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分类及其特点

 雪峰读书 2014-10-26

人格是心理的核心,是心理咨询的主体

 

人格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更是心理咨询实践中主要的调整治疗对象。人格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所谓的“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由于各自观点及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先后出现了几十种人格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人格进行了探讨,现在主流的有四种人格理论:特质论、多元类型论、心理动力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中国文化中的人格分类

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分类及其特点

 

中国文化传统,作为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体系,历来注重人的修养和陶冶,其中也有很多独特的有关人性、人格的知识理论,一下介绍。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

原文: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译文:
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王位的稳定和延续,莫不决定于对人材的鉴识和正确使用。所以孔子说:“人可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圣人和贤人。能详察这五种人并妥当加以使用的,就算完全掌握了治国安邦的方法了。”


庸人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庸人也。

 

胸无大志,不在乎身前身后名声,信口雌黄、谈吐粗俗。既不能选择贤明之主赖以托身,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安身立命,目光短浅,不识大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士人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有信念,有原则。虽然不能洞察天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遍行百善之美,但总有可称道的善行美德。智慧上不追求多多益善,自己知道的务求精通;言语上不追求多多益善,所表达的务求抓住要领;做事也不必贪多,贵在明了做事的方法和途径。道理既明,行为有方,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完整独立。身处富贵不觉得增加了什么,身处贫贱也不觉得损失了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君子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出言忠诚守信,内心不避讳怨恨;秉持仁义,但从不向人夸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专断;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这些都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无特别出众之处,然而真要赶上他,却是很难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贤人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菀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品德合乎法度,行为合乎规范,言论足以令天下的效法而不招人诋毁,道德足以教化百姓而不伤及事物的根本。引导天下致富而不囤积财货,恩施天下使百姓不为贫困忧虑。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圣人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

 

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契然相合,变通无穷,洞悉万事万物运行的的规律,协和万物顺应自然。奉行符合道德,使万民百姓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情和才能,睿智洞察可以与日月同辉,化育万物如同神灵一样自然顺畅,百姓身在其中而感受不到他的恩德,即使感同身受,也看不到他德性的浩渺无涯。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长短经·品目》


人俊、人豪、人杰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人俊
品德高尚,可以使远方之人仰慕归顺;诚恳忠实,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公正信义,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博通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人豪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忠诚守信,信守自己的承诺;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人杰
克尽职守,而不有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敷衍;受到嫌疑,而不苟且逃避;面对利益的诱惑,而不会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素书.正道章第二


中国传统人格的特点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人格分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注重自身的修养,积累对人性天道本性的认识。立足个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伦的践行。有很强的道德是非的判断。人格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断的提升,由庸人而君子、圣人。不固步自封,脱离社会,通过自身的修养,彰显本具的人性,进而履行人伦社会的功能,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