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炙甘草汤中“麻仁”

 龙凤冈 2014-11-01

论炙甘草汤中“麻仁”

提要
临床上炙甘草汤用于心阴阳两虚导致的心动悸、脉结代等症状十分多见。在应用过程中考究原文的“麻仁”。不禁疑惑原文中的“麻仁”究竟是火麻仁,还是胡麻仁;甚至有人提出是酸枣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分别对火麻仁,胡麻仁功效进行阐述,并通过病例举出火麻仁,胡麻仁,酸枣仁三者在炙甘草汤中的应用。

关键词
炙甘草汤 火麻仁 胡麻仁
酸枣仁

炙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的应用。但其方中的“麻仁”究竟为何物。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有火麻仁和胡麻仁两种麻仁,医圣张仲景并未向我们解释清楚。查阅相关时代的药本草书籍在此方面的叙述也十分模糊。故笔者提出对麻仁的考究,以便于在以后临床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火麻仁润肠通便;胡麻仁补中益气,有轻微润肠之效;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所谓各有千秋,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1 炙甘草汤的来源

1.1 原文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人参二两。味甘温
生地黄一斤。味甘寒
阿胶二两。味温甘(医统本作甘温)
麦门冬半斤,去心。味甘平
麻子人(赵本作“仁”)半升。味甘平
大枣十二(赵本、医统本并作三十)枚,擘。味甘温


补可以去弱,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圣济经》曰:津耗散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温剂所以润之。麻人、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2 方解


“伤寒”二字提示本病病因为外感病。外感病最先伤及太阳。若病在太阳,当见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等表证。今不发热恶寒、脉浮而出现脉结代、心动悸等症状。说明疾病已累及于心,外邪已罢,仅存里虚之证。心主血脉,心藏神。心的功能能够得以正常的发挥依赖于心阳的温煦,心阴的滋养。心阴阳气血不足,则心失所养,故见心动悸;心阳虚推动无力,心阴虚脉道不充,心之阴阳不足则导致脉结代,治疗宜用炙甘草汤补心之阴阳


方中重用炙甘草补中益气,以充气血生化之源;合人参、大枣补中气,中焦脾胃水谷运化之源,脾胃气足则气血得以化生,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以充血脉;用桂枝、生姜宣阳化阴,具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通心阳;加酒振奋阳气,温通血脉。

2 麻仁功效

2.1 胡麻仁的功效


《日华子本草》(辑释本)中记载“胡麻,补中,益气,养五脏,治劳气,产后羸困,耐寒暑,止心惊。子,利大小肠,催生落胞,逐风温气,游风,头风,补肺气,润五脏,填精髓。

胡麻仁,即是胡麻之子,一名巨胜,今称黑芝麻。①胡麻,有补中,益气,养五脏之效。胡麻仁为其精华,理应有此功效;② “补肺气”:心主血脉,一身之血统于心;肺主气,一身之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同时气为血之帅,肺气得养则心血运行畅通。③“填精髓”。肾藏精,主髓。胡麻仁色黑,与肾相通。胡麻仁填精髓,则肾精充足。肾为阴阳之本,同时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肾精充足则心亦得其所养。④“ 润五脏”。胡麻仁性味甘平。润养五脏,心亦直接得其养,则心阴阳气血得以恢复。


故胡麻仁具有填精髓,补肺气以养心,助行血之功兼以利肠。炙甘草汤用之得宜。

胡麻仁,现药房一般无此药,需患者自备。在各大食品超市均有售。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好处方以后,可嘱咐患者到超市购买,适量加入即可。

2.2火麻仁的功效


《本草新编》载:“火麻子,入阳明大肠经及足太阴脾经。益气补中,催生下乳,去中风汗出,皮肤顽痹,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精血而血脉可复。”

火麻仁,味甘平,归大肠、脾、胃经。①“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火麻仁质润多汁,能够润肠通便;②“益气补中”。火麻仁能够补中气,以助气血运行;③“ 破精血而血脉可复”,心阴阳两虚必然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运行失畅,必然导致血瘀。

在《临床中药学》中载:“火麻仁润肠通便且略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精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

结合而知火麻仁有润肠通便兼以补虚的功效,适用于炙甘草汤证。

3 新解


清·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载: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枣仁 半升,旧夲用麻仁者误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得令服,服一升,日三服。

一百十三方中……地黄、麦冬、阿胶滋阴,人参、桂枝、清酒以通脉;甘草、枣、姜以和营卫。酸枣仁以安神,结代可和而悸动可止。所谓补心之阳,寒亦通行者欤?

柯琴提出炙甘草汤中的“麻仁为后人所误,应为酸枣仁”

《本草新编》载:“酸枣仁,味酸,气平,无毒。入心、肝、胆与胞络四经。宁心志,益肝胆,补中,敛虚汗,祛烦止渴,安五脏,止手足酸痛,且健筋骨,久服多寿”

心主血脉,心主神。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则神无以附。酸枣仁宁心志,补中之效。用于炙甘草汤亦可以。

4 病例分析

4.1病例一

王某,男性,患心动悸症,脉小弱无力,两腿酸软,予以炙甘草汤。炙甘草12g
桂枝9g
生姜9g
麦门冬18g
酸枣仁9g
人参6g
阿胶6g
生地黄48g
大枣10枚(擘)。以水4盅,酒3盅,先煮8味,取2盅,去渣,纳阿胶化开,分两次温服——《伤寒论》方,4剂而两腿觉有力,再4剂而心动悸基本消失。——《岳美中医案集》

4.2病例二

治高血压冠心病并频发室性早搏(三联律),刘某某,男,70岁,离休干部。患高血压病,冠心病20余年,近三年来常觉心悸短气,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8-12次。近半月来心悸、头晕等症加剧。服心得安、慢心律等药物,未效,于1988年3月29日入院。查血压22.7/14.7KPa,心率72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15-18次/分,呈三联律,右束志完全传导阻滞,ST—T改变,证见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舌质淡,脉结代;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三月,疗效不显,而投炙甘草汤治疗,生地60g, 炙甘草、麦冬各20g, 党参、火麻仁各10g, 桂枝、生姜、阿胶(烊化)各15g,大枣20枚,3剂,日1剂,水煎服,服后仍未见效,思仲景之法,遂加重其量,生地150g,炙甘草50g,生姜、红参(另炖)15g,麦冬30g,桂枝、麻仁、阿胶(烊化)各20g,大枣30枚,用水1500ml,清酒500ml,分两煎,共取汁500ml,日分三服,服3剂后自觉症状好转,无明显副作用,反感困意较重,心电图示室性早搏4-6次/分,无三联律,症状日渐好转,方中增入苦参15g,续服5日后,心悸、头晕消失,气息平和,复查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0-1次/分,再续服6剂后,心电图无早搏出现,心律整齐,随访至今未复发。(《新中医》1990;(8):41)

5讨论


对于炙甘草汤中之“麻仁”,究竟如何使用。火麻仁润肠通便之力强,胡麻仁补虚之力强,酸枣仁宁心安神之效著。笔者认为患者若以心阴阳虚兼便秘则可选用火麻仁;如果心阴阳两虚,大便正常,可选择胡麻仁,即黑芝麻。若患者以失眠,心中悸动之临床症状为显著,即选用酸枣仁。有时胡麻仁和火麻仁亦可联用。具体应用应据辨证论治而选择。

参考文献

[1] 宋永刚.名方60首讲记.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2] 柯琴.伤寒来苏集.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8(2010.1重印)

[3] 熊曼琪.伤寒学.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2007.1(2009.8重印)

[4]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5] 陈士铎.本草新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2010.7重印)

[6]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