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风流 ——无双谱《一》

 超凡子 2014-10-26
彭涟的空间 [http://744535208.qzone.qq.com]

千古风流 ——无双谱《一》

2014-10-25 17:30 


                                                        千古风流 ——无双谱
引子

题记
    
  吾今诗绾无双谱,块垒胸中次第除。

       古井涟漪梦边拨,文辞奇想寸心书。
    
  幼承庭训凌云志,长就庄周扑蝶庐。

       自有平生词一段,宁知寄得数行欤?
    
  几年前在蝶园论坛偶尔听诗友在回复里提到了无双谱四十奇,当时就有了想以诗写之的念头。那时只写了前两个人物,张良和项羽。当时感觉自己尚需要认知上的提高,且向来耽于词作,于诗不擅,就没再写下去。直至07年初重又想起这个愿望,幸天助我思,得以了此愿。

  谨以此献给我所敬爱的父亲。中华上下五千年,他所讲的那些故事,栩栩如生。对幼年时的我,思想影响很大。以至到现在,我已经分不清楚,哪些是他灌输的,哪些是我后来自己读到的。这些诗中的人物,很多也听他讲到过,有的人物诗评也有他的影响在。一向是个很疏懒的人,少写长些的文字,写的时候会觉得没有必要。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却会感觉惭愧。
    
无双谱简介
    
  无双谱是清代岔曲.《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无双谱》是清初人物版画的代表作,从清初到民国,其间此书不断被翻刻,对后来的版画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其艺术价值和版画地位在版画史上不容忽视的。
    
  《无双谱》的作者是绍兴人金史,字古良,又字射堂,别号南陵,擅长人物画,曾师陈洪授,乾隆《绍兴府志》载其行迹。作者从汉代至宋一千四百多年间,挑选了四十位名人,绘成绣像并题诗文。作者编撰此书的意图,我们从其《自叙》中可知一二:“客居寡欢,辄引古人晤对饮酒。周秦以前纪传杂淆,余顾弗深,考自汉迄宋一千四百数十余年之中,其间有忠孝、才节、事功、品性、人蔑与京与妖亻妄之从来亡有者得四十人,约其生平大端,拟为乐府歌辞以自娱。适然因事命题,寄之言词,未为众情悦畅,兼为绘图,以揣索其形似,名曰《无双谱》。无双,不再见也。世之君子,按图披览,窒于心者,或以目遇之,欢悲啼笑,亦诗教之一助与!南陵金古良书于邓州之春风阁”作者撰此书的目的除自娱外,就是宣扬诗教,想借此书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用心可谓良苦。
    
《无双谱(四十奇)》原文:
    
  谱冠无双,灭赢秦,报韩仇,佐汉兴王。无面目返江东,羞见父老,自刎乌江,只落得,拔山盖世的英雄丧。何如那,书生年老尚传经。大夫割肉称豪爽。河源正浮槎.荒边好牧羊。龙门悲司马。断袖笑云阳。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终不如,沉瓜觅父意堪伤。封侯因投笔。续史尽成章。都亭报父仇。江左称名望。似这等孤忠大孝异志奇才隐逸豪杰同钦仰,谁比那,算就三分卧草堂?绝口不语,抱恨终天,块然独处,隐士流芳。守节应同死,城破奈何降?最可羡,轻裘缓带雅歌投壶敌陆抗。除害英雄酬父老。坠楼红粉报石郎。采菊酌酒比羲皇。扪虱披褐为秦相。围棋曾赌墅。折屐矫情常。又有那回文织锦。替父从军。锦车持节。终不羡入宫惑主掩袖工谗武媚娘。因此上勾惹起梁国公反周为唐,皇嗣冤枉。又有那中书令拜汾阳,富贵寿考身俱享。休论百篇诗。领取十年相。终身误老奴,仰天哭更伤。最可笑,四世恩荣,惜身保命朽名扬,腆颜无耻廉洁丧。尘骸归华岳。潮弩射钱塘。愚民犹自有天良,镌碑不忍称奸党。诛秦桧,任李纲,上书伏阙遭谗谤。更可恨,十二金牌下诏班师,兵威战绩成虚谎。堪与那正气歌声万古扬。

    指历代举世无双的四十位名人,他们是1张良、2项羽、3伏生、4东方朔、5张骞、6苏武、7司马迁、8董贤、9严子陵、10曹孝女、11班超、12班惠姬、13赵娥、14孙策、15诸葛亮、16焦孝然、17刘谌、18羊祜、19周处、20绿珠、21陶渊明、22王猛、23谢安、24苏若兰、25花木兰、26冼夫人、27武则天、28狄仁杰、29安金藏、30郭子仪、31李白、32李泌、33张承业、34冯道、35陈抟、36钱镠、37安民、38陈东、39岳飞、40文天祥。清代瓷器上常绘有这些名人的画像。

 PS26 锦车持节,个人认为应该是冯嫽。据《汉书》记载,冯嫽才貌双全,曾为特命全权大使锦车持节,多次往返西汉与乌孙之间,解决了千军万马无法解决的政治、外交的难题。冯嫽成为历史上最早的、最杰出的女外交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有清代康熙年间的刻本《无双谱》。其版框高19.5厘米,宽12.5厘米。书名页中间题无双谱,左上题於越金古良撰,并钤有南陵朱文长圆印,右下钤有古良之印白文方印。书名页右侧有民国十年的购书题记此南陵无双谱残本也,民国十年七月以银五囗在京小市购得之。图中人物多古英贤烈女可矜式者。则天后制行,虽有可议,而英明果决为中国巾帼中不可多得之材,仍存其像于册后,至董贤则删去云。南宫李葆光。由上可知此书在民国年间曾被李葆光收藏,并且删去了董贤的绣像。李葆光字子建,出生在晚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民国和现代。著有《涵象轩集》、《涵香轩联语》。卷首有毛奇龄《引言》,其末署七十七老人奇龄,下钤有笔吐五花朱文方印。毛奇龄,生于1623年,卒于1716年,七十七岁时,当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那么此书的刊刻时间当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后。其后依次为王士祯《读无双谱复言》、宋俊《弁言》、徐咸清《南陵先生无双谱序》、董良木萧《读无双谱引》、金古良《无双谱自叙》,最后为金古良门人卢询题词。残存图三十幅。

《无双谱》木兰

此书原有四十幅图,右边为人物绣像,旁边有题名,其空白处记人物生平事迹;左边绘各种符合人物事迹的器物,空白外有金古良的自拟题词。如第一幅图张良绣像旁题留侯张子房,空白处记人物生平为:子房名良,其先人五世相韩,秦灭韩,良为韩报仇,悉以家财求客狙击秦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良与客俱亡去,大索不得。后良佐汉定天下,为三杰首。左页器物像为册籍,空白处题为:博浪沙六王伏辜无完宅,六经杂烧无完籍。祖龙一怒天地倾,匹夫之锤夺其魄。大索十日徒追呼,子房逸去客亦无,黔首何智秦何愚。徙来豪杰十万户,乃独不徙子房乎。在绘画手法上,采用工笔细描,以人物绘画为主,略去景物映衬,运用想像创作古人的形象,使人物的体态、服饰、动作、神情十分传神。

康熙年间刻本的镌刻者为朱圭,此人是康熙朝御殿刻工,因刻《凌烟阁功臣图》、《行迹图》、《无双谱》而闻名,曾入养心殿供事。除康熙年间刻本外,清代的《赏奇轩四种合编》中也收录此书,民国间还有石印本,郑振铎先生编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也收了此书。

由于史料的缺乏,金古良编成此书历时多久己不可考。2006年1月份,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曾拍卖金古良《无双谱》的手稿,以200万元起拍,286万元的成交。此手稿是金古良手绘的版刻《无双谱》的原稿,册中画面与版刻均能一一对应,其间的演化加工轨迹清晰可寻,同时在古代美术史、印刷和民俗文化等的研究上,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突破。

无双谱人物志 其一 张良——灭赢秦,报韩仇,佐汉兴王

其一 张良

    掷冠归去信天游,岂恨风前不自由.从赤松追千古梦,化流云罢刹那留.

萧歌对影终沉寂,宝剑倚天曾运筹.愿弃人间谁记取,一朝扫却乱尘浮.

张良(186)

简介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成大业者固英雄,真正值得钦佩的却是应天命而出,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翩然归隐。也就免去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凄惨结局。什么样的一生不是一生,无论你在这世上曾经做过什么,最后的结局不过是死亡。当你的肉体活在世上,不要忘记了精神的重要。

小时候就听过张良拾履的故事。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侯。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张良可以称得上一个成功的谋士。天道无情,无善无恶。法乎自然。我小时候曾纳闷,假如张良傲慢一点,没去替老人拾鞋子,那兵法会落到谁手呢。后来明白了,是你的就是你的。大如天下,小到感情。过程可以忽略不计。而结果呢。

从赤松追千古梦。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此后,张良"乃学辟谷",想要成仙。于是,退隐骊山西麓的密林中,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专习道家导引之术,云游山水之间。相传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抛弃了人世间一切享受,跟从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帝喾之师。《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神农时为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张良庙山门前的对联:    

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

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苏轼《留侯论》: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巳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於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人事,故曰:「孺於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於会稽,而归臣妾於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有友说,象无双谱四十奇这样的历史人物不好写,的确,有的即使写部小说都不过分。前人言之已多。厚德以载道。不再赘言。  

无双谱人物志 其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其二 项羽

自负重瞳子一生,乌江云渡愧纵横.别虞姬恨帐前舞,面楚歌倾过往盟.

不信人间无霸气,应知刚烈立涛声.力从末路惊凡鸟,敢问当年听范卿.

    [项羽]无面目返江东,羞见父老,自刎乌江,只落得,拔山盖世的英雄丧
 ——《无双谱》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一代英雄。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于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是英雄未必是性情中人。项羽无疑是个例外。乱世出豪杰,虽然,有人说他刚愎。项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这样的将才,霸才,却为何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

前面有东坡之论: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敝......
我诗中却有此问,敢问当年听范卿.是以不忍而失掌中天下哉。然此不忍岂彼不忍者。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成王败寇固可不论,然以性情中人,兼磊落之胸襟,岂甘玩弄权术者所能相提并论乎?霸王固君子,高祖乃为小人乎?

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三天三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129,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

霸王别姬那一幕,无疑是项羽生命中的亮点。《史记·项羽本纪》中关於霸王别姬故事仅有寥寥数笔: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英雄美人,可惜英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美人重情,不愿落到敌人手里苟且残生。千古为之感慨的故事。也有人怀疑,美人是否奸细,这样的和歌的确有丧气之嫌。有一点可以肯定,假如伊人不死,项羽一定还有心力存活下去,卷土重来。心爱的人死了,他的心也彻底死了。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杜牧
记得以前我也和过一首诗,幸好存在博客,等我找来:

乌江亭 项羽

羞道当时意气真,徒留身后语如尘。江亭岂拒风波累,倚剑长天为此因。

注: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汉书 陈胜项籍传》载,羽引东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谓羽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是王地。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亡以渡。羽笑曰:'天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后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无双谱人物志 其四 东方朔 大夫割肉称豪爽

   真堪盛世一奇才,大隐宫廷圣意裁。或有前缘出仙籍,偶临北极小蓬莱。

杳冥乘此浮云送,天道于斯时命哀。归去逍遥孰与钓,惜乎羽翼折高台。

【割肉】唐杜甫《社日两篇》之一: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

《汉书·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日:'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妻之。朔人,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细君指妻子。来苏轼《上元侍饮》: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有才的人大多恃才傲物.东方朔性滑稽,善诙谐,好作惊人之语,敢于向皇帝进谏。两汉时期,在民间即广为流传着他的传说故事,许多奇言怪语都附会到他的身上。从汉代到南北朝,东方朔成了杂史杂传体志怪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

关于东方朔的身世,汉代以来即有许多轶闻传说。王充《论衡》说:东方朔本姓金氏,变易姓名在朝为官,真实的身份是个度世的道人。

旧题班固撰《汉武故事》一书说:东方朔是太白金星下凡,下游人中,以观天下。还记他曾三偷西王母的寿桃。后来许多著名画家都以此为作画内容。传世的宋金时代版画和明代唐伯虎及现代齐白石都有表现这个内容的作品。唐伯虎的题画诗:王母东邻劣小儿,偷桃三度到瑶池,群仙无处追踪迹,却自持来荐寿厄。

《东方朔别传》则说:东方朔生三日而父母俱亡,邻妇拾而育养之,以见时东方始明,因以为姓。后游鸿之泽,有老母采桑,自言为朔母。俄尔有一黄眉翁至,指采桑者曰:昔为吾妻。指东方朔曰:此吾儿。黄眉翁自称已九千岁。这些说法是指东方朔是神仙所生。 关于东方朔身世的遗闻轶事,虚虚实实,难于分辨。一笑也罢。

在历史上,像东方朔这般似官非官,似隐非隐,进退自如的人物,确实少见。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也挤在这众多渴望仕途的读书人中上书自荐。他的自荐书足足有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方能扛得动,武帝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东方朔的自荐书里大致是这样的意思:我东方朔十三岁才读书,利用农闲的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就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22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诸如此类的书也有22万字。如今我已22岁,又高大,又帅气,与历史上很多英雄名士相比,丝毫不差。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东方朔做了待诏金马门以后,并未和他想象的那样受到重用,武帝只是因为他的诙谐滑稽而让他为自己解闷。所以他行为乖张,甚至有一次喝醉酒后在皇宫中小便,这样离谱的行为,估计想引武帝注意,顺便出一口不得志的郁闷之气。最终东方也没有成为股肱之臣。武帝内心究竟对他是什么看法,很难揣测。或许他不是伯乐,或许是对这样的奇才有所忌惮。也许是因为起点太高,一下子成了皇帝身边的人,反而不利于以后仕途上的发展。不过,伴君如伴虎,他最终的退隐也就是失望后的行动了。有专家研究发现,东方朔是踏上北极第一人,他的数本著作中都有北极的详细描写。不管东方是否到过北极,他的确是当时的大旅行家,足迹所至之处绝不限于中国国界,而他这一走,就是18年,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东方朔诗选

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嗟伯夷

穹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七谏·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兴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

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七谏·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原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七谏·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人御于床第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愍愍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沈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七谏·怨思

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七谏·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俟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余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沾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原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七谏·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原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七谏·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着。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托。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托。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词。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鴐鹅。

鸡鹜满堂坛兮,鼍黾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七言

折羽翼兮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