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林则徐的父亲学教子之道

 毛胡庄人 2014-10-27
清朝大臣林则徐爱国济民,虎门销烟,驱赶列强,血战沙场。他不但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3966763.htm
  小时候,虽说林则徐的家中不宽裕,但父亲对他的习文报国很支持。在父亲的鼓励下,林则徐求学上进,博采广识。由于他勤奋努力,少年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年春节,亲朋好友来家拜年做客,一位在外做小吏的父亲老友要了林则徐的一篇策论习作,连声称妙:“胸有大志,后生可畏。”接着又叹说,“字写得不如父亲,很遗憾!”林则徐听后很受震动,从此每日练字,寒暑不辍。由于家境贫寒,一张纸他反复使用,先练小字,后写大字,先用淡墨写,后用浓墨写,最后再用水在干后的黑纸上练写。终究练出一手好字。
  从林则徐的成才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成才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支持孩子的正确志趣,及时地鼓励,在旁为孩子鼓劲加油,鼓励赞扬是兴趣形成的助推剂,对孩子恰到好处的表扬,胜过棍棒相加。孩子的理想兴趣源于实践和环境,这就要求家长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家庭创设良好高尚的育人环境,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
  其次,家庭的交往,要择人而交。林则徐父亲的老友一句有见地的评价,唤起林则徐的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父亲老友的评价很有针对性,没有泛泛的笼统的赞美,从而使年幼的林则徐,认识到自己“习文报国”的努力方向。父亲的老友全面客观地评价,也没有犯老好人主义,大肆扩大其优点,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胸怀大志的林则徐听后很受震动,从此每日练字,寒暑不辍。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孩子,不是一棍子打死,一无是处,就是一片称赞,令孩子飘飘然,孩子不知努力的方向,从而贻误孩子的一生。
  最后,林则徐的克勤克俭,是成才的支撑。成大人才者,无不“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如今的孩子,物质充裕,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花钱大手大脚。作为家长忽略孩子的勤俭教育,从而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胆怯懦弱,缺乏韧性,不能适应社会,难成大器。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