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吗?

 秋风清水斋 2014-10-27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吗?

    不可否认,八十回脂评红楼比程高本好看些。虽说百二十回程高本从艺术的角度要完整些——残缺并不是美,但因删除了批注,所以冷寂了许多。脂评本中的评语如同微博里的评论,有时比正文还精彩,“我是来看评论的!”,很多网友直截了当地说,在下也时常特地找脂评、畸笏评的批注看,越看越有味道。《红楼梦》已经形成一个系统,原著、批注、索隐、考据、续写,热热闹闹的。

有妄人说,不就一本破书嘛,捣腾来捣腾去的有什么用?艺术嘛,就是要摒除功利性,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过,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所以在下读红楼不为什么,兴趣所在,欲罢不能。亦有人说,你算老几!胡适、周汝昌还有×××大佬都已经论证了,你有什么资格说道?其实,艺术生于创造的想象,不必事事都是真实的,《红楼梦》在于欣赏而不是考证,“在下是来欣赏的”,你不会反对吧?

      说到哪儿了?对了,脂砚斋。

脂砚斋无疑是红学中最诡异的人。说到诡异,是因为最早的脂评本(甲戌本)在1927年突然出现,而且是书商高价卖给胡适的。所以有人怀疑这是一个骗局,所谓“脂评”是书商为了促销而组织小说家炮制的假古董,并且认为程本在前,脂本在后,脂评是根据程本并参考了俞平伯、胡适等人的评点,连文法都模仿俞平伯和胡适。

这个说法在下认为无稽之谈。如果是营销,犯不着下这么大的功夫,得不偿失,书商也要考虑成本效益;胡适、俞平伯更是犯不着跟着瞎起哄,伪造一个脂评为自己作注脚,自己直接评点就是了。

那么,问题来了,脂砚斋到底是谁呢?

很多人都想起底脂砚斋,于是,便有了众多的结论。叔父说、堂兄弟说、作者说,红学泰斗周汝昌认为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理由是脂评中多有女子的口吻,而胡适则主张脂砚斋就是贾宝玉,因为贾宝玉喜欢吃胭脂,所以就叫“脂砚斋”。

都有道理,而似乎又都是证据不足。不过令在下欣喜的是,这些都是立足于文本分析。基于文本分析的论证都是极好的,文学不是历史,过多的索隐和考据让人厌烦,文学在于欣赏。

那么有人问了,彭老师,您的观点是什么呢?

在下反复思考了很久,力求与众不同,终于,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找到了突破口,得以一窥雪芹先生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下的结论是:脂砚斋是曹雪芹虚拟的一个红颜知己,一个能够读懂他、疼他、怜他、惜他、爱他的绝世佳人,亲密爱人!

仿照脂评的风格,在下写下这段话,几乎失声痛哭。

在下推测雪芹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自恋症”。

殚思竭虑、耗尽一生心血写下文学巨著《红楼梦》,雪芹先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异化和分裂,这不奇怪,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梵高说他创作时理智有一半崩溃了,最后他割掉了自己的右耳,饮弹自杀;尼采孤独地抱着马的脖子疯了。

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家徒四壁、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现实和丧子的疼痛,形成巨大的反差,雪芹先生在现实和虚幻中徘徊,他的作品是他的全部,他的唯一,他多么希望在艰难的创作中有一位伊人红袖添香,能够理解他和他的作品,能够读懂他的心,他的精神世界,甚至更多的男人和女人仰视在他的作品下。

他当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诠释他的想法和意图,一是为了艺术的需要,并非都能直白,二是因为那时候还有一个叫文字狱的东西。

于是,一个叫脂砚斋的红颜知己从潜意识里穿门入户,走进他的意识。

他假借脂砚斋的名义自己为自己批注着,解释着,赞扬着。

这从脂评的文本中可以一窥端倪。

脂评文字有三大特点。

一是无节制的赞扬。

从第一回就开始自夸了:…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甲戌侧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

写到绛珠仙子还泪,…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

写到贾雨村偶遇甄士隐的丫环,…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甲戌侧批:八字足矣。]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戌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

第二回,介绍林黛玉,…且又见他聪明清秀,[甲戌侧批: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

第三回林黛玉到贾府,…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甲戌侧批: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甲戌眉批: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写到王熙凤登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第五回,红楼梦曲…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甲戌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这样的批注不胜枚举,雪芹先生的作品真的毫无瑕疵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评语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是极度自恋!随便是与作者关系密切的故人,熟归熟,该批评的还是会客观公正,所以,批者就是作者,能够得到这样一个红颜知己的时常称赞,对雪芹先生是莫大的慰藉和鼓励。

二是哭。

批注中每回都要哭上好几次。“过来人睹此,能不放声一哭”;“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 “余几失声哭出”;“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雨下”……

爱哭是女子的天性,大老爷们岂敢如此?雪芹先生借女子痛哭一番,实在是娇啼宛转,一则抒发心中情怀,自我感动,二则还是自恋地表达作品如此感人,需要三番五次地哭才肯罢休。

三是自我揭底内幕。

批注中对作品的文法、谐音、作者家世、写作思路、前后线索均有详细交待。

如果不是脂批,我们是不知道《红楼梦》中这么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第一回甲戌眉批就有:“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

如果不是脂批,我们也许不知道“元、迎、探、惜”就是“原应叹息”;“英莲”就是“应怜”,“霍启”就是“祸起”;“甄”就是“真”,“贾”还是“贾”。

有了脂批,我们知道了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喝酒,其实是西堂故事,西堂是曹寅的书斋;有了脂批,我们知道了元妃省亲其实是康熙南巡,“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有了脂批,我们还知道了,富贵闲人贾宝玉后来沦落街头,“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有了脂批,我们还知道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命芹溪删去,实则是自己命自己删除,雪芹先生脑子里在打架。

这深深的内幕如果不是自己揭底,那需要多深的深喉呀!雪芹先生想让别人知道,能够理解他、欣赏他,但又不好直白,批注是最好的方式了。

一芹一脂,芹即是脂,脂亦是芹,有时候,连雪芹先生自己也未分清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