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

 星河异彩 2014-10-29

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
文/荆桂秋

  近年来,通过对没骨花鸟画的研习、临摹,对孙隆的艺术特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感研究探索其艺术渊源及艺术成就的空间很大。目前见诸刊物有关孙隆的文章的甚少,仅有苏兴钧先生和薛永年教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发表的两篇文章,论述了孙隆的花鸟画作,对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至于对孙隆画风的成因、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未作深入的探讨,在孙隆传世作品和研究资料很少的情况下,我打算知难而进,全面深入地研究探索其画风渊源和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还原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当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创新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孙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对北宋徐崇嗣的“画花不墨弮”,“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图”法的继承和发展,又汲取了刘常、钱选没骨法,南宋梁楷、法常的水墨写意法和元代陈琳、张中的设色写意法等,同时,又融入文人画的精神理念,诸法融会贯通,大胆创新,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没骨写意花鸟画新画风,使传统没骨花鸟画更臻成熟完善。这种新语言的建立,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成为开一代新风的花鸟画大家。
  水墨写意花鸟的表现语汇通过水性的植物色而转化为色彩写意花鸟语言,将水墨披上色彩的外衣,把元代画家们疏远的“色彩”,在宋元文人画“写”的绘画理念下,并非色彩层层渍染晕染,而是用色彩做写意,遵从着墨法的规定,像用墨一样地用色,让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水墨的语言,传达诸如“浓淡”、“干湿”、“浑融”、“淋漓”等水墨写意画的意趣,从而使花鸟在熟纸、绢素上焕发新的色彩魅力。既不失宫廷富贵的体格,又尽情地咏唱着文人的心头之歌。这种语言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开一代之新风。
  这种没骨写意之法,不事勾勒定型,以色代墨,用色彩直接做写意,故而画面清新明快,奇逸生动,扣住意到笔不到之韵味,又能体现光和色在阳光下之瞬间变化。这种独树一帜的花鸟风貌,开明代写意花鸟画之先河,并逐渐成为后来花鸟画的主流。
  孙隆的《花鸟草虫图》册、《花鸟草虫图》卷、《写生图》册、《芙蓉游鹅图》轴均以此法为主。这些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他对具有草书意趣的没骨写意法的发挥和对各种颜色的调和能力,同时,又能在疾速落笔之间准确地塑造物形、物态。如《花鸟草虫图》册中《蜀葵》一开,纯以色彩做写意,花头用胭脂红点写,正瓣色彩浓艳,背面留白呈瓣,或用清水笔蘸少许浓色晕染,丰润而典雅。花叶、花苞、枝干都用汁绿色以大写意笔法写出,用笔极为简放概括。叶片在未干时用胭脂红勾筋脉,色彩自然融合,叶片鲜嫩透明,整幅画面用笔轻松疏放,色彩艳丽透明,热烈活泼,将蜀葵表现得清新可爱,充满生机,又如该册中《纺织娘》、《秋草蝗虫》开中的秋花野卉,亦纯以色彩写出,用清水笔同时蘸上几种颜色,一挥而就,任凭色彩在绢素上自然渗化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秋光色影中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美景。野卉花瓣上,或伏一觅食的纺织娘,或在吹断秋草叶下缩瑟一蝗虫,一派天籁之趣。这些生机勃勃的草虫画面,应是孙隆到大自然中写生所观察到生动场景,进而激起艺术冲动激情挥写的。由于得自大自然的陶醉,情感激动,故而使表现手法“笔思转新”而不拘陈法,纵情挥之,作品生动传神。
  孙隆草虫以没骨写意之法点写,不仅草虫生态多姿,且极为传神,一变唐宋以来以工笔之法画草虫,以细线勾写形体,再加颜色,勾丝细毛,每一画成皆要费时甚多,亦少灵动之姿韵。孙隆独以没骨写意法直接点染,笔致松灵疏放,一笔写出草虫姿态神韵,其“点染之工,运腕之妙”把小生命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
  孙隆吸收了文人画“以书入画”的精华,尤其草书笔法移入其没骨写意花鸟画中......(更多文字和图片资料,请与《书画世界》编辑部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