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四卷

 新用户4541Ay47 2022-05-31 发布于上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四卷目录

 攻守诸器部汇考二
  武备志二〈守具 城制图说 弩台图说 钓桥图说 机桥图说 雉图说 悬眼图说 重门大楼图说 瓮城券门图说 骑城铺图说 牛马墙图说 墩堠图说 五星池图说 敌台图说 空心墩图说〉

戎政典第二百九十四卷

攻守诸器部汇考二

《守具》

茅子曰:昔人云:攻者难而守者易。虽然亦安,可易言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三军之众,环而攻之。夫至于环而攻之,必其不能战矣。故善为守者,使不得攻。张巡之守睢阳也,力战数十城,始受围。夫至受围之日,彼气日加,我气日减。彼居生地,我居死地。资粮军需,彼可四掠,我日损而莫补。加兵求助,彼使命自如,我军书符契仰息于敌。以此言易,良未喻也。然古之善守者,如郝昭、韦孝宽、质、盖苏文辈,较力则众寡悬殊,较智则变化难测。而谈笑应变,卒不致困。夫百万之众,环阻于外,非待简锐而后先登也。攻者绰然于进退,守者尺寸之难弛。兼之旷日累月,暮气之疲,支体之怠,日蹈危机,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军需器具,日就匮乏,若不因于敌,则坐而可竭。其所将而临我者,又老谙难欺,而必欲藉资于彼,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智相齐,则巧日生。攻者犹可从容酌剂,而应者必在仓卒。精神所先,资具亦备,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三言者,夫子之所以赞易也。我以言乎守,可矣。乃权衡今古,以列五门,曰城制,志本也。曰约束,志齐也。曰需备,志资也。曰措应,志变也。曰器式,志用也。圣者作之,明者述之。观于此,而思过半矣。虽然古之善守者,莫墨翟若也。而其五十六法,今皆不可用。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耶。《易》曰:参伍以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知此者,可与言矣。
《城制》
茅子曰:夫天下皆城也。然城之制,其善者,寡也。故我备讲筑城之法,而台墩附之。
《太白阴经》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都不过五之一,下都不过九之一。故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诸侯之城,方两京之阔狭,合五之一,其高下为边城虞守,不可制节。夫城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城高五丈,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高下阔狭,以此为准料功。以下阔加上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尺之城,积数得九十二丈七尺五寸,每一功日筑土二丈,计功四十六人,日筑城一丈七尺五寸,一步计役功二百七十八人,馀土五尺,一百步计功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五人,馀土一丈,一里计功十万一百七十人,馀土一丈,土率一里,则十里可知。其草二负蒉并计二丈土之功,其羊马城下,壕内筑高八尺,上置女墙,计功准上。有凿壕法,壕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加底阔,积数三丈,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壕一尺,得数一十五丈,每一功日出土三丈一尺,计功立人,一步计功三十人,一里计功一万八百人。一里为率,则百里可知也。有弩台法,台高下与城等,去城有百步,台相去亦如之。下阔四丈,高五尺,上阔二丈,建女墙台内,通阔道,安屈膝梯,人上便捲收,中设毡幕,置弩手五人,备乾粮水火。敌近垒,则攒弩射其首将。
《武经总要》曰:古法曰,三里之城,万家守之,足矣。今若遇敌逼近,人力不暇者,即且约容一军人马。如筑,于閒时,须稍宽阔,作四门,二关,二闭,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十步,上施钓桥,壕之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瓮城。〈敌团城角也〉有战棚,棚楼之上有曰露屋,城门重门闸版,凿扇城之外,四面有弩台,自敌棚至城门,常设兵守,以观候敌人。图形于左。
城制图

《城制图说》

平陆筑城,下阔与上倍,其高又与下倍,假如城高五丈,则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羊马城,高可一丈以下,八尺以上,亦偏开一门,与瓮城门相背。若瓮城门在左,即羊马城门在右也。女墙高可五尺,壕面各随其地为阔狭,大要在面阔底狭,其深及泉,使箭炮难及,即住。
壕桥,直对羊马城门,若城门汲水,须在城外,则瓮城、羊马城各更对开一门,以通汲路。惟不得对大城门。若依山带河,地势不便,则大城须为偃月形,开三门而已。馀不改平陆之制。
瓮城上各设战棚,其制与敌楼同,间数视城之广狭。其山城,则又择前后左右,取去大城近处,随山形别筑一城,令与大城相接,必尽据高地,外亦开堑,两地之中,或设烽台以为远候。贼至,即以兵专守,免先为贼所据,下窥城中虚实。今秦州、邠州城皆若是也。
弩台图

《弩台图说》

弩台上狭下阔,如城制,高与城等,面阔一丈六尺,长三步,与城相接。每台相拒亦如之。上通阔道,台上架屋,制如战棚。三面垂以濡毡以遮垂,钟板亦备绳梯,内容弩手一十二人,棚上三面立牌、遮箭。棚上亦容弓弩手一十二人。队将一人,置五色旗各一,鼓一,弓弩、檑木、炮石、火鞴等皆蓄之,常伺寇至,举旗为表号令。台及城上见之,皆举旗相应。寇来自东,即举青旗,南举赤旗,西举白旗,北举黑旗。已来复还,举黄旗。寇来渐近,则望其主将,发弩丛射之。其炮檑用如城上法。
钓桥图

《钓桥图说》

钓桥造以榆槐木,其制如桥,上施三铁环,贯以二铁索,副以麻绳,系属于城楼上。桥后去城约三步,立二柱,各长二丈五尺,开上山口,置熟铁转轮为槽,以架铁索,并绳,贵其易起。若城外有警,则楼上使人挽起,以断其路,亦以护门。城上常以炮及弓弩禦敌,虑以火燔烧及被攻斫。
机桥图

《机桥图说》

机桥,用一梁,仍为转轴,两端施横括,置沟壕上。贼至,即去括,人马践之,则翻。
《纪效新书》曰:大凡城高,除垛城,身必四丈或三丈五尺,至下亦三丈。面阔必二丈五尺,底阔六丈。次城除垛城身高二丈五尺,面阔二丈,底阔五丈。小城除垛城身二丈,面阔一丈五尺,底阔四丈。此其大较。若再加宽阔,益善,势不可再减。但底加面不加,可。面加底不加,不可。底不加而加面,断然倾覆。若内外俱用砖石,基底只增阔一丈,亦坚如土筑,必合前数。凡城身,第一砖,第二石,第三土,盖石本耐久,今为第二者,可以火粉之也。垛必高六尺,每垛口相去牌堵中分,净七尺五寸。垛口一尺,各分五寸,连垛空合八尺。八丈十垛,八十丈百垛,俱官尺。若除垛城身只丈五者,则不可守。
雉图

《雉图说》

凡雉,出城身外,大者三丈,次者二丈,次者一丈五尺。直出三丈者,横长五丈。直出二丈者,横长三丈。直出一丈者,横长一丈五尺。比城原身高三丈者,加高三尺。二丈者,加高二尺。每五十垛一雉城,阔加之,不拘几雉,左右遇角、遇门,或多少几数丈,从便均匀,每面除楼角,所占不等,约一里者,楼角之中各二雉。二里者,楼角之中各四雉。以此加之,不足丈尺者,五十垛以外。亦可以五十垛计。五十垛以内,亦可以五十垛计。通变在人,此大概耳。
悬眼图

《悬眼图说》

悬眼制,每垛当中,自城面平为孔,高九寸,约砖三层,砖厚用二层。平面以下,两方砖对中为弯,渐渐平缩,每砖一模,编成层数字号,烧于砖上。临用,只照号垛,俱如寻常甃砌力同,庶砖皮不削,则可久。砖弯不凿,则工省。约用几丈尺深,计为若干层。今图内只六层,每砖三寸,只得一尺七寸。示其大略耳。或二十、三十等层,以尽为度。倭每丛铳与矢,边人每丛矢,看准数垛,伺我守城者一伸头颈外视,即丛射之,无有不中,使我身不敢当垛,目不见外,贼即以勾杆攻城等器,直奔城下。我兵既不能伸头出手下击,任其掘坎布梯,直登,莫禦。必有此悬眼,贼远则瞭之,垛口铳矢射之。贼近,我兵不出头,以身藏垛下,于悬眼内下视。攻城者,虽有铳矢,无所施。若到城下,一见无遗,即将矢石铳子火桶掷之,无不可者,贼安能树梯驻足哉。若对垛而登,则垛上可禦矣。每悬眼上加木盖一个,以防铳矢,尤妙。
重门大楼图

《重门大楼图说》

城重门之上必有楼,一以威外侮,一以便守瞭、调度。官居之大楼者,在里城门上。大城之上,必用华丽,以壮威。又必用坚厚,以防矢炮。平时可为登览形胜之资,贵在轩豁。檐只二层,板一层,庶便瞭望及用火器。凡无重门者,与外楼门同。
瓮城券门图

《瓮城券门图说》

瓮城,约正城大小为广狭,门上不用敌楼,以有正城,横立可禦也。瓮城高不必减于正城,或谓瓮低城高,贼即登,可以正城禦之,孰如使不得登乎。敌楼必自城墙直起砖砌,不拘几丈,必不可用檐窗,用方阔可出两人之身,楼制或方或长,或二层,或三层,每层板相去必九尺,庶可施矢石火器,前眼下窗台贵矮,非矮不得展布,但于城面自瓮城入正城之口,加以截堵门户,用木台为战棚,可矣。敌楼下层,用方眼二者,以其低贼可扳也。上用三眼者,以其可施力也。若阗用砖券,尤妙。且间花下窗矢石,自上而下,不妨碍下层防禦人。
骑城铺图

《骑城铺图说》

每对一雉为一铺,因雉出头,则城面加宽,不碍建铺也。或于二雉之中二十五垛,再加一小铺,亦可。如城狭将城内土墙,再突后若干,长若干,以可容铺基,不碍城面路为准。大城铺必三楹,深一丈六尺。小城一楹,深一丈二尺。若城狭,加台不便,或为骑城、走马铺,外面照敌楼用砖,直起,开箭眼内面,开绮户穿城,为砖券,可以骑乘而过。或上加一楼板,更妙。凡城铺,不若此骑为妙。
牛马墙图

《牛马墙图说》

此墙在城外,濠岸内。凡城身下濠岸,不拘宽狭。狭即一丈或八尺,皆可。宽不可逾二丈。于其外为墙,砖亦可,石亦可,土筑亦可,三合土亦可。墙身每对一雉,下底开一大将军铳眼,以不能攒入人身为度。凡此墙每高三尺,平去五尺,为一小铳眼,可容狼机。每眼上加一直缝,可三寸高,二寸阔,以便眼瞭,可以高下应贼。自此眼高之,再三尺,又眼一层,宽狭如之。但此眼只用手铳,不用狼机等大火器,眼只一寸,眼上开长眼三寸,以便眼瞭。如墙之脊,用斧刃砖石,使不可立,任贼百万来攻,对濠,则以铳于小眼击之。贼众,则用大将军于大眼击之。贼登此墙,或用长柄大斧,或大棍,一击而落,再无偷袭之虞矣。此屡经倭贼、山贼攻打,屡试屡效者,如仙游等县,可为蓍蔡足法也。守法在后。或一时收敛不及,或昏夜难辨,不敢开门,一应避难之人、牛马之类,皆可暂于墙内收避。兼此墙恃城为险,城以墙为卫,缓急有城上人可以助力张威。若守墙人不用命,城上众目所视,径可击死也。此所以牛马墙为有用之物,施之水深河宽之城,尚不见其力,而避难之人,可以不必入城矣。施之于无壕及无水之壕内,万分倚赖此墙。城河阔必三丈五尺,愈阔愈好,深必一丈五尺,或二丈,愈深愈好。有水为第一,无水者次之水,深泥陷者更妙,水浅泥硬者次之。临警,水中加以刺柴竹签铁锋,皆妙。城忌外有大树,宜伐之,近城尤碍防禦。城内无马路,不可。城外三丈内有房屋,贼势众,撤之。撤不及,则焚之。系木壁者,一焚而净,即日可守。系砖石为壁者,贼远则居民不服,贼近则燬毁不及。若贼以百数伏屋脊外,射击守城人,贼众将屋内打通墙壁,扛梯木到城下,可以径登,或就民房中运土帮城,起闉而登,皆无可奈何。有近城一丈以内者,城身又低于屋,此不守之城也。
墩堠图

《墩堠图说》

墩一座,小房一间,床板一副,锅灶各一口,水缸一个,碗五个,碟五个,米一石,盐菜、种火、粪五担,种火一盘,草架三座,每架务高一丈五尺方,四面俱一丈,离地五尺,高用木横阁,使草柴不著地,不为雨湿所浥。上用稻草苫盖如屋形,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既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且遇阴霾昼晦,何以瞭望。故必用立此大茅屋,积草柴既多,火势大而且久,庶邻墩相望可见。其屋下草柴,务相均停,一层柴,一层草,填实盈满。以上俱军采办。大铳三口,〈盏口、直口、碗口、缨子皆可〉白旗一面,黑旗一面,灯笼三盏〈白纸糊,务要粗,径一尺五寸,长三尺〉,大木梆一架〈长五尺,内空六寸深,要性响,体坚之木〉旗杆二根,立于墩上,左右旗绳二副,发火乾稻草三百束〈每草架一座一百束,三座共三百束〉,火绳三条,火镰、火石一副。
五星池图

《五星池图说》

吕坤《实政录》曰:凡城不宜大,大则难守。城不宜卑,卑则易登。大者根厚五丈,顶阔二丈五尺。小者根厚三丈,顶阔丈五。高须三丈五尺,卑亦不下三丈。外峻中陂,垛头高六尺,阔七尺,四平方角,勿起麻查斧刃,
垛者,躲也。凡斜垛,我能望贼,贼亦能射我,不能躲矣。

垛不用眼。
此眼不能发矢石,且窥贼亦无赖此。

三尺为垛,口厚二尺五寸,高与心齐。
口隘小,虽贼上为难,而我不能出头。口高厚,虽坚久可恃,而我不能下视。

垛口墙根之下,留天井一个,圆径一尺。
太大则贼得力,太小则我不便。

直通城下,一眼直看城根,可落升口圆石,可容仰月铲、断钩、杆推云梯,可使三刺鎗,可打快鎗,发箭,用喷火、喷粪、天井之制,下圆上方,方口横二尺,长二尺有半。贼即上城,先投井中,足不及定,手安得施,我即杀之矣。此眼平日以石推压,但可流水,用则开之,凿石更妙。守城时,以门二扇盖之,防我失脚。垛口用鼓腔琉璃砖,厚一尺,钩杆滑不可著,敌台方三丈,每面六垛口,七十步立一台。
远则矢石无力。

弓箭、火鎗高手,俱置台上,以便矢石交及,铅箭、火药须备百倍。两敌台交相射打,则两台之间,虽守垛无人,而贼亦不敢登矣。城根土坚,止留一丈,下面即挑池,池深三丈,口阔十丈,底阔三丈,城根窄则贼无处容足,又池深以助城高,池底每十步凿一圆井,口阔一丈,深一丈,谓之重渊,及泉更好,不则外引河水,或内引城中雨潦之水,常令丈深。
若土脉不坚,城根之外,须留三五丈。

池两崖多栽盘根宿草,以耐崩坍。
如马兰、茅根、芦草、香附、麦冬之类。

池外不用高阜之土,以防填濠。但为品窖,以陷戎马。
近日守城多用城下短墙,留枪炮矢孔,以射打贼,而贼不能见我,甚为良法。须城上之人三倍,则分其半,以守短墙。倘炮矢已尽,贼顺墙旁攻,短墙失守,将置此人于何地。或云穴城以备急入,恐贼亦从之入矣。不如径守高城为便。

池外一里之内,不可栽树。
一蔽望贼之眼,使贼得以潜伏,而我不见。一将树砍倒数株,倒倚城上,可以缘登。又横躲池中,可以涉水。

城门须有吊桥,阔三丈。
作吊桥,不如作机桥,可陷敌马。

城门不可安在洞中,常宜近外,使贼无所容身。若原在洞中安门者,城门之上,以砖砌五星池状,如猪槽,长通两扇门面,深二尺,阔一尺,留五孔,大如升,高地一尺。贼以火焚门,可以下水,可以放快鎗,可以射箭,可以擂石城。内附墙多留蹬道,半里一座,以便急时往来。今各处城内止有四门四路,甚为失计。每蹬道须留一门,以防贼入登城。城上用内拦墙,高与心齐,以防进城之贼,便于射打。
敌台图

《敌台图说》

郭子章《城书》曰:城墙正面不便俯视,恐其矢弹正面对攻,不敢眺望,故贼得以攻逼城下,任意施为。如今之城,且不必矢弹对攻,虽鎗筅,亦上刺有馀矣。全仗高台两边,顾视夹击,贼不得直至城下。且又不能屈矢斜弹,以伤我台上之人,故我得以放心肆力敌贼也。谓之曰:敌台,其义以此有。城无台,亦如无城台,非其制。亦如无台,是城所以卫人,敌台又所以卫此城也。敌台之制,紧靠城之外身,贵于长出,不贵横阔。台脚基长出一丈五尺,则收顶止有一丈一二尺矣。台基横阔一丈二尺,则收顶止有八九尺矣。原城有二丈高者,台比城身再高三四尺。城无二丈高者,台比城身再高五六尺。台上左右垛墙,平腰之半,各开三垛口,每口要阔一尺四寸,以便抛打砖石,放发矢弹。墙脚下中央各开一孔,方圆八寸,以便放打佛狼机、百子铳。正一面垛墙,比左右墙更高二尺,不宜开垛口,恐正面矢弹打入,伤台上人,则又不能站立矣。止于人头高处,开方圆六寸阔四孔,墙下置垫脚石,以备不时顾视,上盖瓦屋檐,各出墙二尺许,使兵夫得以安身,火器得蔽风雨也。各台地步相去或二三百步,或一百馀步,或七八十步,随其城之屈直回折以为远近,不必拘泥也。
筑实敌台,不如筑虚敌台。其法用砖石砌三面,而空其中,中有二层,以木板为楼,用木梯上下,每层多置空眼,以便窥觇,以便放鸟铳弩箭之类。贼不知箭矢出自敌台内也。
空心墩图

《空心墩图说》

空心墩制,各边多系筑实土台,一面悬吊软梯,墩军上下最为不便,常卤贼促至,不能上下,致误烽燧,所被卤患,由此故也。仅见边墩中淘洞者,有砖包石砌空心者,大都难完,浩费工力,乃边境之首务。愚思创墩良法,先坚杵地基,量其地大小,容人表里,加把筑土为方形,底厚一丈,或八九尺,中厚五尺,近上三尺,高二丈五尺,小墙高五尺,墩下开一小门,铲去茭杷,内高一丈三尺,周围竖柱,上棚板木,或石土垫厚,制木梯,上二层,一丈二尺,四面各开小门,挖薄,两旁开二方口,外挂放铳箭,板顶盖小房一间,昼夜瞭望,多积滚木礨石。如贼攻墩,墩院人畜尽入此墩下层,中层石铳并打,贼难近前。如贼近边,顶明号火传入内境,预备征战,烟火通达,此乃固守上策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