  ●有效的管教是友善的、坚定的、安全的。正如《正面管教:孩子的前三年》的作者谢里尔·欧文说:“对人友善,对需要坚定。”两者都可以兼顾。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孩子,管教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安全的。

  ●有效的管教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体贴、爱护的基础上的。没有这样的基础,孩子长大就会慢慢忽略自己的父母。一个独裁者是不可能养育出一个民主的小孩的。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需要、教会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就是管教的意义所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训练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