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容易诱发抑郁症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4-10-31

秋天容易诱发抑郁症

每年霜降、立冬前后,伴着彻夜的风雨,伴着满地的树杈和随狂风席卷而来的黄叶,深秋的气息会越来越浓。

而在这季节变换的时候,你仔细去察觉,是否常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阳光丰足,气温升高的日子,你会喜悦地欣赏阳光下满树灿烂的金黄和透过树叶漏下的一丝一丝的光线,会喜欢如《故都的秋》里的所说北国的秋天“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以及“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然而满天阴霾,或者雨后寒风瑟瑟的日子,心情似乎更容易莫名其妙地低落,充满了沮丧和哀愁。难道不知不觉之间,我们的情绪都经受着天气的摆布?

 

是呀,四季有它的节律,生命在其中轮回枯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心情也会随四时而变化。

 

你是否感觉出来了?四季的不同色彩,对应着你不同的心情。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彩色季节,充满了各种新兴的成长与迸发的新生命,于是一个人的内心也会充满欣喜、期待、希望与行动的野心。

 

夏季是绿色的季节,阳光的炎热与光亮,会使人的内心充满了扩张的温暖与愉悦的乐观。

 

秋天是金黄的季节,因为来年的播种而必须收割,空气中弥漫着哀伤的气氛。人们心中会泛起自然清淡的哀愁,它令人体验到情感的深度与生命的意义。

 

冬季是白色的季节,冰雪和霜冻的湿冷与易碎,则使人的内心处于一种孤寂与贮藏情感的退缩状态。人们都纷纷缩进了自己的壳里,仿佛亲情友情也会被寒冷冻得缩起来。

 

随着四时的变幻,心情的起落曲线,也是了了分明。

 

在中国古代就有“悲秋”之说,而现代研究发现,秋天时人们确实容易情绪低落,焦躁,疲劳,睡眠增加,性欲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食欲增加,特别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这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一般起病于秋末至初冬,夏季缓解。全球每年大约有1100万人被诊断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这个季节也是抑郁症发病高峰,抑郁在秋季占总发作次数的73.3%。有统计发现,秋分之后,自杀人数为夏季的3倍,自杀的高峰期为10月、11月。

 

人们向来对抑郁有很多的偏见,觉得抑郁是“小心眼儿”的人才得的病,直到自称“中国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崔永元为抑郁症正名。实际上,抑郁症除了与性格有一部分联系(过度内向,不愿社会交往),更多的会与生活经历有关,比如过去或现在经受的创伤性事件(丧亲、情感伤害、身体疾病等),另外抑郁也会与体内激素的变化有重大的关联,比如产后抑郁症,以及“季节性情感障碍”。

 

深秋的抑郁是什么原因?也许你没有想到,是因为光照太少。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越向北的高纬度地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病率越高。专家研究认为随着深秋的来临,每天日照时间的减少,这会引发大脑分泌的褪黑激素变多,从而抑制细胞兴奋性,使人情绪低沉,感觉疲惫。移居低纬度地区后可使部分抑郁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而奥地利科学家发现,每天用高强度的光对着人照射一段时间,会明显缓解抑郁,这种治疗方法叫做“光疗”。

 

人生中起起伏伏的境遇,使我们一生中总有某个时候逃不脱忧郁的困扰。抑郁已是现代社会最流行的一种“心灵感冒”。

 

抑郁最显著的内心体验就是有无以言说的痛苦,却又不愿求助于人,因为觉得别人也无法理解和帮助自己。然而只要找到原因,抑郁是可以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心理咨询和治疗都可以帮到一些人,另外一些人只要受到亲人和朋友深深的关爱,就会逐步康复。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多晒晒阳光。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种很简单而且完全不用花钱的方式缓解秋季抑郁,那就是在中午吃饭或者工间休息的时候,走出办公室,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去晒晒太阳。周末时,多花一些时间到户外,哪怕只是坐在公园的湖边柳树下静静坐着晒一晒太阳,都会使情绪有很大的缓解。

 

每天半个小时的“日光浴”,你会发现心情随着阳光的舞蹈,已经悄然走出了低落的山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