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为邻居临终一句嘱托照顾对方俩智障儿子20多年

 埂溪书楼 2014-10-28

第十二届“感动吉林”人物评选2号候选人周凤珍

只为邻居临终一句嘱托照顾对方俩智障儿子20多年




周凤珍照顾去世邻居留下的智障儿子20多年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惠禾 摄



▲周凤珍的善举让邻居们感叹






    

B04版

2号候选人:

姓名:周凤珍

年龄:69岁

职业:退休

推荐理由:

  20多年前,邻居临终嘱托“请多放一把米,别让我的两个儿子饿死”,她答应了。就为了当初的这个承诺,她默默地照顾两个“傻儿子”20多年,就连亲生的儿子都埋怨她,对待外人的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好。

身边人评价:

  认识周姨20多年了,这个老太太太不容易了,心眼儿特别好,开始以为她照顾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呢,后来才知道非亲非故的,能坚持20多年实在是不容易。

  ———长春永吉街道自由大路社区书记朱士侠

  1990年,我认识了周凤珍,我们俩是邻居。那时候就看着她忙忙碌碌,天天跟着“傻儿子”捡破烂,后来我还去帮助他们家,才知道不是亲生的孩子,感到这个人很值得敬佩。———邻居赵淑荣

人物语录:

  我总爱管闲事儿,我觉得我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我。其实自己做的就是多把米的事儿,剩下的就都是大家帮的。

  刚一入秋,大家都忙着买秋菜,周凤珍也忙碌着。严重的心脏病,让她干不了重活儿,白菜、土豆都是卖菜的直接送到家里,她渍了一大缸酸菜,又买了三大袋子土豆,萝卜也买了好多,晒了不少的干菜,整整忙活了小半月。

  按照她家的人口,她和儿子、儿媳根本吃不了这些,可周凤珍盘算着,给一对智障兄弟预备好过冬的菜。这对兄弟,大的52岁,小的42岁,周凤珍和他们非亲非故,却照顾他们20多年,故事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20多年前 邻居留下俩智障儿子

  “我走了,你就做饭时多放一碗米、多添一瓢水,千万别把我这两个儿子饿死了。”周凤珍当时就点头答应了

  周凤珍今年69岁。今年6月,老伴儿刚刚去世,亲人的离去,让她的心脏病又严重了。因为生病的缘故,周凤珍的记忆力、听力都大不如从前,回忆起以前的事儿,变得模糊不清。

  她记不清到底是二十几年前,大概有二十五六年,那时候,她在长春独自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生活,当时她已经离婚了。一次市场上买菜,遇到了一位河北老家的老乡,那是母亲家乡的旧相识了。这位老乡叫崔凤琴,带着两个智障的儿子。

  崔凤琴带着两个孩子来长春打工,因为没地方住,周凤珍便把家里的一间半平房出租给他们母子三人,每个月收5元钱房费,后来,看到娘仨生活太困难,房费也不要了。

  两家一直住了十年,崔凤琴的小儿子因犯事儿入狱,最大的儿子已经长到30多岁了,突然有一天,崔凤琴患上脑血栓送进医院急救,抢救了三天,临终前,崔凤琴拉着周凤珍嘱托她:“我走了,你就做饭时多放一碗米、多添一瓢水,千万别把我这两个儿子饿死了。”周凤珍当时就点头答应了,从那以后,她一直记得崔凤琴的临终托付,每天做饭都多做些,照顾着崔凤琴的大儿子,大儿子就喊周凤珍为“二姨”。

  后来,小儿子从监狱出来,因为没有亲人,也来投奔周凤珍,她便照顾着哥俩。

  非亲非故 比照顾自己孩子还经心

  “二姨,你对我这么好,我管你叫妈吧!”周凤珍没答应,心里却热乎乎的

  周凤珍的事儿,好多邻居都知道,最开始,大家都以为那是周凤珍的亲儿子。

  这哥俩,哥哥比弟弟情况还严重,什么都不懂,无法照顾自己,吃喝拉撒全靠周凤珍。哥哥没事儿总爱出去捡破烂,却不知道什么东西该捡,捡回的都是别人扔的烂水果、发馊的饭菜。有一次,他终于捡回一大兜子破烂,周凤珍拎着还挺沉的,便背着和他一起去卖,可到了收购站,东西一倒出来,给周凤珍气坏了,“都是些砖头瓦块的,根本不能卖钱!”后来,周凤珍便跟在他身后,告诉着什么该捡,什么不该捡,卖了钱她便给他买吃的,一次他很动情地说:“二姨,你对我这么好,我管你叫妈吧!”周凤珍没答应,心里却热乎乎的。

  弟弟比哥哥省心些,可以自己做饭吃。为了能给他找个工作,周凤珍没少求人。想让他帮着送米,却经常把米撒了一路;想让去帮着送水,水洒一道儿,人家也不用他。好不容易,周凤珍求了家附近的一个水站老板,才收留了他,老板同情周凤珍,可怜这孩子,每个月给300至500元的工资,还供饭吃。三年前,地房拆迁,周凤珍搬进了楼房,楼房地方小,住不下兄弟俩,她给他俩租了房子,每天给做三顿饭。

  亲生的孩子都说,她对两个兄弟比对亲骨肉亲,甚至还有些埋怨,“自己的孩子三个都没有房子住,却给人家租房子。”

  社区帮忙 办了低保还申请了廉租房

  “你要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朱士侠是自由大路社区书记,她当委主任那会儿,就认识周凤珍,一晃儿20多年了。刚开始,她以为两个兄弟是周凤珍亲生的,后来才知道是在照顾邻居的孩子,非亲非故的。

  朱士侠因此挺受感动,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过年过节送米、送面,有时候还给钱。周凤珍就常说,“你要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的确,周凤珍常常受到好心人的帮助,市场卖菜的人知道她的事,常把卖剩下的菜给她;邻居常常把塑料瓶子放在她家的门口;前几年,在社区帮助下,两个智障兄弟都办上了低保,去年还申请了一套廉租房,也住进了楼房……这些事儿,周凤珍都记得真切,她说,其实自己做的就是多把米的事儿,剩下的就都是大家帮的。

  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可哥哥还是每天来周凤珍这儿吃饭,早上要是来晚了,周凤珍会一趟趟地出门看,心里惦记:“他不是正常人,路上要是被车碰了,或者在哪摔倒了,可咋办?”一直看到他进门,她的一颗心才放下。

  前夫生病她给治病还帮着还债

  周凤珍退休金1600多元钱,现在每个月要拿出1000元钱还债

  周凤珍心眼儿好。她跟丈夫离婚20多年,十年前,前夫生病找来了,她啥也没想便接纳了,年年给前夫治病。今年6月,前夫病重去世,扔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周凤珍退休金1600多元钱,现在每个月要拿出1000元钱还债,剩下的钱又要买药,又要生活。

  前夫去世后,对周凤珍的打击很大,虽然她和他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但活着的时候,还有个伴儿,还能帮她去照顾那两个智障兄弟,老伴儿一走,她的心脏病就犯了,越来越严重,上不来气儿,每天出门也要拄着棍子。

  即使这样,她还坚持着给那两个智障儿子做饭吃,有时候还给他们包饺子。眼看着天气冷了,两兄弟住得远,周凤珍担心他俩冻坏了,就说,“冬天你们也别折腾了,在家自己做吃的吧,二姨每周去两次,给你们送菜去。”弟弟不舍,要拉二姨去家里住,周凤珍说:“不是二姨不想去,是二姨身体不行,真是干不动了。”

  这对兄弟今后怎么办?这是周凤珍最近常想的事儿,她“求”小儿子:“老儿啊,妈要是没了,你没事儿就去看看他们。”她还嘱托社区的网格长苏丁燕,“以后可能又要多麻烦社区了。”

关注“感动吉林”微信公众账号 今天15时摇一摇 有望获精美礼品

  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感动吉林”微信平台,就可以赢得我们的精美礼品一份,关注很简单,您可以添加好友,也可以扫码。

  今天,我们将采取摇一摇的方式,摇出幸运读者。今日15时,您只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中的摇一摇功能,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用新文化报社区新闻的个人微信摇一摇,只要您在这个时间摇到我们,并采取截图的方式发送给我们(通过感动吉林微信公众号,账号是gandongjilin,也可扫码关注),前5名传图者将获精美礼品一份。我们会在当日17时前通过感动吉林微信公众账号公布获奖者名单,请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

征集启事

  作为央视“感动中国”吉林省唯一合作媒体,新文化报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

  2014年,我们将再一次寻找我们身边这一群感动和激励我们的人,我们期待他们用坚强砥砺我们的前行,用平凡温暖我们的心头。请将您身边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和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热线电话:0431-96618。

  今年的“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除了将选出年度十大人物,评审委员会还将推选出一至两位“梦想之星”,他们将是通过努力、奋斗、坚持,最终实现梦想的杰出代表,因为在现实的尽头就是梦想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