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互伤害的关系体系

 谢楚军 2014-10-30

文强伏法了,这本是一个普通的犯罪分子依法接受应有的处罚,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新闻价值。不过我今天从这一新闻的话题之外发现了价值,那就是文强的儿子说文强是个好父亲,文强的妻子也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依然会选择文强。


我不否认文强在家里是好父亲,好丈夫。就像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的宋思明一样,生活里的宋思明不仅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甚至是一位好情人。


现实中的文强其实离我很遥远,文艺作品里的宋思明是纯属虚构,但我还是觉得随时可以在周围的人群中找到影子。我有些熟人在生意场上,如果局限在家庭的范围内,那些人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好男人,但是如果交往多了,发现他生意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就实在不好评价。尽管他们说我是他们的朋友,但在我的内心里,觉得我们是朋友很勉强。


为什么一个人不能把对家庭的爱顺其自然地延伸到家庭范围之外呢?也许这不能用爱去解释,一个对社会冷漠甚至危害社会的人对家人有着炽烈的爱或者一个喜欢虐待家人的人对社会有着炽烈的爱,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对文强和宋思明这类人只能用经济人去解释,因为对家人好对自己有利,对社会冷漠对自己无害,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收益建立在危害社会的基础上。


好的家庭角色由于内外不一的处世原则,造成了非常令人沮丧的社会关系。我们经常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现象,如果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如今的社会关系,那就是正如一本杂志上所说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伤害的关系体系。你在我吃的食品里加防腐剂,我就在你的喝的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你给我的小孩注射假疫苗,我就给你们吃地沟油。等等。


为了打破目前这种相互伤害的关系体系,我认为还是回到亚当·斯密的那个很老话题。斯密认为,如果有一个好的制度规范市场交易,经济人的自利通过市场可以达到互利。然而,即使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却很少有人去进行开创性的建设,这从文强伏法后老百姓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对于文强的伏法,老百姓热衷于写标语,拉横幅,把街上打扮得像过节一样,封建社会的臣民心态暴露无遗,就是不去理性思索如何杜绝下一个文强出现。


其实,老百姓写标语,拉横幅,也是相互伤害的表现。文强曾经给老百姓带来过伤害,但是为此伏了法,文强的伏法对于文强的家人来说,肯定是不幸的,对于文强家人的不幸,老百姓欢天喜地的,不是在相互伤害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