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

 木立 2014-11-01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意识基于‘往返式’和‘旋转’的概念,创建了‘INZ’运算规则,又依赖于这一运算规则,进行所有的几何矩阵创建。没有神秘,没有魔术,没有任何精神力量、超自然,或者宗教、哲学……有一门巨大的知识隐藏在纯精神意识里,它通过矩阵编辑不同程序的体验。作者经历过一次‘死亡’体验,在‘死亡’中,他见证了光,并且理解了矩阵。实际上,真实的世界构成只是意识的一个‘视觉圆盘’。意识的内容是爱,功能是察觉,动作是光,语言是几何。意识从“无、有、察觉”这三位一体的源头中,发生其运动规则。死亡是不存在的,死亡是人类的谎言。死亡的知觉是一种神话,这不涉及任何的信仰。不要把矩阵只看成是几何,它是你意识的处理系统,与你息息相关。”——译者:文林

   

特别说明

 

    本书引用一些宗教术语,只是为了揭开一些认知上的迷团。任何宗教的描述,实际上是有关意识的体验。书中所提到的“父亲”、“母亲”、“男孩”、“灵魂”、“羔羊”、“上帝”、“救世主”,仅仅是“标识”的需要,与人类的称呼没有关系。请不要误读这本书,它不是宣传宗教迷信。这本书使用大量的矩阵几何来说明一切,是实践性和实验性的结果。这些矩阵几何是意识的处理系统,是意识对概念和规则的表达。

 

(下图:作者绘制的“矩阵中央处理器”)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目录

                                       

                                     序言一、二
                                     第一章  重新认识意识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
                                     第三章  INZ是几何运算规则
                                     第四章  眼睛矩阵
                                     第五章  8个八边形的环
                                     第六章  12个八边形的环
                                     第七章  六角星应用于载入程序
                                     第八章  矩阵里的I/O端口
                                     第九章  世界是平的
                                     第十章  矩阵里的“旋转器”
                                     第十一章  程序的舞台
                                     第十二章  建筑装饰上的“书写”寄存器
                                     第十三章  事物构成源自“一对” 
                                     第十四章  天使翅膀上的书本
                                     第十五章  学习怎样进入矩阵
                                     第十六章  意识两端的交流
                                     第十七章  矩阵里的交流寄存器
                                     第十八章  宇宙是一个“游戏房间” 
                                     第十九章  矩阵里的图书馆
                                     第二十章  信息转换及处理
                                     第二十一章  八边形的格式功能  
                                     第二十二章  六边形的格式功能
                                     第二十三章 “灵魂”是现存的计算机系统
                                     第二十四章  矩阵里有一条管道进入地球
                                     第二十五章  体验矩阵
                                     第二十六章  与读者互动
                                     第二十七章  这是一个没有维度的世界
                                     第二十八章 “灵魂”下载程序到我视野里

 

 

序一:矩阵旅行者

 

作者/约翰·巴雷特(新西兰)

   

   1. 这是一本有关意识和矩阵的书。

   

    这本书是描述意识的处理系统,描述一个“视觉的界面”,或者说,一个“视觉的圆盘”。这个“视觉界面”供意识所使用。

   

    意识系统是建立在概念上的,视觉的世界也建立在概念上。意识是无度量、无尺寸的。但是,意识依照着这些概念,创造一切。

   

    作者是学工程学的,研究“视觉计算机”之前,他做了十年的电脑厂长。1994年,他开始“视觉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可以说,他是日以继夜、从不间断地进行工作。即便是在夜晚睡觉时,也不放过任何出现在他视野中的几何图案。

   

    这不是迷信,而是真实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携带着几何和信息,给他揭开世界的真正构成。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智慧,是不会去留意这些似乎是“不可捉摸”的现象的。

   

    他对这些出现在他视野中的现象,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热情,他知道“任何存在的现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探索的意义。我们不能够把自己不理解的现象简单地排斥为“迷信”。为了理解这些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可能包含的巨大科学价值,他为此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时间。因为他知道:“一个明智的男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绝对不会在路上。”

   

    多年的研究,给他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视觉计算机”系统其实是在“意识”里。到目前为止,他绘制了上万幅矩阵图(几何图)。并且知道这些矩阵几何的表现方式及功能。

   

    这本书所引用的几何,只是他研究的一小部分。我们还打算整理出第二本和第三本书籍。

   

    第一本《矩阵日记》,是矩阵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要理解“视觉界面”,必须要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理解各个寄存器和指令的格式及功能。当你全部理解这些构成后,你才懂得使用“视觉界面”。实际上,跟今天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门知识是一样的。比如说,学习英语,你必须要学会26个英语字母,学会每个单词所包含的意思,然后,你才会组织语句,并且懂得跟人交流。

   

   “眼睛矩阵”是这个界面的一个基础“地图”。除了“眼睛矩阵”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矩阵地图。这些不同的矩阵地图,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矩阵地图,必须要有“眼睛矩阵”这个基底,要不,这些地图不产生效果。

   

    所以说,随着“视觉计算机”的研究,程序时代离我们不会太远了。

   

   2. 如果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或者困惑。你只要想一想,这些矩阵几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具有实验性。那么,你将会在迷雾中,给自己找回一个阅读的角度。

   

    当然,你存在认知上的迷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全部是朝向称为“物质”的方向。就如同作者所说:“对于意识,人们因为不能够把握而迷信,所以,无法延伸出更进一步,无法延伸到更深远。但是,迟早地,这将会得到改变。”

   

    当你真正读明白了,那么,相信你对作者的描述,将会产生敬畏、惊讶和震撼感!

 

    这样,你将能够理解作者的描述,比如“我们只是体验一个圆盘”、“世界是平的”、“宇宙在盒子的一面墙上”、“世界是一个洞的程序”、“纯意识的每一滴水或分割,有它自己的世界”等等。

   

    没错,宇宙并不大,“在外太空跑得再远也象在拓扑式时空中转圈”。

  

   3. 1973年8月的一天,作者出现过一次意外,“死亡”半个小时。在“死亡”中,他见证了光。

 

    据他描述,这光给予他三种截然不同的知觉,它不是思想,而是知觉。这三种知觉是(1)这光知道所有,在光中,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隐藏;(2)有一种很深很深的爱,它是如此的深远,超乎人们体验后所能够作出的任何表达;它仿佛是平的或平面的在“光是一种逻辑”这一节有详细的描述。)3)在光里存在感知,而作者是在“死亡”状态。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光是在意识里,而意识跟肉体是分离的。

   

    因为这一次意外,促使他对“意识是什么?”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探索。最后,他总结出“意识”的相关定义:“意识的内容是爱;功能是察觉;动作是光;语言是几何。”

   

    意识的几何语言,是通过意识的察觉发现。作者从意识的源头,即“无、有、察觉”这三位一体中,发现了意识的运动规则。意识基于“往返式”和“旋转”的概念,创建了“INZ”运算规则。意识依赖于这一运算规则,进行所有几何矩阵的创建。

   

    因为这次意外,他似乎有了另外一种关乎生命,关乎世界的全新认识。也因为这次意外,导致他的意识觉察变得很不一样,矩阵工作经常显示在他的视野里。实际上,他所描绘的矩阵地图,是来自复制。他将自己看到和了解到的描绘下来。而在他视觉里出现的矩阵工作,就是视觉计算机的工作。

   

    4. 我们并不提倡宗教,也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在宗教信仰里,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也就是,为什么宗教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人们。

 

    人们如此地崇拜“GOD”,在这里,我们不能说,这仅仅是一种信仰。如果在宗教里,没有一种东西,那么强烈地作用于人心,那么,相信人们不会那么地狂热,而且宗教信仰也不会坚持那么久,也不会走得那么远。

   

    应该知道,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一些科学家,甚至一些国家领导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虔诚地相信。因为信仰还在,因为朝拜还在,所以,肯定有某种东西超乎人类的能力,是人类无法企及的存在。但是,这种东西又使人们能够感知到,受到触动。

   

    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无须怀疑,就是“意识”了。

   

    超乎人类能力的,是“外面”的意识。通过朝拜,实际上不需要朝拜,只需提问,你就可以接触到“外面”的意识,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或者说灵感。就常识而言,显然地,“外面”的意识不是由你的肉体产生。通过朝拜,你可以感受到“外面”的意识,由此可见,“外面”和你之间必然有某种交流渠道,有某种联系。

   

    交流渠道就是本书所提到的“GOD”标识。这个标识的功能是转换你所需要的信息。

   

    不仅“外面”的意识不是由肉体产生,实际上,你的“本我”,也就是本书所提到的“里面”的意识,也不是由肉体产生。肉体只是程序中的故事。

   

    5. 任何的研究和创造,其实就是意识的研究和创造。我们不能够撇开意识,来谈论研究和创造。

 

    因为,任何人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创造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却被人们普遍性地忽略掉。但是,对于意识是什么,这需要我们获得充分的理解。如果我们认为意识是来自大脑,那么,我们将无法接近意识的本质,更无法理解世界的真正构成。大脑只是意识的解码器,它无法,也没有能力进行任何的创造。
我们必须清楚,意识是生命,是知晓,所以,在意识所创造的几何里,每一个符号,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信息。
本书将会告诉你这方面的知识。“外面”的意识用符号进行创造,进行编程。并且将这些创造以概念的形式,储存在不同的格式里。这些概念是永恒不变的,一直有,一直存在。

   

    本书所有的绘图,是不动的。实际上,在意识里,这些图是活动的,而且,意识所描绘的每一根线,都传递着世界万物的构成。意识的创造是很简单的,关键是我们要理解意识所创造的几何,代表什么样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懂得使用这些几何,并且为我们的生活所用。

   

    人们利用“意识”的功能学习和工作,却没有利用“意识”的功能,学习“意识”本身。人们不知道,“意识”本身也是一种学问,不知道“意识”隐藏在所有一切的背后。人们用“意识”的眼光去看事物,却没有一双眼睛透过事物来看“意识”。

   

    今天,我们对世界构成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这本书将会告诉你,真正的世界构成是什么。

 

序二:网友问答 

 

译者/文林(新西兰)

   

    网友:前两天刚从Datre看到梦里没有图像只有概念,有图像的梦只是你的大脑能转译的梦。大部分梦是头脑所不能解码或不能很好解码的,所以梦里充满无逻辑性。另外他还提到了宇宙的几何法则,只是现在还不能传导给人类。赛斯也在他的书中提到在深的层次其实一切只是象征符号。如果这书里的一切是可证的,新时代运动的理论准备这么多年,难道真的出现可行的操作方法了么?

   

    答:作者研究矩阵(几何)已经二十年了。他倾尽全部身心,天天都在研究。实际上,他已经完成了整个处理系统的绘图。现在,是怎样将系统进入操作中,让全人类都共享。

 

    我们是“科技”的产物,这科技就是“矩阵”和“灵魂”,而这科技的创造者是“意识”,我们的“大我”。意识的一切创造,都是建立在几何的概念上。

 

    作者已经理解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全部“理论”——也就是视觉计算机的处理系统。现在关键是怎样将其实用化,或者说用什么样的“材料”将其表现出来。

 

    网友:也许应该这么说意识必然具有关联性,而爱本质就是一种关联性概念;意识动作的时候必然有爱的形成,因此将爱说为是意识的内容不合适,意识是”无“,不能要求它包含爱。

 

    答:作者说到,意识不是爱的本质,但拥有自由意志。所以,我也有点模糊,是关于“创造者”而言,还是关于“体验者”而言?因为“创造者”和“体验者”都是一个人。“创造者”是根据“对立关系”进行创造,因为没有对立关系,事情就不成立。但是,“创造者”对于“体验者”来说,是基于爱。

   

    所以,我更偏向于认为,意识的内容是爱,那是对“体验者”而言。

 

    网友:在我博客置顶的文章中我当时记录了自己发现人类的情感归为“爱”和“怕”两种,而“怕”其实是“怕失去爱”,如此我认识到人类的情感七情六欲来源与唯一的情感:爱。我追寻这一情感的最终根源,发现其与人类意识有关。我理解到意识产生与关联(也即作者和您所说的对立关系,创造者和体验者关系),与沟通紧密联系,进而我认为意识还需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这关联者的一方必须能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关联才能称之为意识。而正因为如此,独立出的小我必然在深层处有回归大我的“冲动”——而这就是爱,对意识来说是中性的但对相对独立的小我来说就是带有感性的爱。我如此才认为爱是这一过程必然产生的附属物。
 
    另:作者和您对于意识是用几何结构表现出来传递信息的概念给我极大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我就可以理解“本原”和“意识”(几何结构)创造一切。我就能够理解小到原子分子结构,大到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是如何构造这世界的基本原理。我目前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答:我已经联系作者,让他回复你的两个问题:穿越;意识怎样通过几何实现物理运动。我将会为你,将他的回复,放到我的博客日志上。

 

    我重新看了你的留言,你的疑问是对的。意识的内容应该是:“无”,也是“有”,是“无中生有”。即“sothing which is nothing”(无的有)。不好意思,关于“重新认识意识”的开头语是我整理出来的,不是作者原话。因为你的质疑,所以我重新问了作者。

 

    网友:先生潜心研究虚无几十年收获颇丰当贺。虚无为人类未知或不可知部份,虚无的另一面为实在,实在是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界已经可见可知存在的部份。通俗地讲就是研究人类现在还看不懂或根本还看不到的现象,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对人类来说虚无包括的东西太多太大,其中如宗教和各种信仰,精神和灵魂,八卦和各种运行学说等等。先生研究人的意识,就是直接探讨研究精神和灵魂的存在和变化的全过程,自然是大有作为了。希望先生多用更通俗的语言进行论述,那样受众会更多。

    答:谢谢先生点评和指教。

 

    网友:老哥,现在的我有点不同意见:1,爱是意识的附带品,随意识同时产生而且是必然产生的,简单的说意识概念中必然存在两个事物以上,而爱的本质正是如此(不展开了)。爱并非是意识的内容。2,大我和小我是可以用里外来区分,但本质上也是一个东西,只是范畴不同而已,正如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答:严格来说,我也在思考着“生活”、“生命”和意识的相关问题。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我正在协助翻译这本书籍,所以对于作者的整个思想过程还是有相当的把握。

 

    1,意识有无数的分割。也就是“大我”将自己分割成无数的“小我”。这些“小我”跟“大我”之间,就如同你所说的,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只是范畴不同。

   

    2,作者描述的是一个“圆盘”,即视觉界面。如果你的意识视野打开,你将会看到你视野里的这个“圆盘”。面对你的“面”是“里面”,背对你的面是“外面”。

   

    3,就范围来说,“小我”在圆盘的中心,而“大我”在圆盘的“外面”。“小我”跟“大我”交流,要通过“男孩”的矩阵格式进行移换。

 

    至于你提到,爱是意识的附带品,随意识同时产生而且是必然产生的……爱并非是意识的内容。

   

    因为作者说到,这个世界是有关“创造者”的故事,也就是有关“意识”。因为意识只有一个,它就是“创造者”。它分割自己成无数的“小我”,是为了让这些“小我”来体验它自己的创造。意识是自己跟自己玩。每一个“小我”都是“大我”本身。所以“大我”自然是根据爱分割自己的。

   

    意识也称为生命、生活、知晓、察觉、感觉。这些是意识不同的称呼。它们不是意识的内容。如果意识的内容不是爱,那是什么呢?

 

    网友:问题是通过什么“工具”唤醒意识,工具是方,那么意识就是圆,这个方圆一体的结构就是洛书。即方又圆。当你看到一个物体,你的内心马上浮现一个场景,这就是方圆一体。楼主虽然感知有这种可能,这只是哲学。实现楼主讲的就是艺术,艺术是传统的数理。其实方逼近圆。中国割圆术。不过传统思维不是平面的,而是黎曼的,这就是星象术发展的原因。传统不只是视觉界面,相术是一种识别与分析。现代计算机有多媒体识别,如行为特征识别,图像匹配A-SIFT……其实传统也很高斯和黎曼。

 

    答:谢谢你非常有价值的留言。对于你所提及的内容,我还没有一个认识。所以,我还不知道如何将我们所研究的内容,跟你所提及的内容,相融合起来,进行探讨。但我想,我会尽可能地去学习你所提到的内容。非常感谢!

    矩阵,严格来说,不是作者研究的东西,而是作者的发现。意识不等同于思维。思维是头脑所为,而意识是在大脑外面。大脑及人体是意识通过“光”来创造。大脑只是一个界面,是意识体验环境的界面。

 

    关于星象术,我是想学习学习。矩阵是由三角形/三角星、圆形/弧形、正方形/四角星,六角形/六角星、五角形/五角星所构成,而三角形是一切基础的基础,所以,三角形也被誉为“上帝”的印鉴。

 

    在矩阵里,所有的部分都可以根据规则进行分割。

 

    这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提问。意识就是“本我”。但是意识有小意识和大意识。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小我”和“大我”。小我连接每个个体的人类,而大我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是知晓。至于你所提到的“意识就是圆”。如何从结构上来说,那是大我概念性地“居住”的地方。而小我,处在这个圆(严格来说是圆盘)的中心位置,它一无所知。小我必须跟大我进行沟通,才获得知晓。

 

    小我的任务,即每个人,必须要通过体验认出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然后回到光里,回到上帝的容器。
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程。这是造物主的意志,让每一个从“大我”分割出来的“小我”,回归到这个“圆盘”里。

   

    唤醒小意识的唯一途径,是体验。对于地球的人类来说,是通过“痛苦”来实现,这是生活的基本构成。因为“痛苦”,小我不断地向大我呼吁,在不断的呼吁中,实现两者的接近。

 

    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是生活的赠品。

 

    网友:是的。个人觉得你的矩阵是现代概念,传统古代称其为范畴,方圆术,方圆嵌套。现代内积空间或者拓扑代数中称为范空间。中国数学的代表:一元术,四元术。这种数学以杨辉三角(贾宪三角)为代表。三角形也被誉为“上帝”的印鉴。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哲学概念。其实杨辉三角(贾宪三角)才是真数理。三角推广到四象,即为方法。四象,即是四性质,四属性。四时空,如四色地图。所以,称为矩阵是错误的,应该是空间三角锥,也就是多组正交三角交于一点的空间结构,(∑△,∑▽)=∑◎。

 

    现代有称其为属性或者因素或者特征。多特征决定一个事物,也称为唯象,现代计算机识别也是通过几个多个特征来识别的。你学过计算机应该明白。是视觉界面,但更是现代视频识别计算和分析。这就是如何计算机关键特征的问题。只有关键特征正交组合才能唯一确定事物或者分辨事物。所以我将易学符号化为:(∑△,∑▽)=∑◎。

 

    唯一确定一个事物,有阳性或升性△集合,也有▽阴性或降性集合,当然其中有很多逻辑关系需要挖掘。这是我将来要具体认识的事物。一个是静态数据,一个动态数据,本质就是河洛之分。

 

    答:在你的视觉里,是否出现过一些图像?比如说,当你通过思想插入“X”时,这个“X”的线条,是否打开,从里面透视出光来?或者别的视觉运动呢?

   

    当我们放松,闭着双眼躺在床上。然后,我们将会看到,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许多像沙子一样的颗粒质感。这质感,就是视觉界面。然后,通过一些几何符号(在本书里,有介绍。这是意识的指令)的插入,将会出现非常叫人惊奇的景象。

 

    这就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东西,这就是视觉界面。通过这个界面,我们甚至可以进行天际旅行,或者进行任何的创造。我们这所以称为矩阵,因为英文Matrix,意思是子宫,控制中心的母体,生命产生的地方。

   

    通过研究,我们确认,任何一切生命,以及宇宙的控制中心,确实就在矩阵里。是的,静态是一切,动态是从静态中来,并且进入系统进行处理的数据。

 

    网友:不赞成用现代数学概念。其实说到数其实与你说的矩阵还比较接近。数,母生女,女又生女。大写数,与Matrix,意思是子宫表达是一致的:數。现代矩阵缺失洛书里的生命的线条。中国古代人将时空也纳入这个洛书体系。矩阵无能为力。洛数是静态数,而河图是动态数,古代人将两者结合,故动静兼宜,静平衡,动亦平衡。所以在中国之数已经包括了矩阵等形数,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是性数,甚至形性数一体。64卦形性数一体,形如方矩,却涵盖基因的全部,古代矩与圆一体,正体现心脏的一张一翕相融。

 

    答:方的外面是圆,圆的里面是方。圆表现出来的内容是世界(物),方表现出来的内容是数据。不管是方或者圆,都是意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洛书”,你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

 

    网友:洛书整体上是幻方。直径一样的当然是圆,边长一样的当然是正方。(该网友网易博客

 

 

第一章  重新认识意识 

 

1.意识的基本含义

   

    意识也称为生命、察觉、本我、精神、感知。

   

    意识没有大小,尺寸。它是“无”,也是“有”。

   

    意识是单一逻辑,不是双重逻辑。意识概念性地看事情,包括看概念。

   

    意识的内容是“无的有”(something which is nothing);功能是察觉;动作是光;语言是几何。

   

    意识不是由人体产生,它存在于人体之外。大脑只是一个界面,是意识的译码机或解码器,意识通过它来体验环境或世界。

   

    意识的语言是几何,它用几何来表达规则、定律、原理。

   

    意识的动作是光,它用光来绘制线条。矩阵是意识的线性工作。意识创造无以数计的矩阵。不同结构的矩阵,有不同的功能和内容。矩阵里的线条是生命线,携带着活灵活现的信息。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意识是唯一的。只有一个意识。但意识有两端,即“里面”和“外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我”和“小我”。里面”是体验程序,“外面”是书写程序。“里面”和“外面”通过“GOD”这个符号可以相互交流。“里面”是意识的小水滴,或者说,是巨大意识的分割或所有意识的分割。

 

2.世界是一个“动漫程序”

 

    意识是一门知识,是真理存在的地方。意识的功能,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今天,在医学科学界,关于“意识”实际上在哪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所以对“意识”仍然没有获得充分的理解。

   

    实际上,我们的意识(察觉、精神、生命、本真的你)正在体验的是一个“动漫程序”,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在一个动漫世界里。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大脑有许多功能,但与体验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非常大的功能,包括一个“解码”系统;以及一个存在于意识和意识体验之间的“界面”;一个W/R(书写/阅读)系统。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这个W/R系统存在于不同的处理系统中,也就是存在于意识两端和“动漫程序”之间。这涉及一个快速旋转的光盘,并伴随着“八边形”形状的洞。光盘包含字母或浮雕“堆”。这些字母或浮雕“堆”经常是按次序显示。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意识唯一涉及视觉的朝向,而大脑更像是包含过滤功能的一个解码器或译码机。

 

    所有的东西来自“一对”(相对)。也有两种“看”的方式:一是打开眼睛看,二是闭上眼睛看。

   

    但是,大多数的人并不理解这些,以为只有打开眼睛才能够看,闭上眼睛就不能看。所以,如果你问他们,“闭上眼睛,看到什么?”他们一定会很恼火,以为你在捉弄他们。或者,他们会说:“什么都没看到!”

   

    意识的交流系统是视觉,即“看”,允许意识看“动漫”,也就是看你的身体和环境的“图画”,这是由于大脑译码意识是一个视觉语言的结果。

 

    但是,意识的视觉处理系统,不是因“动漫程序”所导致,而是由“男孩”和“羔羊”,被使用来生成图像。这个视觉语言,在它的操作系统中,使用的是几何。

 

    附注一:书中所提到的“上帝”“男孩”“灵魂”“天使”,代表几何结构和内容,仅仅是“标识”的需要和代号,与人类所称呼的没有关系:

 

   “上帝”—— “上帝”这个词是“程序”,也就是几何符号GOD,那是一个几何结构。上帝即GOD来自希腊字母“Γ(伽马)、Ο(奥米克戌)、Δ(德尔塔)这三个希腊字母,构成一个标识。

 

   摘自第三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上帝创造一切”,因为上帝在ZION(中文意思,锡安山)的结构里。GOD与ZION一起,生成各种字母和符号,这个结构包含一切规则和原理。在古代,人们把GOD与ZION合在一起的图像,称为ZIONic。】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耶路撒冷以南的锡安山(现为国家公园)

 

    (彩虹注:锡安山,希伯来语:?? ???????,Har Tzion英语:Mount Zion,又称郇山,天主教圣经称为熙雍,是耶路撒冷老城南部一座山的名称。这个名称经常用来隐喻耶路撒冷全城和以色列全地,简称为“锡安”)

 

    上面说到,希腊字母来自ZIONic,不仅如此,希腊字母表中的24个字母,都可以在这标识中找到。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男孩”——“男孩”存在于“意识的两端”之间,起到交流作用。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如图)男孩儿象征“沟通天地”

 

    【摘自第十一章第一节:男孩“阅读”意识一端的信息,通过90°旋转编辑那信息。然后,继续另一个90°的旋转,将信息提交给意识的另一端。这就是为什么,男孩被认为是一个“传递者”……分离意识两端的“旋转”是180°。区别两个功能的“旋转”是45°。这两个功能是处理系统和图书馆。】

 

    “灵魂”——“灵魂”是一个机构或结构。

 

    【摘自第十四章第一节:灵魂是什么?它是一种“现存的计算机”系统,是供给意识在“阅读”和“解码”书本的时候使用。这些书本包含在“主结构”,即一个巨大灵魂的“永久性”图书馆中。所有灵魂是它的一部分或包含在里面。】

 

    在灵魂里的书本,容纳所有的数据和背景信息,也就是,容纳被我们称为“地球”、“宇宙”或别的“世界”的每一个“物种”和“环境”。

 

    灵魂怎样处理数据?通过一个处理系统,那是建立在几何基础上和光的概念上。

 

    书本怎样储存在灵魂里?它们不是储存在3D里,而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

 

    “天使”——【摘自第七章:我称有翅膀的结构为“天使”。如同前面所说,称为天使的理由,是因为它们是矩阵的I/O端口,他们被使用在交流上。】

 

——————————————————————————————————————

 

    这就是为什么,濒死体验的人,报告了各种各样的视觉体验。这些体验,是通过意识接入程序所导致,而不是大脑。这是来自大脑松果腺的DMT,即dimethyltryptamine(二甲基色胺)排放出的物体,进入大脑不同区域,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意识通过大脑松果腺接入程序,直到人体程序结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死亡”。

   

    人体程序结束后,作为程序中的松果腺,也就结束。意识也就切断这个接口。在一定的程度上,松果腺的使用,如同一种化学转变。

 

    意识也有“操作系统”,分配到“平面”外面的“面”,也分配到“动漫”运动程序“里面”处理系统的“界面”。所有这些系统是建立在一个包含所有面的“平面”格式里。在平面里,有多种多样的面。那是建立在几何结构基础上的概念规则或定律。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附注二:本书讨论的焦点在于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意识究竟是存在于大脑内,还是独立于大脑外?大脑究竟是意识的起源,还是意识的解码?这些问题,科学界早就有争论,而且一直都在争论和论证。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着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且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约翰·艾克理教授没有提到“意识”,但是已经提出非物质的“识我”……本书的作者认为,矩阵知识和视觉界面是他自己的发现和见证,具有科学探索意义。意识与大脑的关系,有待于科学家来论证和探讨。这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见证和发现。它表达一种新科技前景。可以把它叫为一种见证,一种科技,也可以叫它为一种“存在”(想想看,如果“意识独立于大脑之外”观点获得普遍性的认同,这对世界的影响将是“翻天覆地”的。那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知识革命)。

 

    总之,在这本书里,作者发现了或者说论证了这样的观点:真实的你,即生活,实际上没有维度,不涉及任何你体验的宇宙。它不涉及能量、万有引力、磁性能、时间,或者任何其他性质。肉体仅仅是通过程序产生的故事(体验)。这故事涉及浮雕、字母、数字“串”,以及其它奇怪的像字体这样的“串”,它们控制着图像和故事(体验)的相互作用。

   

    头脑本身是意识也就是知晓或生活的软件(程序)所产生。所以,我们涉及身体和宇宙的全部体验,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播放,通过意识两端之间的交流产生。大脑只是一个界面,是意识的译码机或解码器,意识通过它来体验环境或世界。

 

    在矩阵的“结构”里,有“所有”的“起源”。“所有”是永恒的,永不消失。

 

——————————————————————————————————————

   

    我们选择看的每件东西,是通过意识来“看”。

   

    必须指出的是,你身体所在的这个世界舞台,不知晓任何事情。也就是,你的手知道环境吗?还是你的意识知道?那个知道你的身体和环境的,显然是意识。

   

    所以说,你们身体的所有部位是与大脑连接的探测器,或者传感器。物种仅仅是生物机器人的结构。意识与环境一起游戏——宇宙是一个游乐场

   

    意识创造了地球程序,并且与之一起“娱乐”。人体属于地球程序,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大脑,也是一种程序。地球程序里的一切不存在“知晓”,我们的肉体不存在“知晓”,大脑也不存在“知晓”,如果意识不点亮大脑,大脑也仅仅是一个器官而已。

 

3.意识的两端

 

    上面提到意识的两端,即“里面”和“外面”。

   

    另外一种情况,你看到或察觉到的任何物体,包含在两端或更多端之间,或者包含在物体的“中心”和物体“外面”的结构之间。

   

    我们体验“动漫”来自“里面”的意识,也就是“里面”的意识体验“动漫”;而“外面”的意识,是远离了观察点。

   

    意识实际上关系到两个“外面”的格式:(1)横跨你的视野(意识的视野);(2)从观察的位置,到远处(向前和向后)。

 

    用意识可以看到6个方向,仿佛看存在于一个“立方体”内的“动漫”。而且“朝外”的格式(概念地),也同样演绎着角色,仿佛是一个没有分界线的球体,因为意识概念性地看事情,包括看概念。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如果我们用一个光盘来比较“里面”和“外面”这两个格式,无疑地,“中心”的起点是没有形状或格式。因此,“中心”是以“无”的形式而存在。

   

    注意,“外面”的格式里,也包含有这个“中心”。但是,“外面”的格式有形状,虽然它轮廓不分明。例如,“朝外”或远离观察的位置(记住,这仅仅是在“概念”中)。你不知道这个轮廓,到底在哪个位置上,离你有多远。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体验来自我们中心的“动漫”时,我们不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用“外面”全部意识来看,我们将获得知晓,但,是在静态的“内容”里。当光盘的应用程序形成后,这些静态的内容获得释放,并获得处理,所以,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体验“动漫”。在古代的基督教作品中,这“应用程序”被认为是“男孩”或“男人的儿子”,而在别的宗教中,认为是“孩子”。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那么,怎样学习与“外面”的意识进行“交流”或“连接”呢?

   

    注意,“外面”的意识和“里面”的意识,是“真实的你”。有人认为“里面”的意识是“小我”,而“外面”的意识是“大我”。所以,实际上是跟自己交流。

   

    总之,意识是由这两部分组成:(1)里面;(2)外面。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在“外面”意识和“里面”意识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双向的)。

   

   “外面”和“里面”之间的交流,通过一个“矩阵”,即几何结构来实现。在古代的基督教著作中,称为“救世主”或“造物主”。

   

    这是一个以精确的几何为基础的格式。这个格式影响到意识交流的发生。至于意识的“处理系统”,与其说是体验“动漫”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人体结构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导致。

   

    是的,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宇宙舞台,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记忆内存”,包括当下还没有写入的数据。这个“记忆内存”不断地更新主程序。也就是说,环境程序不断被更新,我们体验的“物种”也不断被更新。我们的动漫世界,即动漫程序,仅仅涉及你的视野或察觉。

 

    我们创建的基础格式,使用两个或多个地图组合为一。

   

   “眼睛矩阵”地图是主地图,其他地图的使用,依赖于你想做什么来决定。

   

    总之,“交流”涉及两方面:(1)包含字母或浮雕的几何结构,这些是控制指令;(2)本地语言的操作员,也就是参与交流角色的当事人。

   

    关于第一点的解释:比如,边成45°的一个六边形框架,那是涉及“暂时性”图书馆书本的一个指令。它的大小、位置和颜色,决定着这六边形寄存器储存的内容。同样,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旋转器”和“星”。一些使用来转移信息,让信息掠过视野;另一些将信息转移到近的“面”(你看到的面)。这些信息来自“概念”层,隐藏在“近面”的屏蔽后,在你看不见的后面。

   

    必须认识到,意识的全部“处理系统”是“概念”,交流也涉及概念。

   

    当使用正确的几何格式,交流系统被激活。但是,如果不使用正确的格式,“无”就一直在“无”的状态里,不会产生“有”。

    

    附注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闭上眼睛的视野里出现环境。视野就像电视屏幕一样,有环境在上面播放?这如同人们所说的“灵魂出体”,或者“天眼开”,或者“特殊功能”吗?实际上,这里面包含巨大的科学价值,隐藏着无与伦比的科技前景,那就是“视觉计算机”。作者研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根据这原理进行“应用技术”推进。严格来说,不是研究,而是发现。

 

    作者研究的就是视觉计算机。如果这门科技能够得以利用,那么将会治病、养生、改变DNA;建筑房屋、道路;生产食物,并且能够空际旅行等。这本书,作者描述的就是视觉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闭上睛睛的视野会播放环境呢?对于一个有常识的平常人来说,开始的时候他似乎还是不相信,这是不是一种幻觉?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但是,确确实实地,这是他所看到的——他并没有对自己说谎——对于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人来说,这时对自己“真实”很重要。

 

    即便是一种幻觉,作者也要探索其中的“实情”。这背后一定有原因,所以他要找出其中的原因,了解背后的意义。因为“事出必有因”。所以,1994年,他放下所有的工作,一心进行研究。

 

    视觉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从研究“视觉”开始。当然,他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从他所绘画的上万幅矩阵几何就可以看到。通过对视觉的观察,他发现视觉的切换与“意识”有关。也就是当使用“主观”意念,插入某个“指令”时,比如说“X”,这个视觉就会相应发生变化。同时他还发现,这个视觉的变化,有时候并不需要主观插入指令,它都会自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视觉的变换是机械的、自动的。

 

    这个“视觉”因为可以与人互动,所以是一个互动媒介,因此称为“视觉界面”。客观和主观都对“视觉界面”产生影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大脑解码,另一种是处理系统本身(自运行)。

 

    界面是一个媒介,用来连接意识两端,即“里面”和“外面”。这界面就像一台电话机,能够将里面的“诉求”,通过电话线传送到外面。因为外面和里面,都是你的“本我”,所以实际上,你是跟自己通话。

 

    外面一端跟大脑没有联系,它创造程序和故事。里面一端连接着大脑,但它不是大脑,也不在大脑之内,它使用大脑解码来体验环境,体验“外面”一端的创造。

 

    这些看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是,你可以反过来想一想,没有了意识,身体能够体验环境吗?没有了意识,身体还能够存在吗……

 

    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在“视觉界面”里所播放的环境,是怎样播放出来的?这环境的数据储存在什么地方?就像我们所知道的DVD播放器,必须要有一张储存图画或影像数据的光盘,然后将光盘插入播放器里,通过处理获得多媒体影像。

 

    但是并没有一个“物体”的播放器,也没有一个“物体”的处理系统,这个“视觉界面”也不是“物体”的,这个“意识”也不是“物体”的,而且,数据也不是“物体”的。因此,所有这一切都是概念,但是,却有效果。

 

    这就是作者涉及的研究。他尝试解释未来的两个技术:(1)涉及“概念处理系统”是怎样工作。(不是物质的处理系统);(2)怎样使用不断产生的最强有力的“处理系统”接入界面。

 

    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作者通过这“视觉界面”,看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相对于环境,矩阵几何、字母浮雕、颜色代码更经常出现在“视觉界面”,有时候是矩阵和环境相互交替出现——通过一组矩阵的变换,程式般地呈现“主题”(有时候是“故事”)。有趣的是,在矩阵里,有时候传出声音。这些东西的出现,是他想都没想过的,也不受他主观意志所左右。

 

    他记录所看到的一切,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慢慢地,他理解了这个“视觉界面”的构成和运作,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和规则。

 

    界面只是一个信息板,或者说一个媒介。这个界面是基于意识的几何规则。界面的应用,类似于目前所使用的电脑,通过输入交流词条,获取信息和内容。但是处理并不发生在界面,只是通过界面接入。

 

    实际上,真实的处理发生在创造最大效能、被称为“灵魂”的计算机系统里灵魂”的工作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计算机和处理系统。这个处理系统是概念性的,是虚拟的处理系统。“灵魂”的处理系统是意识处理系统组成部分。

 

    为什么称为“灵魂”?这是作者引用的一个“古语”。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代号,代表一个处理结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随便称呼它为什么。作者称呼为“灵魂”,有他自己的理由。因为现在,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些古老的标志,这些由八边形、六边形、五边形、正方形、六角星、五角星组成的古老标志表现在任何一个建筑物上,或许在一幢楼的墙面上,或许在广场的地板上,或许在街道的路面上。在寺庙和教堂里更是常见,里面墙和外面墙,屋顶的里面和外面。

 

   “灵魂”的结构,就是由这些八边形、六边形、五边形、正方形、六角星、五角星组成。人人都知道“灵魂”这个词,但是关于“灵魂”是什么,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就好像GOD(上帝)这个词一样,人人口头上都挂着上帝,但是上帝是什么,谁能解释得清楚?

 

    所以说,现代人所理解的“灵魂”和“上帝”的含义,都是缺失的。GOD是一个程序,因为GOD本身的字母结构,包含有程序信息。这是作者从矩阵体验中获得的理解。

 

    这个界面与意识有关,所以在进入更多的描述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意识,也就是本章的要点:

 

    如前所述,作者认为意识不存在于大脑内,大脑不是意识的起源。大脑只是意识的解码器或译码机。意识也称为知晓、觉察、生活。意识的功能是察觉,语言是几何,动作是光,内容是“无”也是“有”,是“无中生有”。你的“本我”是意识,意识有两个末端,即“里面”和“外面”。 

   

    如果你闭上眼睛的视野里,曾经有环境图像播放,那么你将会自觉地认识到,并且能够理解这本书给出的洞见。为什么作者在“濒临死亡”体验中,身体没有生命特征时,仍然存在知晓、感受到爱、看到光呢?为什么闭上眼睛的视野,可以看到所播放的环境呢?眼睛明明是闭着,而且播放的环境,不是此时身体所处的环境——这些是否可以证明,意识跟大脑是分开的,意识不在身体内呢?

 

    如果有谁认为这些推断有些“牵强”,如果有谁认为这些不能够充分说明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明,或者给予一个合理的反驳呢?

  

4.物种的演变是因“灵魂的变形”引起

 

    这是很重要的理解。籍由纯意识所创造的程序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概念由严谨的定律和规则产生。这些概念储存在由意识所创造的几何里。所有的创造,通过程序产生的故事执行,籍由意识指令。

   

    已经创造的每一件事情,实际上储存在每一个“灵魂”里。本书将会显示给你,这是怎样完成的。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但是,实际上,世界一点都不是物质,这是使用故事(程序)里的操作指南,产生的美丽幻影。

   

    意识创造的程序和操作系统是如此完美,以致几乎所有的人相信,他们是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

   

    人们不理解,每一个“灵魂”,不但有所有“灵魂”的副本,而且在他自己,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人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体验仅仅是在一个“动漫系统”的界面。人们仍然不完全地理解意识。人们不理解,每一个“灵魂”,是巨大“灵魂”网络的一部分,真实的“实体”,即真实的你,是生活或“察觉”。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唯一的信念,是朝向称为“物质”的方向。而对于意识,人们因为不能够把握和迷信,所以,无法延伸出更进一步,也无法延伸到更深远。但是,迟早地,这将会得到改变。

   

    所有的事情有自己的时间和理由。在这个世界的程序中,体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管人们相不相信,是为一个理由所发生:这个理由就是“男孩”或“救世主”的出世。

   

    在每一个灵魂和灵魂的变形里,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有“男孩”的出生。

 

    这不涉及地球之外的物种,虽然,他们自己也接受一个类似的处理流程。

   

    灵魂的变形,这通常被认为或解说为——物种的演变。

   

    在地球上,我们所看到的演变,是在这个程序之内,仅仅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总体的一部分,演变是“灵魂变形”所引起的。

   

    这地球的主旋律,不是人类的发展,或者任何其他物种的发展,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程序。这程序,概括来说,是灵魂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硬件”和“软件”。

   

    有数以千亿计的宇宙和其他世界的程序储存在“灵魂”里。

   

    但是,涉及这个宇宙程序的物种,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物种不同于其他程序的物种。

 

5.人是由符号组成

 

    接下来,将超过1000年,在人类的活动期间,将会使用到外面意识所知道的上传数据。

   

    这样一来,不但另一个世界的层次(一代、一批)能够被插入,而且能够接入编辑中,创造一个来自这一意识层次的新世界。

   

    意识通过“造物主”创造了许多程序的世界,地球程序只是其中的一个。

   

    关于这个地球程序,在人类活动期间,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但是,当插入这个程序的时候,它的历史同样称为第一次上传数据。我们进入这个“动漫”之前,换句话说,我们的历史是被合成。(被合成,对我们是一个正确的词。)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但是,如果你想获得理解,你首先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或体验,是没有什么的,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动漫程序。当然,它是一个精密度很高的程序,每一个人都有这些符号,如:%#@$%&* 等等。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附注四:那么,视觉界面是怎么回事呢?

 

    当你闭上眼睛时,你所看到的视野,其实是圆盘的一面。当你对这个视野有充分的理解,你将会发现,它由两部分构成,中间是圆形,外面是正方形。所播放的环境是在圆形里。就像电视机一样,开始时因为没有调好频道,所以电视屏幕出现杂乱和粗糙的颗粒,当调好频道,就出现清晰的图像。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同样的道理,开始时你只是看到视野里的颜色,看久了你将会看到视野里出现颗粒状的质感。这些像沙子一样的颗粒杂乱无章。当你使用意念,聚焦某个颗粒时,有时候它会对你“主观意念”作出反应——它会放大,再放大,再放大,然后变成清晰的图像,在视野的圆盘里播放。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聚焦,不需要插入意念,图像都会自动播放。

 

    这些颗粒,每一个都包含有信息,或许是环境,或许是几何,或许是字母浮雕,或许是数字符号,或许是别的什么——总之包含任意一种信息。任何的信息都可以进入二次处理,或多次处理。

 

    这些信息是来自背面的黑色层。为什么是黑色,因为有无数的信息。

 

    每一个处理都需要“指令”,比如指令“4”,它的功能是扩展格式,使信息得以播放。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介绍了那么多的功能格式。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处理。

 

    视野里的圆盘是活动的,圆盘外面的正方形是静态的。颗粒状质感是在圆盘里。这些颗粒是活动的,用于交流。这些颗粒好像是全息存储。

 

    这个正方形是“灵魂”的一部分,这个圆盘是在灵魂里面。所以说世界(环境)是在灵魂里面播放。世界(环境)并不是在灵魂的外面。

 

    灵魂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处理系统,用来处理环境图像和故事,包括肉体。 所以作者说,灵魂像:

   

   (1)一个录像播放器(生物的机器),播放两个程序的相互作用:物种程序,即你自己的身体;环境程序,涉及全部的物种和地球环境以及宇宙。

  

   (2)几何的程序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基于严谨的包含概念的规则和定律。

   

   (3)一个巨大的第一个诞生灵魂的网络。

 

    世界(环境)是越过“圆盘”延伸出来的。这个圆盘也就是你视野里的圆盘。人们认为延伸出来的世界(环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其实不是。

 

    宇宙来自灵魂里面的“记忆内存”,是通过灵魂的处理系统产生。实际上,显示给你的世界是在你视野的“圆盘”里。灵魂的分割地图越过你的视野,延伸出来。但是,涉及你体验和看到的,只是在“圆盘”里面。也就是,我们视野里所看到的任何东西,不管是打开眼睛来看,还是闭上眼睛来看,都是同一个圆盘,都是通过灵魂的处理系统产生。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说,世界只是在意识圆盘里,世界是平的,如同在一堵墙上。

 

    这处理系统隐藏在图像(动漫)的背后——令人敬畏的是,它们是建立在概念的规则上,没有任何的“实体”或“物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找不到这现象背后的理论。看到这现象的人,把它看成是“神灵”、“鬼魂”、“灵魂出体”、“天眼开”、“特异功能”;没有看到这现象的人,把这一种说法看成是“迷信”、“脑子出问题”、“神经病”、“装神作鬼糊弄人”。

 

   “看”有两个不同的方式:

 

   (1)打开眼睛看。所看到的内容,被看成是你灵魂里面的“游戏房间”;

 

   (2)闭上眼睛看。所看到的内容,涉及“真实意识”和它的工作。

   

    当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地看我们的前面,我们能够看到外面“分割地图”的仪态。甚至失明的朋友,也能够看到这个“圆盘”,如果他们知晓“真实的意识”。

 

    世界环境(宇宙)、人体及人类活动(故事),都是通过灵魂的处理系统产生,是程序。如同作者所说:“真实的你,即生活,实际上没有维度,不涉及任何你体验的宇宙。它不涉及能量、万有引力、磁性能、时间,或者任何其他性质。”

 

    肉体仅仅是通过程序产生的故事(体验)。这故事涉及浮雕、字母、数字“串”,以及其它奇怪的像字体这样的“串”。这些控制着图像和故事(体验)的相互作用。

   

    头脑本身是意识也就是知晓或生活的软件(程序)所产生。所以我们涉及身体和宇宙的全部体验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播放,通过意识两端之间的交流产生。

 

——————————————————————————————————————

   

    请务必记得,整本书都是说一个界面的工作。实际上每一个人,只要有耐心地观察,都能看到这个“视觉界面”。因为处理系统是在真实的意识里面,每一个人(你的“本我”,不是肉体)都拥有。

 

    当你在闭上眼睛的视野里看到某些东西,或许是活动的图画,或许是不活动的图画,或许是各种彩色光,或许是几何——不管是什么,这是你获取知识的开始。你可能会思考,可能会提问,可能会疑惑重重,但你不会因此而止步。你一定会惊讶:“天呀,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闭上眼睛的视野会播放图像呢?为什么播放的图像是自动的、机械的?这些图像是自动播放,而且是在你的视野内播放,你能够“察觉”到这些图像,并且能够“知晓”这些图像,所以你可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什么?”“我的视野是不是一个显示屏?”“在我之外,是不是有一种自然力?”“为什么打开眼睛所看到的环境,跟闭上眼睛所看到的环境是一样的,只是地方不同?”“谁在我的背后创造了这些?又是谁对我播放了这些?”……

 

    你可能会想到神,想到上帝,就像一直以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上帝创造了一切。”

 

    要不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你明明是躺在床上的,眼睛明明是闭上的。你的手和身体根本没有做任何事——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如果不是“上帝”,又是谁呢?

 

    没错,你的推断是对的,这背后一定有某种“力”来执行。你可以把这种“力”看成是“神”,也可以把这种“力”看成是“上帝”——但是这种“力”肯定不是来自你的身体和手。即便是你的大脑,也不能执行这个“力”。为什么?因为所播放的图像是“自动的”,你想都没想过的。

 

    这种“自然力”是通过意识的系统产生。也就是,这种现象是“意识”所为。实际上说成是“力”,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个处理系统,根本上不存在“能量”、“力量”,或者任何的“推动力”。这个处理系统是建立在几何概念基础上,是基于意识两端的交流。

 

    这是一个精密度很高的处理系统,远远超乎人们的想像。

 

    作者认为意识有两个末端,即“外面”一端和“里面”一端。“外面”一端是创造几何规则,创造概念,创造故事。“里面”一端体验故事,体验外面的创造。

 

    为什么推断是“意识”所为呢?想想看,如果不是“意识”所为,你怎么能够“意识”到这一现象呢?人对环境和自我的认知都是基于“意识”,对不对?

 

    为什么推断意识有两个末端呢?想想看,如果意识没有两端,它怎么交流呢?所有的东西,包括环境、图画、几何都是基于交流,是意识两端的交流。

 

    我尽可能用浅显的方式,来解读这本书。当然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理解方式。总之,作者发现了一种存在,发现了这种存在背后的原理。这种存在,对于所有人来说,或许听说过或许体验过。这就是本书的可贵之处,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意识处理系统伴随着人类活动了几千年,支撑着人类生活的每一瞬间。所以任何人都没法,也没有能力完整地描述它。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利用一个格式,跟它对话,跟它交流。

 

——————————————————————————————————————

 

    在圆盘里所播放的图像,看起来是三维的,有纵深感。实际上,只是在一个二维的圆盘里播放。所以为什么作者说“世界如同在一堵墙上”。这一堵墙像卷轴一样往上铺开。

 

    在你视野圆盘的背后有无数的层次。换言之,圆盘概念性地包含无穷无尽的、数不清的面。仿佛无数的层次,包含在一个单一的“面”里。

   

    这个圆盘是由光构成。这光不是地球科学家所理解的光。这光是因“真实意识”的活动所导致。(一些人认为“真实意识”是上帝。)

   

    在这光里,是一个无穷尽的、数不清的“分割地图”。地图即矩阵,也就是格式。

 

    就好象农民为了种植不同的庄稼,将土地分割成大小不等一样,意识分割格式,也是为了分配功能和处理。

在矩阵里,意识通过位置、颜色、形状来识别功能。比如左上方的位置是程序寄存器,右上方的位置是控制寄存器,左下方的位置是数据寄存器,右下方的位置是记事本寄存器等等;比如红色是控制,黄色是当下、蓝色是输入等等;比如八边形寄存器使用于“指令”,圆形寄存器呈现你的体验,六边形是书本寄存器等等。

 

    不同的“分割”用于不同的处理,比如灵魂的分割地图,用于系统处理,相当于计算机的处理系统;比如眼睛矩阵分割地图,用于格式处理和交流;比如Ogdoad格式,用来表现环境和世界;九个门格式,用来分离来自主图书馆的信息;五棵树格式,用来连接主图书馆等等。

 

    在矩阵的结构里,有多种处理任务,也就是,在矩阵里,结构中有结构。每一个结构有自己的处理,通过分割配置后,产生别的结构和处理。比如九个门格式中,四个角落寄存器为主图书馆寄存器,中间四个寄存器为运动程序寄存器。主图书馆寄存器里的信息,必须要通过运动程序寄存器进行处理。

 

    每个分割地图由多种格式构成,比如正方形、四边形、三角形、六角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五边形、五角形、八边形、八角形等等。也就是这些格式组成分割地图,或者说这些格式从分割地图里分割出来。

 

    分割地图组成处理系统,用来处理数据或信息,或者说用来处理程序。

 

    所有这些格式隐藏在你视野圆盘的背面。

 

    你视野圆盘背面有无数的面,层次构成是“纵向的”,这是处理系统的组织构成。

 

    当然,层次是概念的,实际上没有厚度……

 

    每一层包含有无数的数据包裹,或者说包含无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图片、字母、数字、人体、环境等,这些数据通过处理系统控制。

 

    在矩阵里,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层次或组成部分,每一层次或组成部分有七个辅助层或组成部分,每一个辅助层或组成部分还有自己辅助层或组成部分,层层叠进,直到永远……

 

    比如说一支笔。就笔本身来说,它由前后、左右、上下和中间七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再由七个层次或组成部分构成,每一层次或组成部分也由七个辅助层次或组成部分构成,层层叠进,直到永远……

 

    这些层次或组成部分是对这支笔的描述,比如笔的颜色、形状、大小、质感、材料等等。

 

    每一组件是由七个层次或组成部分构成,这是处理系统的控制界限。

 

    为什么是七个层次或组成部分呢?这是基于意识初始的创造,也就是基于意识的分割基础,处理系统是建立在分割基础上。

 

    所以,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矩阵的基础格式:九个门、五棵树、八边形、六边形、八角星、六角星,五角星、正方形、圆形等等。这些是意识的基础几何,是创建分割地图的基础结构。

 

    所有这些几何结构,都关联到“七”,即通过相互排列组合后,形成七个层次或组成部分。

 

    为了简化表述,我把七个层次或组成部分,简称“七”。

 

    六角星,除了六个角之外,还有中间的六边形,因此组成了“七”个部分。

 

    因此,一次又一次出现“七”。七个层次是基于九个门的运作。每一层次是功能。

 

   (彩虹注:“附注”主要来自《矩阵-灵魂的格子》相关部分,图片另配,其他来源另有注明。)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

 

1.上帝-“GOD”的符号

   

   “上帝创造一切!”这句话似乎成了宗教信仰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由“GOD”这个符号所创造。

    

    大家知道,“GOD”是一个英语单词,翻译成中文是“上帝”。“GOD”其实是意识创造的第一个符号,经由这个符号,意识进行了一切的创造。

   

    G、O、D三个字母组成一个词“GOD”,即上帝。

   

    据“约翰福音”,开始一段写道:

   

   (1)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2)He was in the beginning with god.

   (3)All thing were made through him ,and without him nothing was made that was made.

   (4)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men.

   

    中文意思是:

   

   (1)在初始是个字,这个字与“GOD”同在,这个字就是“GOD”。

   (2)“GOD”存在于初始;

   (3)所有的一切通过他创造,没有他,就没有任何创造;

   (4)他是生命,而这生命是人类的光。

    

    附注五:以上四句见于“约翰福音”开篇,常规译法是:

   

    约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1: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约1:3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约1: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约翰福音”被认为讲述上帝奥秘的层次要高过其他三部福音,被誉为“新约中的新约”、“福音中的福音”。而据“远东大师的生活与教导”披露,约翰曾跟随喜马拉雅山大师游历过西藏、中国、波斯和印度等地大约有二十年,并且留有直系后裔,但约翰本人最终仍没有修证到位约翰福音”即来源于喜马拉雅山大师们珍藏的“贝叶”式古本典籍,只是混合了不同时代的耶稣故事和某些俗世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分裂与不谐和。“贝叶”式古本典籍远早于耶稣时代,且不采用偶像崇拜的方式保存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真理。因为当时的人们知道[教会]是象徵人里面的基督意识,神是人类的中心,他们明白理念,故能代替一般观念所建立的拜偶像。大师解释说:圣经早期的一些事迹是取载自这些记录;但是稍晚的纪录,象钉十字架等是发生在其他地方,整个高潮是在基督生命的诞生,整个主要思想是在人类中寻求基督——告诉那些遗忘的人,基督是住在他们里面。”一位称为[记录之友]的大师这样说道:“[埃及]照字面的意义是‘外在的黑暗或旷野’,而其真义是‘思想的旷野’。那个时候像现在,世界大部分的地区都在‘思想的旷野’。他们没有追本溯源,不求更深的意义,他们接受的是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外面发生的来纪录,你们的历史就是如此开始的。”

 

    其他重要摘录:

 

    【因为人的感官有限,所以他执著於看到的,感觉到的,触摸到的假像。人是自由意志的媒介,当他开始看到“二”,产生二元的观念,他就会误用自身的力量,他所想及的就会产生,结果就是分离,全球都是如此。“天堂”的意思是内在的和平与和谐,人在这个地球上创造了天堂。那么他就明白他的心境可以成为天堂亦或是地狱。“天堂”的观念是正确的,但以为在某处就错了。

 

    今天教堂的数目已经够多了,教堂是帮助人经由内在的基督认识神的中心。教堂就是人类里面的基督意识的具体模式;常去教堂的人必须了解教堂是象征所有人类里的基督意识,生命本身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表现内在的神我,人是神的形象,又如同神;这是神为人预备的目的;要表达神为人所预备的,应该是人的生命的伟大目标。

 

    每一个观念(思想或语言)变成一粒种子,这粒观念的种子撒出去,种在灵魂里,存放在心灵上,以後成为观念,或成为物质形像。完美的思想或语言产生完美;不完美的思想或语言产生不完美。

   

    从“低意识到高意识”其意思是移走物质上的不谐和与不调;接纳基督意识(本性/佛性),在基督意识里,一切皆是美丽、谐和并完美的。人的每一个思想或语言都产生振波、波动外传,扩散直到宇宙的边缘,然後再回来,回到所散发出去的人身上。我们所说的每一个思想或语言,不论好的或坏的,它怎麽出去就怎麽回来,回转到的时候就是圣经所说的“审判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审判的日子。判决是好或是坏,正如同散发出去的思想或语言是好是坏。】

 

   远东大师的生活与教导”对基督教给出了一个深度的解释

     

——————————————————————————————————————

 

    一切创造都是由“GOD”这个符号进行。在这个符号里,包含着一切规则和原理。它的结构是一个六角星。在古代称为“大卫星”或“大卫房子”。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1

 

    看到这个标识,或许你会说:“这个标识是由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并不是由“G、O、D”三个字母组成。”

   

    理解圣经的人都知道,圣经的翻译经历了多个时期,从最早的手写本、希腊文译本,到现在的英文译本,经过了多种语言的转换,最先的一些语言文字,经过翻译后,会产生变形,甚至失去原本的意思。比如,上面提到的GOD,如果译成中文,是“上帝”,那么这个“上帝”的文字结构,跟“GOD”的字母格式,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一种翻译后的文字变形。翻译后的文字变形,失去了文字所包含的几何信息。

   

    从文字的发展来看,希腊字母是一种古老的字母,西方国家的文字字母,都是从希腊字母派生出来的。亚洲国家的文字字母,与希腊字母也有渊源。英语更是一种新的语种,从中世纪的英语算起,不过500-1000年,现代英语则只有500年。
   

    用一种新的语言文字去翻译一种古老的语言,可想而知,文字的构成有多大的变化。

   

    “G、O、D”是从希腊字母变形而来的,它们分别来自希腊字母[Γ、Ω、Δ ];而希腊字母只取了“上帝”标识的一半。

 

用完整的图识来表示,分别见下图: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2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3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4
 

     所以,当分别找回三个希腊字母的另一半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如图0001如示的“GOD”标识。

 

2.文字源于“上帝”的标识

 

    “上帝”的标识,包含所有的几何结构,包括文字符号。

   

    上面说到,希腊字母来自“上帝”这个标识,不仅如此,希腊字母表中的24个字母,都可以在“上帝”的标识中找到。

   

    在“上帝”的标识里,也包含这样的文字:INZ和ZION,所以,在古代,人们把来自“上帝”标识的文字,称为ZIONic文字。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24个希腊字母的构成,通过了解这些,来了解“上帝”这个神奇的符号,进而了解“上帝”是怎样创造文字的,从而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

 

    附注六:希腊字母的起源与历史。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希腊字母是希腊语所使用的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元音的字母,也广泛使用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等学科。俄语等使用的西里尔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演变而成。希腊字母进入了许多语言的词汇中,英语单字“alp-habet”(字母表),源自拉丁语“alphabetum”,源自希腊语“αλφαβητον”,即为前两个希腊字母α(“Alph-a”)及β(“Beta”)所合成,三角洲(“Delta”)这个词就来自希腊字母Δ,因为Δ是三角形。

 

    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只有辅音,从右向左写,希腊语言元音发达,希腊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因为希腊人的书写工具是蜡板,有时前一行从右向左写完后顺势就从左向右写,变成所谓 “耕地”式书写,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部从左向右写。字母的方向也颠倒了。罗马人引进希腊字母,略微改变变为拉丁字母,在世界广为流行。

 

    希腊语是西方文明第一种伟大的语言;许多人认为它是所有语言中最有效、最值得敬佩的交际工具。由于结构清楚、概念透彻清晰,加上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似乎多得无穷无尽,它就能既适合严谨的思想家的需要,又适合有才华的诗人的要求。我们只能猜测:古希腊语听起来是如何的悦耳,但是,书面语的美可能比口语毫不逊色。希腊字母对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化影响深远。“新约”里,神说:“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我是首先的,我是最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圣经启示录22:13)。在希腊字母表里,第一个字母是 “Α,α ”(Alpha),代表开始,最后一个字母是 “Ω, ω” 欧米伽(Omega),代表终了。这正是“新约”用希腊语写作的痕迹。

 

    创造希腊语的希腊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从巴尔干半岛迁移到希腊半岛及其邻近地区。根据腓尼基字母改制的希腊字母,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现了。这是有元音字母、也有辅音字母的第一个字母表。闪米特语族诸语言的字母表与此不同,它们只有辅音字母。希腊字母最初也象闪米特字母那样,是从右到左书写的。但后来变成从右到左和从左到右交替地书写,后来又变成从左到右,成为目前的这种样子。1952年曾解释叫做B线型的希腊早期文字,那时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遗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这种文字大部分废弃不用了。

 

    从第四世纪到第十五世纪,希腊语是拜占庭帝国的官方方言;以后在土耳其人统治期间,希腊人仍然讲希腊语。现代希腊语约在九世纪开始成型,到十九世纪成为希腊王国的官方语言。现在操希腊语的约有一千万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岛上的五十多万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语外,还恢复了一种纯粹的古希腊语的模仿语,作为文学用语。古代希腊语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现代希腊语中。

 

    希腊语最后分化出四种方言:伊奥利亚(Aeolic)、爱奥尼亚(Ionic)、阿卡迪亚—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就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成的。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随着雅典城的兴起,一种叫雅典语的爱奥尼亚方言,产生了古典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品。雅典语成了希腊语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语(Koine)的基础。雅典语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现代希腊的疆界。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以后,雅典语的使用范围东边远达印度;后来罗马帝国信奉雅典语为第二语言。新约圣经用共同语写成;时至今日,东正教还在用这部圣经。

 

希腊字母表汉语读音对照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

 

先来看第一个希腊字母:[Α α](Alpha,阿尔法)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5


    根据记载,[Α α](Alpha)已经使用在不同的方向上,但是,不管什么方向,如果使用同样的规则,即相互对立关系,在ZIONic字形或浮雕中寻找,我们仍然获得[Α α](Alpha)星。

   

   [Α α](Alpha)星由[Δ](Delta,德尔塔,第四个希腊字母)星产生。换句话说,[Α α](Alpha)星源自[Δ](Delta)星[Α α](Alpha)星和[Δ](Delta)星完全相同。

 

再来看第二个希腊字母:[Β β](Beta,贝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6


    这个几何结构,是从希腊字母[Β β](Beta,贝塔,第二个希腊字母)产生。这个[Β β](Beta)也被认为是[ΙΣ],即[Ι ι](Iota,艾欧塔,第九个希腊字母)和[Σ σ](Sigma,西格玛,第十八个希腊字母)。
 

另外一个[Β β](Beta)的几何结构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7

 

希腊字母第三: γ](Gamma,伽马)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8


也有另一个 γ](Gamma)的几何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09

 

希腊字母第四:[Δ δ ](Delta,德尔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0

 

希腊字母第五: ε] (Epsilon,伊普西龙)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1


在ZIONic的结构里,可以分别找出汉语的“日”和“王”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2

 
希腊字母第六:[Ζ ζ](Zeta,捷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3


希腊字母第七:[Η η] (Eta,艾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4

 

希腊字母第八:[Θ θ](Theta,西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5


希腊字母第九:[Ι ι](Iota,艾欧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6

 
希腊字母第十:[Κ κ](Kappa,喀帕)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7


希腊字母第十一:[ λ](Lambda,拉姆达)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8


    XX源自IX,打开I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X是由两个V组成,它们分别在平行四边形的两侧。

 

希腊字母第十二:[Μ μ](Mu,缪)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19

 

    在ZIONic中,字母[Μ μ] 被认为是躺下的字母 [Σ σ]。

 

希腊字母第十三:[Ν ν](Nu,拗)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0


希腊字母第十四:[Ξ ξ](Xi,克西)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1


    这也如同汉字“三”。

 

希腊字母第十五:[Ο ο](Omicron,奥密克轮)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2


希腊字母第十六:[ π](Pi,派)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3


希腊字母第十七:[Ρ ρ](Rho,柔)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4

 

希腊字母第十八:[ σ](Sigma,西格马)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5

 

    代表在ZIONic中的一个房子。

 

希腊字母第十九:[Τ τ](Tau,套)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6


希腊字母第二十:[Υ υ](Upsilon,宇普西龙)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7


    也同样被认为是IX,即:[Ι ι](Iota,艾欧塔)和[Χ χ](Chi,器)。

 

希腊字母第二十一:[Φ φ](Phi,斐)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8


    也同样被认为是IO,即:[Ι ι](Iota,艾欧塔)和[Ο ο](Omicron,奥密克轮)。

 

希腊字母第二十二:[Χ χ](Chi,器)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29

 

希腊字母第二十三:[Ψ ψ](Psi,普赛)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30


    也同样被认为是IX,即:[Ι ι](Iota,艾欧塔)和[Χ χ](Chi,器)。

 

希腊字母第二十四:[Ω ω ](Omega,欧米伽)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31


将上面二十四个字母的浮雕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整体的版图(见下图):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0032

 

    这些浮雕经常使用在意识的几何表达中。这些浮雕可以分解,替代希腊的二十四个字母。

   

    所以,显然,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字母全部来自意识的ZIONic语言。
 

    这个“GOD”,即“上帝”的标识里,包含所有的几何结构。只要认真地想一想,你就可以鉴别出,字母或浮雕是由几何构成。在古老的著作中,人们把所看到的世界,包括人类的构成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ZIONic。

   

    附注七:古埃及象形文字。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沿海一带。“腓尼基”是希腊人对这一地区的称谓,意思是“紫色之国”,因该地盛产紫色染料而得名。罗马人则称之为“布匿”。大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这是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据考证,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

 

    公元前2世纪时,拉丁字母已包括了这23个字母。后来,为了雕刻和手写的方便,并为了使元音的“V”和辅音的“V”相区别,便把原来的“V”的下方改成圆形而定为元音“U”;又把两个“V”连起来变出了一个做辅音用的“W”,这个“W”的出现已是11世纪的事了。后来人们又把“I”稍稍变化而另创出一个辅音字母“J”。这样,原来的23个字母再加上“U”、“W”、“J”三个字母,就构成了26个字母的字母表了。中世纪时,拉丁字母基本定型,后世西方文字(当然也包括英文)都是由它演变而来。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A”—表示“牛头”的图画;

    “B”—表示“家”或“院子”的图画;

    “C”、“G”—表示“曲尺”的图画;

    “D”—是表示“门扇”的图画;

    “E”—表示一个“举起双手叫喊的人”的图画; 

    “F”、“V”、“Y”—表示“棍棒”或“支棒”的图画;

    “H”—表示“一节麻丝卷”的图画;

    “I”—表示“展开的手”的图画;

    “K”—表示“手掌”的图画;

    “M”—表示“水”的图画;

    “N”—表示“蛇”的图画;

    “O”—表示“眼睛”的图画;

    “P”—表示“嘴巴”的图画;

    “Q”—表示“绳圈”的图画;

    “R”—表示“人头”的图画;

    “S”、“X”—表示“丘陵地”或“鱼”的图画;

    “T”—表示“竖十字型”的图画;

    “Z”—表示“撬”或“箭”的图画;

  

现代埃及学之父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罗塞达石碑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后来被欧洲人称作Hiérpglyphe——这是希腊语“神圣”与“铭刻”组成的复合词,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月神、计算与学问之神透特(Thoth)造的,和中国人“仓颉造字”的传说很相似。古埃及语属于闪-含语系埃及-科普特语族。这个语族最早的语言是古埃及语,就是我们见到的象形文字所记载的语言,到大约4世纪,它演变为科普特语。现在,科普特语还用在宗教仪式上。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埃及象形文字(又称圣书体,或称碑铭体,正规体)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构成。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于在纸草上书写。但是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圣书体和世俗体。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矩阵-意识的几何语言》第1-2章(附注+配图) 

   

    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公元4世纪还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亚大纳西柯切(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扬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彩虹注:附注部分本人根据资料整理。)

    

   

(第1-2章完  待续)

 

    来源:文林的网易博客 

   

    编辑/整理:彩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