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玩具总动员

 RK588 2014-10-31
2014-05-29 掌上国学通

点击标题下日期右侧掌上国学通”直接关注

《掌上国学通》(微信号:HDWH-ZSGXT)是以现代视角重新解读传统典籍,全方位介绍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和思想艺术。在深刻把握“国学”精神的基础上,注重传统内涵和现代生活相结合。


《掌上国学通》——中国古代玩具总动员

----------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甲午年五月初二

----------

今日导读:

【中国古代玩具】

【民间传统玩具】

>泥玩具

>>阿福

>>扑满

>>泥叫叫

>布玩具

>>春鸡

>>布老虎

>棋类玩具

>>围棋

>>象棋

>>六博

>物理类玩具

>>陀螺

>>走马灯

>>竹蜻蜓

>体育类玩具

>>空竹

>>捶丸

>>蹴鞠

>>踢毽子

>益智类玩具

>>七巧板

>>九连环

>>华容道

>>鲁班锁

>观赏类玩具

>>风筝

>>草编

>>皮影戏

【紫禁城里的玩具】

>金丝鸟笼

>办家家酒

>西洋积木

>蒙古象棋

>镀金童子风箱


【中国古代玩具】

----------

中国玩具文化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人类原始的玩具,如石球、陶埙、陶哨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代人们创造出了更多绚丽多彩、精巧迷人的玩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


【民间传统玩具】

----------

>泥玩具

----------

从考古发掘出的汉代“泥车瓦狗”、“马骑倡俳”文物中可看出当时的捏塑工艺已达到相当精致的水平。泥制玩具品种繁多,形象简炼生动,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后来的雕塑艺术和乐器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和促进。


>>阿福

----------

阿福是惠山泥人中家喻户晓的形象。传说惠山上有一种妖狮,专门吃小孩,来了两个法术高明的神仙,叫“沙孩儿”,降伏了妖狮,给惠山带来幸福和安宁。为了纪念,人们用泥土塑出他们的形象,取名“阿福”,家家供养。


>>扑满

----------

“扑满”用泥烧制而成,是古时孩童储钱的一种瓦器,也叫做“缶后”。《西京杂记》卷五中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有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急用钱或钱罐装满之后,破罐而取之,所以称为“扑满”。


>>泥叫叫

----------

古时泥叫叫又被称作“娃娃哨”,是一种可以吹响的哨子,用泥烧制而成,外表涂上油后,五颜六色,又亮又好看,可以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常见的有鸟哨、鱼哨等。


>布玩具

----------

布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植根于民间的布制工艺品。每逢过节,巧手的姑娘们用丝绸、绒布缝制成各种小玩具,除了供小孩儿玩耍之外,还可以拿到市集上、庙会里出售。


>>春鸡

----------

立春之日,俗称“打春”,这一天人们为了讨吉利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公鸡饰物,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俗称“戴春鸡儿”的习俗。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布老虎

----------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它品种繁多,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老百姓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还能保护财富,寄托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棋类玩具

----------

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植根于民间,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棋类玩具已经超越了玩具的功能,围棋在汉代已传出国外,至唐代被列为人的文化修养四要素之一;象棋,宋代形成后,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棋类游戏玩具之一。


>>围棋

----------

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棋,就是指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在黄帝时开始流传,到汉朝规则大体定型。围棋有横竖19条线,总共有361个交叉点,古代围棋是以子多为胜。下围棋能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使他们能冷静地分析事物。


>>象棋

----------

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又叫中国象棋。对弈双方各16个棋子:双車、双炮、双马、双象(相)、双士(仕)、五兵(卒)、一将(帅)。一般红棋先行,以“将死”或“困毙”对方的将(帅)为胜。


>>六博

----------

两人对弈,每人六枚棋子,故称之为“六博”。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中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


>物理类玩具

----------

酷似永动机的中国传统玩具“饮水鸟”;被称为直升机之祖的“竹蜻蜓”;现代几乎难得一见的滚铁环、万花筒、陀螺……从中可以看出,很多现代科技的核心原理在古代中国的玩具中就已经早有体现。


>>陀螺

----------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石制陀螺。当陀螺高速旋转时,不管地面如何高低不平,它都会转得很稳,而且保持转轴方向不变,在物理学上称作“定轴性”。现代飞机、导弹、运载火箭上的导航仪中,就装有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指引正确的航向。小小的陀螺,竟是现代导航仪的“心脏”。


>>走马灯

----------

走马灯,又名“马骑灯”,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中国传统玩具之一。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


>>竹蜻蜓

----------

我国在1400多年前就有了竹蜻蜓玩具。它用竹片削成,叶片像螺旋桨,中间插一根竹竿,用力一搓竹竿,叶片就会升起来。明朝时期竹蜻蜓传到法国,并且在法国科学院进行了表演,由于竹蜻蜓的叶片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所以当时称它为“中国陀螺”。


>体育类玩具

----------

玩具不但能怡情,合理玩耍还能锻炼身体。在中国古代,当时人们就已经利用各种玩具开展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空竹

----------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里必不可少的玩具,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此起彼伏。


>>捶丸

----------

捶丸起源于唐朝,又叫“步打球”,到了宋代,游戏规则已经十分成熟。玩时需要在球场上挖球穴,用捶将丸击入穴中,盛行于皇室或贵族高官,像极了西方的高尔夫运动。


>>蹴鞠

----------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用脚来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齐宣王时说道:“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踢毽子

----------

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一项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年轻女子。


>益智类玩具

----------

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和鲁班锁被人誉为益智型玩具中的“四大金刚”,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已成了世界智力游戏界的“宠儿”。


>>七巧板

----------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是一种拼板玩具。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规”和“矩”,清朝嘉庆年间的《七巧图合璧》是至今发现的有关七巧板的最早著作。在清朝,学者童叶庚将七巧板扩展为十五巧板,命名为“益智图”,意为有益于提高智力。


>>九连环

----------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将解环玩具称作“巧环”,环数从一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复杂,其中九连环最为知名。


>>华容道

----------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由于玩的过程和三国故事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相合,所以就有了这个十分贴切的名称。它的发明要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洛书,后来传入宫庭,演变成了“重排九宫”游戏。在元朝时传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了轰动一时的智力玩具“移动十五”。“华容道”布局繁多,走法曲折,被日本《数理科学》杂志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


>>鲁班锁

----------

“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sǔn)卯结构转化而来的,因为鲁班是中国木工的始祖,故得名“鲁班锁”。最早见于国清代一本魔术书《鹅幻汇编》,当时鲁班锁被称作“六子连芳”。鲁班锁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6根木条组成的样式多达119963种,奥妙无穷也。


>观赏类玩具

----------

当代玩具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民间玩具的继承与革新,民间玩具丰富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在民间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风筝

----------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和通讯,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才成为一种儿童喜爱的活动。风筝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甚至通讯探测等多种功能,又和当代文化艺术及民俗节令密切结合,反映了我国传统玩具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就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草编

----------

草编是北京的传统民间玩具,古代劳动人民耕作之余使用秸杆编成帽子遮阳,编成草鞋护脚,年长日久,技艺日渐成熟,成品渐渐地从单纯的实用性转为实用欣赏兼而有之,于是草编也就成了玩具。


>>皮影戏

----------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萌芽于北宋时期,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轮廓鲜明挺拔,镌刻精细流畅,《都城纪胜》一书中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素纸雕簇,人物禽兽,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伪参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予以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也。”


【紫禁城里的玩具

----------

中国玩具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要说古代玩具的集大成者,还得数清代紫禁城里皇帝们小时候心爱的玩具。清宫旧俗规定,皇帝儿时的玩具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为了哄“娃娃皇帝”高兴,太监宫女们使尽浑身解数,宫中的玩具数量与前朝相比增加了不少,而且大多得以保留。


>金丝鸟笼

----------

金丝鸟笼,19世纪法国制造。笼底座内装有控制小鸟活动和鸣叫的装置,上弦后,笼中的鸟随着音乐转头张嘴鸣叫,抖动翅膀,蝴蝶翩翩欲飞,是故宫机械玩具中的珍品。


>办家家酒

----------

孩童都爱玩“办家家酒”,为了让皇子们在“虚拟人生”中快乐成长,清宫备齐了全套高仿真的宫廷生活用具。从小瓷茶具、小银酒具、锡制小火锅、小碗等生活用品,到成套的西洋铜累丝小桌椅、小如意、水烟袋等一应俱全。


>西洋积木

----------

清末对于玩积木有“智育之始基”,能够“发其思智,暗寓几何学之理”的说道,先后购进数种英国、法国制造的洋积木。简单的积木大致有“长、方、钝、锐、圆、半圆”等几何形状体,上饰以彩画。另外还有铁质的,摆弄搭建时需用螺丝钉旋拧固定,组合的图形有建筑、几何体,还有汽车、轮船等。


>蒙古象棋

----------

元初传入蒙古,其造型、走法与国际象棋相似。清初传入内陆,棋子均为象形,共32枚,设有两将、两炮、四象、四马、四车、十六卒。棋子中骑马武士相当于将,狮子相当于炮,马拉车相当于车,骆驼相当于象,站立的马相当于马,端坐的人相当于卒。


>镀金童子风箱

----------

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清中期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基座内放置着由发条带动童子动作的机械装置。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一副时时听候召唤的姿态,时刻准备着为主人驱暑、擦汗。上弦后,童子会手持扇子上下挥动,是一件兼具实用功能的玩具。


(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自网络。敬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敬启】

本期,我们推出了由吟诵者沈石用传统吟诵方法吟诵的《游子吟》,读者朋友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欣赏。


【征稿启事】

>>本刊欢迎读者诸君赐稿。文字、图片、音视频均可,文字限在100-300字内,长文可发链接。音视频限在1-3分钟,可附链接。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来稿请发电子邮件: zsgxt@njhdwh.com

>>新浪官方微博:掌上国学通http://weibo.com/u/3939444134

>>微信公共账号:掌上国学通

(保存二维码图片到手机本地,用微信扫一扫加关注。欢迎非商业目的之转发与传播)

《掌上国学通》编辑部出品

责任编辑:黄陆希 朱凌辰 审核: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