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宛平2008 2014-10-29

[转载]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妈妈的心

前一阶段,在博友的推荐下,买来《小狗钱钱》一书。这是一本理财启蒙书,但它带给我的启迪却不仅仅是理财,更有——要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能力、体恤他人的感知能力等等。这些真实的环境所教给孩子的是——生活需要安排、花钱需要计划、做事需要体恤他人等等。但是,我在此强调:并不是所有真实的环境,都适合展现给孩子,我们要考虑适合孩子年龄的理解能力以及贯彻实施能力,有选择地挑选一些真实场景,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这样长大的孩子日后将有足够强的谋生能力,成为啃老族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了,我想。

 

事例一:买牙刷

上周,要给溪溪买一支牙刷。我首次尝试“理财启蒙教育”。

去超市之前,我跟溪溪说:“小区门口有三家超市,我们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看哪家超市卖的牙刷,性价比最好。即要看价格,也要看品质。价格在3块钱之内,这是我们的预算,品质嘛,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

“妈妈,什么是品质?”溪问。“品质就是……”我也一时语塞,“就是质量好。”溪似懂非懂跟着我来到第一家超市。走到儿童牙刷前,有两个种类。其中一个5元,另一个2元。5元的还附带了一个玩具。

我:“你喜欢哪个?”

溪:“这个5元的。”

我:“嗯,这个还带个玩具,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嗯……不过溪溪,你知道商家为什么要带个玩具呢?”

溪:“不知道。”

我:“因为带一个玩具,小朋友喜欢,然后牙刷的价格也就跟着涨起来了。你看那个不带玩具的,其实品质也很不错,只是没有玩具罢了。但是这个5元的牙刷上附带的玩具,咱们家里早就有了,对吧?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它。你想想是不是?再说了,它还超出了我们的预算。这样吧,我们再到下一个超市看看。

溪:“嗯。好吧。”(溪溪的听商量最让我欣慰。)

来到第二家超市,只有一个种类,2元的。我提议:“咱们再去最后一个超市看看。”

在第三家超市里,也是两个种类,一个2元的,一个3.5元的。溪溪一下看好了那个3.5元的,因为附带了一个牙刷套。这个牙刷套在外婆家有,但我们家没有,溪溪特别要想。我想了想,和她这样对话:

“这个牙刷比第一家超市的那个5元的玩具要实惠,而且你的牙刷确实需要一个牙刷套。但是这个比我们的预算超出5角钱。你说该怎么办?”

“我就要这个。就要这个嘛。”溪溪坚持己见。

“要不这样,妈妈给你两个选择:如果你选3.5元这个,你下周一的购物日就得取消,因为你这次购物超出了5角钱的预算,已经占用了下次的指标。如果你选择2元的那个,下周一的购物日你还可以继续购买你想要的东西。”我说。

 

购物日是我和溪溪在她3岁时就有的一个约定。为了控制她去了超市见啥都想要的欲望,从3岁起,我就和她约定:每个星期一是她的购物日。在这一天,她可以自由选择一次她想要的好吃的东西。一般价格在10元之内。除此之外,其他时间只能由妈妈根据需要买。这个购物日的约定,在我们之间执行得很好。每到周一的购物日,溪溪就特别兴奋,在超市里仔细地挑选。而在其他时日,她很少要求买这买那。很有节制。)

 

“那就取消下周一的购物日吧。”溪溪很痛快地说。

“可以,妈妈同意。”就这样,我们在货比三家之后,选定了牙刷。下周一,我完全相信溪溪能“说到做到”。

 

我曾经担心:过早给孩子灌输这些有关金钱的道理,会不会有负面作用?不过,我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据。同时,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不教孩子看重钱是一种美德,但这不等于让孩子瞎花钱、大手大脚、坐享其成

因此,无论怎样,我会让孩子尽早感知真实的生活,让她明白,她所用、所穿、所吃、所住、所乘的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是需要自己用勤劳努力、勤奋工作、计划安排才能实现的。她从小必须经受这样的“生活锻炼”。我一定不会在物质方面给与她太多的满足。一定得“欠缺”着点儿,以让她懂得珍惜。

还有,我对富养女儿的理解是:富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事例二:独睡。

因为暖气供热不均的缘故,我和溪溪不得不重新回到一间房里。原本早已习惯了独睡的溪溪,却又要和我挤在一张大床上。我为此而思忖:如何不让她倒退回去。春节过后,溪溪的病好了之后,我和她商量——

我:“妈妈这两天很累,想一个人睡大床,这样才能休息好。你去睡小床。怎么样?”

溪:“不嘛不嘛,我就要和妈妈一起睡大床。”

我:“如果你想睡大床可以,那妈妈就到隔壁房间去睡觉。你自己选择吧。要不你睡小床,妈妈睡大床,咱俩还在一个房间。要么你睡大床,我也睡大床,但我就得到隔壁房间。当然,如果你睡小床,想和妈妈亲热的话,你可以在妈妈被窝里和我亲热亲热再回小床。”

溪:“那好吧。我睡小床。你睡大床。”

我的坚持令溪溪的“独睡”习惯继续保持,而且并不费力。如果我心一软,只怕溪溪是说什么都不肯回小床去睡了。我相信我给与她的爱足够,不会因为坚持让她独睡而受损。事实也证明:只要家长温和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孩子会被调教得非常听商量

我早已做好准备:等暖气一停,溪溪要彻底恢复到之前的“分房独睡”习惯。有了现在的铺垫,清明过后一定很容易就实现。

溪爸曾认为我“太严厉”。每次溪溪吵着闹着不想分床时,溪爸总要妥协,而我在他们父女两人的夹击下,往往总要后退一步。而现在,溪溪在我的调教之下,非常听商量,溪爸也越来越信服我。不过他总是提醒我:睡之前多和孩子亲亲闹闹。那当然。培养独立性和给与孩子足够的爱,当然不矛盾。

其实这件事,我最想让孩子得到锻炼的,不只是独立性的培养,更有是让她懂得体恤大人。我明确告诉她:妈妈今天不舒服,需要自己单独睡,你要一个人去睡小床。而溪溪几乎没有什么不悦就欣然接受了。这说明她的理智在起作用。她不任性。当这种理智成为习惯后,她体恤别人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这,就是我想要的。

 

 

以下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经典教育名著《教育漫话》里的观点,对我触动很大。是否全都正确,我想,值得我们思索。特摘录至此。

 

    ■假如你希望他敬畏你,便应当让他在婴儿时期就敬畏你;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这样,就可以让他在小时候成为你的臣仆,长大之后则成为你的亲密朋友。

■我以为,许多人对孩子的方法很不正确。子女幼小时,放纵,子女长大后,却对之声色俱厉,不去亲近他们。自由与放纵对儿童的确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缺乏判断能力,因此需要约束管教,相反,成年用于理性来指导自己,用专制与严厉对待他们,就很不恰当

子女幼小的时候,应当把父母看作君主和绝对的统治者,去敬畏他们;而当子女长大后,则应当把父母看作最可靠的唯一毫无保留的朋友,去敬爱他们

■最初应当借助于恐惧与敬畏,来建立起对子女的权威,但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便要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

广大教育更多的相关文章:

【广大教育——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