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墨玉四灵》

 隐士的书屋 2014-10-31
[转载]李东玉雕作品赏析《墨玉四灵》

灵至四方 通达八极

作品规格:13.2×6.1×1.1/块(共4块)

总重量: 1260

作品一套四件,取自同一块和田墨玉籽料,黑若墨、润似脂、坚逾钢。采用拟人的设计,高浮雕技法精雕细琢而成。因其形制较大,即可合而置于案头几架,以为清赏;又可置于掌中摩挲把玩,品鉴养生;还可分置四方成为镇纸,或挥毫泼墨,或细描丹青。

墨玉低调的奢华、沉稳的材质,和四灵的悠远、神秘的题材相结合,更可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此套和田墨玉作品表现的是四位天神护卫,若其为镇纸之用,则如四神各守一隅,使纸间充满着张力,方寸之间见天地。纸面仿佛是整个星空,等待创作者用智慧与之对话,又仿佛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萦绕于纸间,给人一种创作的冲动。得四位天神相护相助,必得天地之大智慧,大境界。

中国书画讲究的是气韵,书画的好坏不仅在于笔头的功夫,更在于作者心中境界的高低。“功夫在诗外”,要想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涤除心中的杂念,以跳出红尘的视野,天马行空的宇宙思维来反观这个世界,超然物外,荡清气于心中,气韵贯通游走于纸案之上,仿佛在与星空低语而智慧顿生,仿佛有天神相助。

作品取材于四灵,中国古代认为 “四灵”,能给人带来吉祥。中国古代的四灵中,“龙能变化、凤能治乱、龟兆吉凶、麟性仁厚”。

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方位观念,并用“东、西、南、北”进行表示。其中,四灵法就是中国古代广为使用的一种表示方法,它渗透于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今天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文字记载的四方观念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殷墟卜辞有曰:“已卜,王,贞于中商乎方。”商代王畿称为“中商”、“中土”,将其以外的四个方向分别命名为东南西北。帝乙、帝辛卜辞有曰:己巳王卜贞岁商受。王曰吉。殷墟甲骨卜辞的有关记载表明,最迟至殷商时代,我国就已产生了明确的东南西北四方观念。

《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抱朴子·杂应》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此后,玄武(又称真武,现在北京仍有地名真武庙)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的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铜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四灵”源于“四象”指水,火,木,金分布四方之象。《易·系辞上》说:“两仪主四象。”两仪即阴阳或天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五行学说盛行,根据《黄帝内经》五行与五色的搭配关系,木为青色,木叶萌芽之色 ,火为赤色,篝火燃烧之色,土为黄色,地气勃发之色,金为白色,金属光泽之色,水为黑色,深渊无垠之色,所以四象也被配色成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两汉时期,四象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故而四象也随即被称为四灵。

东方青龙五行属木即东方甲乙木色青;南方朱雀五行属火即南方丙丁火色红;西方白虎五行属金即西方庚辛金色白;北方玄武五行属水即北方壬癸水色黑;中央戊己土色黄。四灵依次主理春夏秋冬。

三辅黄图?汉宫》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官阙殿阁取法焉。”这就是指风水堪舆中讲究的“四神兽模式”。有此四神环绕之地被视为福泽之地。后逐渐演绎为确切的地理概念,即前方面水、背后靠山,左有龙形,右呈虎状。大到宫阙、川泽,小到饰物、窗户,处处可见四灵的身影,例如寻常百姓家南面的窗户也称为“朱鸟窗”,并频频出现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唐朝诗人王翰的《古峨眉怨》中有“白日全含朱鸟窗,流云半入苍龙阙。”李峤的《赐口脂表》云“青牛帐,未辍轳香,朱鸟窗前,新调铅粉。”南朝人徐陵《玉台新咏序》中亦有“至如青牛帐里,馀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

四灵观念,渗透于整个古代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今天人们亦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体味到它久远而神秘的文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