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慕容:诗人和诗歌从来不会没有(组图)

 百城主人 2014-10-26

  

  席慕容在“原乡和我的创作”的讲座上发言

  原标题:席慕容:诗人和诗歌从来不会没有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位毅):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诗歌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词汇。不过,在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上,著名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出现,让诗歌回到人们视线。在追忆过往充诗情年代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年代没有诗人?我们还需要诗歌吗?

  作为今年香港书展最重量级的嘉宾,著名诗人席慕容举办了一场名为“原乡和我的创作”的讲座。在讲座上,她为读者朗诵了两首自己的代表作,其中一首,是广为流传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席慕容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幼年在香港度过,10岁时随家人迁至台湾。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上世纪80年代,她的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出版后引起轰动。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她的诗歌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

  同一时期,中国还涌现了多位知名的当代诗人,如海子、顾城、北岛、舒婷等。是一个诗人辈出,众人读诗的年代。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诗歌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也很少有新的、有影响力的诗人出现。

  在香港书展上,一些读者也坦言,虽然喜欢诗歌,但很少读。大学生陈小姐的回答,或许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这个社会,大部分情况下,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可能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就不是那么多。所以想写诗可能没有时间去理清自己的情绪,读诗的人可能也没有空间去放下心情来,慢慢品味一首好诗。

  对于诗歌淡出的原因,71岁的王女士,则强调了教育引导的原因。她说:“我想,是教育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就是希望你赚钱、赚钱,把文学都忘掉了。哪里还有土壤让诗人出来。”

  那么,究竟我们的社会还需不需要诗歌呢?很多人都表示,诗歌跟其他形式一样,是在物质追求之外,抚慰人心精神的食粮。不该被遗忘。

  “需要,可以让心情沉淀下来。”

  “需要啊!因为诗歌是表达你的思想,心里边的话,诗歌很好听,而且诗歌会永远永远传下去,现在如果变成断层是很可惜。”

  而作为诗人席慕容,则强调,在台湾、在内陆,其实现在还有很多诗人在写诗,包括她自己。她说,诗本来就是小众的东西,对读者来说,诗歌需要自然的遇见。但诗人和诗歌从来都不会消失。

  她说:“诗人从来没有不见,每一个时代都有诗人,但是有时候,有的诗人在有一个时代好像影响力比较强,有时候比较弱。但叶长英老师说得好,写诗是生命的本能,读诗也是。所以诗从来不会没有的。”

  本年度的香港书展为期一周,将在7月23日结束。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