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信号+预防措施 让宝宝一岁内少生病 ·
字号 · · · 2014-10-29 05:47:00 来源:中关村在线 第1页:宝宝生病前的信号 虽然说一周内的宝宝很少生病,但是保不齐也有意外发生,每天通过宝宝的表现情况,可以大致了解到宝宝是否舒服。如果发现宝宝精神不振、苦恼出汗、食欲不佳、睡眠不安慰和呼吸改变,那么很可能就是宝宝生病发出的信号。作为家长要了解这些信号是如何传动给我们的,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宝宝生病的五大信号的具体含义吧。 精神不振:一般而言,健康的新生宝宝都有以下反应:不时常哭闹,双眼灵活且有神并且对周遭的各种刺激能很快做出反应,如果旁人对他表示微笑逗玩,或有突如其来的声响,他都会有所反应。然而,如果宝宝生病了,首先就会表现为精神不振,对周遭的情况反应力迟钝,同时伴有两眼无神、精神不佳等症状。 哭闹出汗:有时宝宝不舒服了,但因不会说话表达,导致爸爸妈妈很难及时发现宝宝的病状。但只要爸爸妈妈够细心,就会发现宝宝除了精神不佳外,哭是宝宝唯一的表达方式,宝宝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舒服,身体不适时会比平时容易哭闹出汗。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及早发现病情。 食欲不佳: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因而食量也各不相同。妈妈对于自己宝宝的食量和饮食习惯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宝宝吃奶次数比平时减少,且奶量有明显下降,甚至不愿意吃奶,并伴有恶心、呕吐或吸吮无力等症状,这些信号表示:宝宝可能生病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最初半年体重增长非常快,半岁内的宝宝,平均每个月增长700克。如果宝宝的体重不增加或下降,或者体重增加不达标,就有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患了胃肠道疾病。 睡不安稳:宝宝一般入睡较快,特别是新生儿,大多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常是发热反应;睡眠中惊醒啼器,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易激怒,对环境兴趣减弱,建议爸爸妈妈还是带宝宝去医院做个检查比较好。 呼吸改变:宝宝呼吸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患病易引起呼吸异常。若呼吸变粗、频率增加或时快时慢,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热;张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动作是鼻子不通气的表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40-50次,鼻翼扇动,口唇周围青紫,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症等病,不可掉以轻心。有时宝宝呼吸急促,不能平卧,身体发热,咳嗽频繁等症状,还是及时就医为宜。 当父母收到宝宝发出的信号之后,很可能就是生病的信号,也很有可能是感冒、腹泻、湿疹、贫血、鹅口疮这5种疾病,因为这写疾病是最容易找上1岁内的小宝宝。当遇到这些疾病,家长要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 第2页:感冒发烧不必惊慌 感冒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几乎难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属于自然疾病,年轻的父母不必过于惊慌。当发生感冒时,让宝宝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如出现发热,在温度上升期手脚稍凉,可进行局部按摩、洗温水澡等以扩张血管加强散热。 在发热高峰期时面色潮红、皮肤温度高,此时可用冷毛巾敷额部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发热宝宝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 物理降温是首选 当发烧温度低于38.5度时,只需物理降温,我们建议超过38.5℃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查明病因。具体相关文章《38.5℃以下不是事儿 轻松应对宝宝发烧》。 如果你对孩子的发烧还是非常不放心,那么可以通过《正确对待第一次 关于宝宝发烧最新解答》这篇文章为你解答关于宝宝发烧的诸多问题,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发烧疾病安然处之。 感冒发烧是自愈性疾病,也就是说是需要时间的。 感冒大都是爸爸妈妈以及与宝宝接触的人传染给宝宝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况下,当患了感冒的妈妈、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烧、头痛,自己刚感觉到患感冒的时候,就已经传染给宝宝了。新生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发烧是宝宝自身的防御机制,也是帮助宝宝战胜疾病的有利武器。所以说,妈妈们就应该有明确概念,低于38.5℃就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 第3页:腹泻是常见疾病 宝宝腹泻是0-1岁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宝宝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腹泻。宝宝腹泻,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原因除肠胃受细菌感染外,主要是喂养不当,天气太热,或突然受凉引起。如果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一旦食物变化较多,宝宝肠道不能适应,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具体腹泻的原因,大家可以阅读《宝宝腹泻 六种原因+预防和护理方法》。 对于宝宝腹泻,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现宝宝腹泻时,第一时间应给他多饮水,并严密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尿的颜色,防止脱水的发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目前不主张禁食,同时到医院就诊寻找腹泻原因再对症治疗。 宝宝腹泻时的一般饮食原则是,减少膳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防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 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肠内食物发酵促使肠道蠕动增加。腹泻时可给宝宝以清淡饮食,以利于其肠道修复。 用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此时,母亲还应少食脂肪类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时每次喂奶前,母亲可喝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宝宝腹泻症状。 秋冬季节,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其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以发病急、病情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状为其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宝宝易严重脱水,甚至休克。因为,婴幼儿的秋季腹泻不容忽视,更多的是需要家长找到腹泻原因的同时及早治疗,这样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第4页:湿疹是个老大难 湿疹是宝宝期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与过敏体质有关,经常反复出现,难以完全根治。 湿疹可使宝宝奇痒难忍、夜不成眠、烦躁不安。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在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肤轻松“等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 用什么样药物剂型治疗湿疹依据湿疹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不可用油膏;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 加州宝宝面霜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治疗宝宝湿疹,最适合选用的几种护臀膏。详见《宝宝湿疹奶癣不用愁 四款护臀膏来帮忙》一文。 湿疹可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凡更换新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第5页:鹅口疮、贫血防御很重要 出生不久的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宝宝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当宝宝发生鹅口疮时,第一时间内要将所有喂养用具彻底煮沸消毒,宝宝的衣物最好是开水烫过后暴晒(因为衣物如果残留真菌将成为感染源)。之后奶瓶、奶嘴均需煮沸消毒,配奶时应先洗手,奶嘴不要碰到其他任何地方以免受污染。 母乳喂养的妈妈,每次喂奶前用温毛巾将乳房擦洗干净并洗手。同时宝宝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同时每次喂奶之后应用棉签清洁宝宝口腔。 除此之外,可用1.4%的碳酸氢钠液洗口腔后用制霉素片涂口腔,每天2-3次,最好选择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在口腔白膜状物消失后还需治疗2-3天,以免反复。 宝宝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由于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无法添加辅食,铁的摄入量较少,而母体内储存的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渐耗尽,从而在出生后2个月起,宝宝常出现轻度贫血,被称为生理性贫血。 大一点的宝宝,也可能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而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长时间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宝宝的智力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后果。 宝宝期应定期为宝宝检查血常规。由于铁剂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用药后可导致食欲下降,故轻度贫血宝宝,应以食补为主。4个月以内的宝宝,可选择强化铁的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注意加食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4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可根据月龄自行进食上述相应食物。 (责任编辑:HN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