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头山考古勘探调查又有新收获

 文山书院 2014-10-28
城头山考古勘探调查又有新收获
□曹毅 曹传松

  根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整体保护规划》,城头山第四期护城河疏竣整治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至2013年基本结束。本次疏浚整治包括对护城河淤泥清除,内外坡岸护治;同时,对城址外围古地貌、古道路、古战场、古植被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以求恢复城址全方位的本体面貌;配合工程施工进行文物勘探调查和抢救性清理,收获颇丰。其中,有的是属于重大发现,为城头山学术研究丰富了实物资料,兹报道于下。

  瓮城发现与研究

  当清淤施工基本结束时,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各有一个大型黄红色土台,十分醒目的展示在乌黑色护城河河床中。土台均系第四纪原生粘土。土台横跨护城河走向,并自然地连接着内外两岸,不难看出,土台的形成是根据其设计,在开挖护城河时事先预留所致。以上土台昔为何用?根据位于城门豁口外的护城河中,又贯通两岸,其功能理应是城门外的一种通道。兹考,古代城门是战争中最难防守和最易破入之薄弱处,若设置像以上窄者37米,宽者60米宽的通道,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战争隐患,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故我们认为不应该是一种单一的通道,有可能在土台之上构筑有瓮城一类的防御墙体。

  所谓瓮城,是为了加大主城门的防卫功能,在主城门外再加筑一个小城,小城亦置有与主城门相对映的防卫门,亦有孤例设于瓮城之侧的,当敌人攻入小城内时,将主城门和防卫门同时关闭,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故名“瓮城”。瓮城左右二墙伸向护城河中,二墙近端与大城墙相含接;二墙远端(护城河中)用迎面墙(亦称远端墙)相连接;迎面墙中央置有瓮城门(即防卫门);瓮城门外设有瓮城壕;壕上置有瓮城桥,亦称吊桥。

  对照以上瓮城资料,结合土台分析,四土台是否具备了瓮城台基之形制?以西城门土台为例,先于城门豁口外去(河中)约42米处横挖一道瓮城壕,壕宽约6米,深约2米,壕底高出护城河河床约1.6米。瓮城壕内侧为瓮城台基;外侧为通道,亦称外桥墩。庆幸的是右侧瓮城墙今天仍还尚存;迎面瓮城墙内边沿作为古今小道,也基本上保留下来。右瓮城墙体残长约30米,残宽约18米,高度与大城墙一致。经过钻探与解剖,其土质与大城墙土质一致,其夯土层次与大城墙夯土层次相连,则说明是与大城墙同时一道筑造而成。其次,根据其规模,瓮城台基面积约2400平方米;已知右侧瓮城墙宽约18米,加上左侧和迎面瓮城墙所占面积2000多平方米,相减所剩面积不足400平方米,为瓮城之内空面积,与今清代荆州城之北门瓮城面积相仿。以上,说明城头山西城门土台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瓮城台基之形制,也说明城头山瓮城是客观存在的。其它三个土台也应该是瓮城之台基,不会有多大问题。

  此外,原误定的东城门位于东偏南约20度,此次更正后的是东偏北约30度;南城门、西城门是建在夯土台基之上。

  敌台发现与研究

  在已做了工作的河段发现了7个土墩遗迹,即东城门左、右侧各1个,南城门左侧一个,北城门与西城门之间4个,其它大多部分尚未清理的河段,应该有类似土墩分布。这些土墩三面凸向护城河中,另一面与护城河内岸连为一体,为第四纪原生黄红色粘土,其形成应该是在开掘护城河时所预留。土墩三面规整,凸出的一面且与城墙平行。根据4、5号土墩上残存1—2米高的夯土分析,原土墩之上筑有与城墙相同的夯土体,形成一个外凸的与大墙体有机结合的小墙垛。小墙垛昔为何用?从物理角度上分析,小墙体如同抱墙柱,可以起到支撑大城墙外坡的作用,以防外墙体坍塌,同时还可以减缓风浪对大城墙外坡的直接侵蚀。从战略意义上分析,在大城墙顶平面上可向外延长防卫作战面;同时,小墙垛与小墙垛之间可对水上登岸的敌人形成交叉杀伤力。经查阅相关史料,在明清城池中,有一种呈方形凸出城墙外的附属墙体,名曰“敌台”,又有“北京明大都南面外廓构筑敌台63座”的记载。城头山这种外凸的小墙垛与北京明大都外廓敌台之形制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城头山第四期城已经发明了敌台这种先进的防御工事。

  以上瓮城、敌台与第四期城墙连为一体,属于同一防御体系,其年代与第四期为准,距今约5000年。

  古水系调查

  发现与护城河有聚散水功能的古水系共5条,编号为1—5号。其中2号水系是为人工开挖河,其功能引澹河水及通航。3号水系是为人工开挖渠,其功能泄护城河水及灌溉下游农田。这就说明了城头山这时已经出现了人工大型水利工程,引水灌田,排涝除害,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为早期文明社会提供了物质文明基础。

  结语

  城头山史前城址虽经过长达11年的考古发掘,由于某些原因,对第四期护城河和城门所做工作甚少,无法进行系统了解,存有不少质疑。本次勘探调查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过去的不足,使我们能够一窥古城址最原始的地形地貌,尤其是新发现了古城构造形制的一些新线索。瓮城、敌台的发现,起初我们大为惊讶,曾疑为是唐宋澧州故城。考中国古代城池,瓮城的出现到了五代和北宋,明清时期才盛行。城头山一下子把中国有瓮城、敌台的城池历史提前了近四千年,不仅是城头山又一个重要发现,亦是中国考古学一项重要成果。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古国指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实体。古城、古国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的产物……成为进入或即将进入文明朝代的产物。”即是人与人和阶级与阶级对立到了不可调和的结果。城头山第四期城的性质已具备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王朝大都邑之性质,已远离氏族部落王权所在的城邑,成为进入或即将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城头山瓮城、敌台的发现,又是一个颠覆历史性的大发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