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二(续四)

 小青儿收藏馆 2014-10-29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走就是化。走和黏没分别,走的时候就是黏。你不能空走,得黏着他的劲走,他走你要黏着他,两个合成一个。关键是用意念渗到他身体里面。所以太极拳推手歌里讲:敷、盖、对、吞。这四个字出自武禹襄传给李亦畲的那个拳谱里,是用篆字写的,可能是王宗岳传下来的,其后面的解释可能是武禹襄作的。他那个解释讲的是推手用气用意。我们若从功上来讲应该能讲得更深一点。高层次推手,还没伸手,先用意、气把他敷住。再进一步,他一来气,把它盖住。若对方也懂这个气,他发出气来,你要把它接住、对着,一对,一涵开,把它吞进来。高层次的推手较量不搭手,完全用意念和气(外气)在外面起作用。“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不搭手,不碰上,一比就是。我们从太极功上走,把腰放松,站庄练拉气,体会周围这一层气。手在这儿动弹,气在哪儿呢?练拳时,你拿手缠气,你周围有没有气,能否感觉到气?一抬胳膊,感觉胳膊跟肩一样粗,这才是用意念练外气。你用意念把气收起来和形体带上,气就好起变化。练太极拳到一定程度,用敷盖对吞走粘连黏随,不接触人能把你的气拿住,你气沉丹田怎么沉也沉不下去,只能喘气。那个粘不需要碰你身体。老师跟你对手的时候,手离你一尺多,拿气压着你,你动不了。他手一动,你人“嘣”就跳出来。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太极拳是个整的,一个太极球是球体的,这个阴和阳就是动和静。这个圆圈在滚、转,大、小圈都在转,一转圈就把你转出去了。他压你,你得黏着(贴着)他转,这么一转,就把他的手带走了。这也是“走即是黏”。你本来被压得吃力,这么黏着一转,阴和阳就发生变化了,“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所以懂劲里面内在的变化较多,不是光简单地听对方力气大小。懂得这个之后,自己认真揣摩,愈来愈精,渐渐达到从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念一动就起变化。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应该是按照多方的变化来变化,可有的人总想自己主动去进攻,这就搞错了。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是为论。”所讲的这一切既是指导推手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指导练拳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们不从气上走,不从腰上走,光从形体上走,那样练一辈子太极拳,到最后从武上没解决,从身体好上也没解决。有的同学喜欢技击,可以先花一年时间认真解决松腰和气贴于脊的问题。把腰都松开以后,再练一二年推手就行了。一开始慢慢轻轻这么打轮走,不要想谁赢谁,两人互相轮换着发劲、听劲,这样,逐渐地意和气就灵活了。将来身体壮了,有力气了,再拿着里面装有铁钉的罐子打太极拳,这样你的胳膊不就有劲了?你没有力气,光会招还是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