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上史诗: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nqj0108 2014-11-01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公元前206年2月,出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的泗水亭亭长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标志着一场历史大剧的序幕徐徐拉开。4年以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历史的舞台出现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宏伟篇章,一个强汉帝国的旗帜飘扬在地球的东方,它与罗马帝国遥相呼应,成为当时世界的两大霸主。
强盛的朝代必然带来伟大的艺术,汉画像石就是大汉王朝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就有一座收藏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它收藏有1400余块汉画像石,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漫步在一块块画像石之间,如同步入2000年前的瑰丽历史画廊之中。
     大汉王朝——石上史诗,是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陈列的标题,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铭六条主线,将600余件展品穿串起来,再现了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神道天路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在古诗词中就知道汉代有“阙”的建筑,《尔雅·释宫》:“观谓之阙。”《古今注》说:“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阙用来“标表宫门”,别尊卑,具有等级符号的意义。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07阙首
 尺寸:高83厘米、宽57厘米、厚17厘米
       为圆首碑形,三面刻画:正面上层刻凤鸟口衔连珠,脚下一鱼,下层刻二龙相对嬉戏;背面刻二龙交缠。侧面刻菱形纹。下部残缺。展品只可看到正面。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39双阙
尺寸:高83厘米、宽108厘米、厚15厘米
画面刻重檐双阙,阙前有二门吏、骑吏持戟而立,迎宾场面;阙上中刻有两只小猴,两侧各两吉鸟。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2 人物 车马
尺寸:高100厘米、宽98厘米、厚30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画面分为四层:上、下分别刻有异兽,翻转嬉戏;中刻三人跽坐;四层刻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4车马 人物
尺寸:高98厘米、宽84厘米、厚31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画面上刻一人凭几端坐,下刻一马车。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5饲马
尺寸:高98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两面刻画(展品只可风正面)。正面为饲马图,树下一人在喂马。侧面为一蹶张(力士双脚张弓),一龙。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6人物 马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6人物 马
尺寸:高106厘米、宽87厘米、厚30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两面刻画,正面刻一人,一马。侧面为菱形纹饰。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7土伯食蛇
 尺寸:高104厘米、宽93厘米、厚28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两面刻画,正面刻一土伯食蛇,侧面为菱形纹饰,汉代视土伯为地神,蛇为恶虫,此图有保护墓主不为蛇扰的意思。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8力士 青龙 车马
尺寸:高124厘米、宽100厘米、厚37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两面刻画,正面上刻一力士,力士下方刻青龙和车马出行。侧面刻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1人物 车马
 尺寸:高126厘米、宽93厘米、厚30厘米
石刻外形呈石鼓状。两面刻画,画面上方刻一马,下刻一导卒、一轺车。侧面刻有青龙。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3仙人戏兽
出土地:江苏邳州车夫山
尺寸:基座为圆雕一羽人坐于神兽背部之上,与兽相戏,柱身顶端残缺。
祠堂敬祖
    神道的尽头是祠堂。祠堂,又称庙堂,是古人敬天承祖,祭祀神灵的主要场所,也是汉代陵墓最重要的地面建筑。汉代石式祠堂的建造全部是用石材雕凿而成,四壁上刻画着为祭祀先祖而创作的精美壁画。汉画像石祠堂是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综合统一,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3-17凤凰山汉墓祠堂铺首衔环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4凤凰山汉墓祠堂六博(祠堂左侧)
尺寸:高56厘米、宽56厘米、厚19厘米
画面中间刻有一楼阁,楼内有二人下六博游戏,两边各有一侍者;楼上刻有凤鸟、猫捉鼠。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5凤凰山汉墓祠堂乐舞(祠堂后壁)
尺寸:高57厘米、宽102厘米、厚14厘米
    画面中刻一厅堂,两边有双阙。堂内有祠主男、女二人对坐,堂外两边各有一侍者,堂前有长袖舞表演,旁有鼓瑟者。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6凤凰山汉墓祠堂建鼓舞(祠堂右侧)
        尺寸:高57厘米、宽57厘米、厚21厘米
      画面中刻一建鼓,两边各有一人击鼓、蹴鞠,鼓上有羽葆华盖。建鼓后各有一人跽坐于摇鼗(音:tao)鼓、吹箫。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19人物 六博
尺寸:高78厘米、宽75厘米、厚27厘米
    两面刻画,正面分作三层:上、下刻人物,中间刻二人六博。侧面刻上刻双鹤衔鱼,重檐阙,下刻一持戟门吏。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0建筑人物
尺寸:高74厘米、宽138厘米、厚18厘米
  1. 面刻建筑人物,堂内二人对饮;堂外一人背袱,一人持物,两边各有一株连理木;堂上一展翅凤鸟,空中四只吉鸟,堂顶两侧各有一猴。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37力士图(祠堂山梁)
尺寸:高68厘米、宽226厘米、厚42厘米
       三面刻画,正面上为力士图,有背牛、扛鼎、拨树(河)、缚虎等。背面为神仙出游图,乘坐鹿车。侧面为蹶张(力士双脚张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35孔子见老子(祠堂右山墙)
尺寸:高141厘米、宽120厘米、厚29厘米
出土地:江苏邳州占地乡
画面分为五层,从上至下依次为“一层刻西王母、玉兔、蟾蜍、羽人、牛首神人等;二层刻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层刻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四层刻人物历史故事;五层刻五马送行。整个画面人物都有榜题,榜题磨沥不清。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038宴饮
尺寸:高129厘米、宽80厘米、厚43厘米
三面刻画,正面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珍禽,宾主座谈,瑞鸟祥云和对饮。右侧刻一执戟门吏,上部残缺。背面自上至下为异兽,男宾道谒,女宾道谒。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33石祭案
尺寸:高69厘米、宽83厘米、厚20厘米
石刻为祭案,画面刻有祭品有双鱼、甲鱼,还有渴酒用的“耳杯”边饰连珠。汉代陵墓地上的重要建筑就是祠堂。祠堂前一般要摆放祭案,祭案上要摆放祭品。甲鱼是古代的美食,诗经中应有“炮鳖烩鲤”的记载,说明这是一道美食,在这里为祭祀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西汉 墓门画像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西汉 墓门画像局部
    这对墓门出自徐州韩山一座西汉早期的竖穴崖墓中,墓门用阴线刻出了两棵长青树和玉璧,画面虽然简单,却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画像石。墓中出土了玉的印章“刘宰”,墓主人可能为楚元王刘交或夷王刘郢客的女儿。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树纹是早期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柏树又称“长青树”象征着生命的不死。“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间。”因为它的这种神性,所以担当着守护陵墓的责任。人们在墓室刻画柏树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装饰,而是相信具有实际的辟邪保护作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车马出行墓
      这墓是照搬进入艺术馆,墓内墙面两侧满刻车马出行图,一面为阴刻,一面为阳刻,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车夫山画像石墓
    车夫山位于徐州市东北60公里,墓在邳州市车夫山乡埠上村东200米处。1999年发现,砖石混合结构,墓门北向,平面呈“十”字型结构。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出土汉画像石23方,墓内南北长6.3米、东西宽5米。
    汉代墓葬模仿地面建筑而建,采用前堂后室制,前堂为会客的地方,较为宽大;后室称“寝”,是休息的地方,只有登堂才能入室。堂的入口称为“门”,堂、室之间的入口为“户”,室、堂之间窗称为“牖”,按古代礼制,户偏东、牖偏西。前堂左右有耳室,东面为厨房,西面为仓储。墓室顶部采用契型砖券顶,券顶技术增大了室内的空间高度。古代葬俗汉武帝之前为异穴合葬,汉武帝之后为同穴合葬,该墓为合葬墓,墓室后壁雕刻鸾凤合鸣,有百年和好的意思,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汉石春秋
        汉画像石,她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念中的鬼神世界,祥禽瑞兽,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其丰富的题材内容,涵盖了当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在此以前和以后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没有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深邃博广。   
       民以食为天,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 “庖厨宴饮图”是代表性画作,画面分为三层,一层是迎接客人的到来;中间是厨房的一角,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人们在忙着汲水、烧火做饭,最上面一层是庖厨烤肉,汉代人重美食,烹调加工的方法有十几种之多,烧烤这种原始的烹饪方法是其中之一,称之为炙,画面中一人持刀解羊,另一人在火炉旁,左手握两个肉串在炉上翻弄烘烤,右手持扇子煽风起火,其神态贯注,引人瞩目。同现在的烤肉串不同的是他们用了双头的铁签,在烧烤的过程中,一边全熟,一边半熟,烤肉的味道好吃,後世乾脆把美好事情以“脍炙人口”来概括。
       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徐州画像石中常见的乐舞表演有长袖舞、建鼓舞、傩舞等,还有大型的广场演出总汇仙倡,杂技节目也是琳琅满目。 “建鼓舞” 是汉代著名舞蹈,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建鼓的本身是舞乐场面中的主要乐器。是击鼓与舞蹈结合一起的舞蹈。有男子双入舞,男、女双人舞,他们双手执“桴”各居鼓的一侧,且鼓且舞,姿态各异,时而雄健奔放,时而轻曼舒展,使鼓声和舞姿水乳般地融合在整个舞乐场面之中,给人以旋律之美、力量之美,鼓舞人心。建鼓是树立在庭院的中间,由基座、长橦、鼓身组成,建鼓上面的装饰,称为羽葆,是由华丽的鸟羽做成。     
       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游戏内容为六博。六博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记载说:“古者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子,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博局计十二个棋子,六白六黑,二人投骰行子,以筹计数,因为是两人下棋,所以称为分曹并进,古代博弈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博专指六博,弈指的是围棋,六博因棋艺简单易学为社会各阶层喜欢,如汉古诗所云:“投琼著局上,终日走博子”。由于六博比赛时往往靠掷采来侥幸取胜的成分较大,不像围棋要靠智慧和思维。博戏输者罚酒,后来演变为“意钱之戏”,有赌博的意思,出现了专门的赌徒,博戏是游手好闲者所为,其“数术浅短,不足可玩”,因此当时就有人反对,所以六博游戏最终没有被流传下来。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同时车马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当时贵族之家热衷于游射田猎,出舆入辇,备具威仪。宝马雕车,簇拥满道。通过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图象资料,可以看出汉代舆服制度和迎候的礼仪。
对于爱情这一浪漫的题材,汉画作者以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有的采用含蓄的手法表现,如鸾凤交颈,龙凤呈祥、双龙穿璧、伏羲女娲;有的直接用写实手法直接表现男欢女爱的画面,如展品的接吻图,男左女右。画师采用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面部刻有正面的眼睛和鼻子,为了突出表现接吻时面颊亲密接触的情景,男女嘴唇刻成侧面的形状,男子舌间伸出、女子张开嘴唇,古代房中术著作《洞玄子》描写了接吻的动作:“男坐女左,女坐男右。乃男箕坐,抱女于怀中……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如同汉古诗描写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其题材内容依据史书典籍中寓意深邃的故事,创作出的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这部分的内容,精心选材,以图说史,阐述封建伦理大义,图谶神权天授之理,其中有孔子见老子、孔子问师、孔门弟子、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秦始皇泗水取鼎等。这些画面大都刻画在祠堂中,有“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一展现其内容吧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5人楼阁 车马出行 人物细部
尺寸:高82厘米、宽251厘米、厚15厘米
棺椁构件之一。画面横向分为三格:左格刻楼阁、人物拜谒;中格刻车马出行,有轺车两辆,一导骑、一从骑,二随从,前面有一人抱盾恭迎,后有一人相送;右格刻两龙,一异兽,建筑人物拜谒,一马二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26盘龙
尺寸:高84厘米、直径27厘米
石柱仅存柱身,柱身上刻龙纹和云纹。据《山海经》记载,龙能登天入渊,行云布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0建筑人物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
尺寸:高90大厘米、宽121厘米、厚14厘米
画面主要刻楼阁建筑,楼阁前面刻车马出行,楼下堂内刻二人六博对奕;楼上刻人物拜谒;堂顶两侧各一羽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2人物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
尺寸:高81厘米、宽81厘米、厚12厘米
画面主要刻二人相互对揖。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3迎宾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
尺寸:高118厘米、宽88厘米、厚8厘米
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常青树,树下各立一只凤鸟;下层刻一官吏跪拜躬迎,一仆人持长戟恭立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6人物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出土
尺寸:高81厘米、宽142厘米、厚20厘米
画面刻一人跽坐,四人拱手拜谒。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8导引升仙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
尺寸:高62厘米、宽263厘米、厚22厘米
画面采用阴刻画的雕刻技法,刻画的是墓主人在方士的导引下央从神的簇拥护卫下,飞升天国的情景。画面主要刻有鱼车、鹤车、龙车、鹿车,并有虹龙、星象蟾蜍、风神、伏羲、女娲等,一派天国景象。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49(下图)河伯出巡
尺寸:高76厘米、宽266厘米、厚15厘米
画面横向分为三格:左格为狩猎场面;中格为十字穿环;右格刻三鱼驾车,华盖为双鱼,车舆上前面为驭者,后面为河伯,车轮为龙首。四周边饰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052建筑人物
出土地:江苏铜山吕梁乡
尺寸:高106厘米、宽92厘米、厚21厘米
画面分为两层:上层主要刻双凤引颈接喙,莲花,异兽;下层刻建筑人物,堂内有二人对饮,堂外有三侍者。边饰刻十字穿环、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 东汉 052建筑人物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53二龙相向
尺寸:高114厘米、宽30厘米、厚70厘米
墓柱。画面刻二龙首尾相对。龙在神话传说中“能兴云致雨,调和阴阳云气”等。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55拥篲侍者
尺寸:高104厘米、宽25厘米、厚18厘米
墓室立柱,三面刻画;正面上刻一人首蛇躯,下层刻拥篲揖客致礼的侍者。左右侧面刻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58执戟侍者
尺寸:高104厘米、宽25厘米、厚18厘米
墓室立柱,三面刻画;正面上刻一瑞鸟;中刻两异兽;下层刻执戟揖客致礼的侍者。左右侧面刻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59凤鸟 白虎 门吏
尺寸:高133厘米、宽28厘米、厚17厘米
两面刻画,正面上刻画凤鸟,中刻白虎,下刻一拥篲的门吏。侧面上刻一人首蛇躯,下层刻拥篲揖客致礼的侍者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0凤鸟 铺首衔环
出土地:江苏铜山柳泉乡
尺寸:残高143厘米、宽203厘米、厚12厘米
画面分两格:上层刻龙、凤、瑞鸟、异兽等;下层刻铺首衔环,常青树。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0凤鸟 铺首衔环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0凤鸟 铺首衔环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1乐舞杂技(此为正面)
尺寸:高109厘米、宽45厘米、厚29厘米
两面刻画:正面刻建鼓舞、蹴鞠、倒立弄丸等杂技表演;背面刻一鹿身上站一神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1乐舞杂技(此为背面)
尺寸:高109厘米、宽45厘米、厚29厘米
两面刻画:正面刻建鼓舞、蹴鞠、倒立弄丸等杂技表演;背面刻一鹿身上站一神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3-065左柱 青龙 中柱穿环纹 右柱行龙
063左柱
尺寸高105厘米、宽32厘米、厚23厘米
墓柱。画面刻一兔,一龙。
064中柱穿环纹
尺寸:高106厘米、宽30厘米、厚25厘米
墓柱 画面刻穿环纹饰
065右柱行龙
尺寸:高106厘米、宽36厘米、厚23厘米
墓柱。画面刻两行龙。龙在传说中“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汉代以示祥瑞。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6人物 柿蒂纹
尺寸:高77厘米、宽182厘米、厚17厘米
画面从左到右依次刻柿蒂纹、齿纹和两位仙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67-069车马出行
067上图
尺寸:高49厘米、宽252厘米、厚17厘米
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珍禽异兽,下层刻车马出行。边饰幔纹。
068中图
尺寸:高46厘米、宽290厘米、厚20厘米
画面刻车马出行。车马出行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反映当时贵族宝马雕车,游猎骑射,人喧马叫的场面。
069下图
尺寸:高40厘米、宽346厘米、厚26厘米
画面左侧一吏抱盾躬身迎接,前有二导骑,后面是轺车和轩车,每车上有乘客、御者,前呼后拥,颇有气势。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068中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068中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068中车马出行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81车马出行图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81车马出行图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81车马出行图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71乐舞 人物 异兽
尺寸:高181厘米、宽114厘米、厚17厘米
画面从左至右依次刻柿蒂纹、齿纹和两位仙人。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77兰锜
尺寸:高139厘米、宽126厘米、厚24厘米
画面兰锜前站立一武士,双袖高巻,一手执钩镶,一手执弓;在其身后置武库,悬挂有囊、铠甲、行军壶、弩,兰锜上置有环手刀、剑、矛、戈、铍、铩、戟、盾牌等各种兵器。墓室中刻画兰锜,除了有震慑鬼魅的作用,也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77-81墓门复原
尺寸:高145厘米、宽180厘米、厚28厘米
由五方石头组成,横楣石为高浮雕羊头,墓门刻有铺首衔环,墓柱刻有云纹图案。东汉时期,有悬挂羊头的民俗,既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悬挂羊头的传统习俗,双有辟邪的作用,又因羊:通“阳”,具有阳气,因墓室阴气太重,需要阳气补充,有祈求墓主人起死回生的意义。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77-81墓门复原之羊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79-080兰锜
左079
尺寸:高150厘米、宽118厘米、厚15厘米
画面置武库,兰绮(古代兵器架)上挂有弩、刀、矛、戟、剑、各种兵器;下刻人物、龙、马。左右边饰十字穿环。
右080
尺寸:高146厘米、宽110厘米、高14厘米
画面置武库,兰锜上挂有环首刀、戟、矛等各种兵器;下面横向分为三栏;刻柱一拄杖的老者;一兽;二人座谈。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89拱形门洞
尺寸:高47厘米、宽171厘米、厚30厘米
墓室横梁。有两个拱形门洞,正反两面有画且相同;中间是熊,两边刻长着翅膀的龙和虎。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1铺首衔环
尺寸:高40厘米、宽230厘米、厚37厘米
画面中间刻有铺首衔环,龙,人首蛇躯。两边分别饰羽人、龙、波纹、菱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1铺首衔环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1铺首衔环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2十字穿环 异兽
尺寸:高70厘米、宽25厘米、厚23厘米
画面上层是鹿、虎、鹤衔鱼;下刻十字穿环。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3珍禽异兽094人物
093上图
尺寸:高47厘米、宽190厘米、厚25厘米
画面刻羽人戏凤,珍禽异兽
094人物
尺寸:高60厘米、宽271厘米、厚28厘米
画面两边刻七人。边饰齿纹、幔纹、波纹、菱形纹饰。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3珍禽异兽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3珍禽异兽细部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70珍禽异兽
尺寸:高100厘米、宽83厘米、厚6厘米
画面刻一异兽,四只瑞鸟嬉戏。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6凤鸟
尺寸:高104厘米、宽53厘米、厚15厘米
画面刻两凤鸟交颈。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7凤鸟
尺寸:高105厘米、宽54厘米、厚16厘米
画面上刻一凤鸟,下刻一树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8建筑人物 珍禽异兽
尺寸:高91厘米、残宽185厘米、厚21厘米
画面上刻行龙,下刻建筑人物。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099异兽 鱼
尺寸:高107厘米、残宽195厘米、厚21厘米
画面分三层:上刻波纹,中刻异兽,下刻鱼。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00白虎 凤鸟
尺寸:高75厘米、宽176厘米、厚20厘米
画面两侧框内刻白虎、凤鸟。边饰幔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02吉祥图 
尺寸:高115厘米、宽32厘米、厚28厘米
三面刻画。正面刻翼虎;百侧刻伏羲;左侧为吉祥图,画面上刻鸡首神人躬立,下刻一回首相望的羊。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在这里鸡和羊刻在一起,寓为吉祥之意。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04大禹治水
尺寸:高49厘米、宽205厘米、厚45厘米
画面从左向右依次刻画历史人物10位,左面刻画帝尧坐在大树下,帝舜躬身拜见帝尧,接着是故事的主人翁大禹,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耒 。画面的右方是大禹的家人送别大禹的场面,大禹的母亲手拿包袱掩面而泣,大禹的妻子怀抱婴儿,后面刻一拄杖老者,此人应是大禹的父亲,曾经参观治水但没有成功的鲧。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06人物
尺寸:高44厘米、宽153厘米、厚30厘米
画面刻五人,左刻人物执斧,右刻人物双手拢袖。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08双头鹰
尺寸:高44厘米、残宽132厘米、厚31厘米
    画面中间刻双头鹰,鹰头相背,鸟嘴微张鸣叫状,右侧刻一龙,张口露齿,体生双翼,身饰鳞纹,昂首挺胸作前扑状。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1羽人饲凤 连理树
尺寸:高113厘米、宽77厘米
画面刻羽人饲凤和连理树。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3二龙穿壁 神兽
尺寸:高63厘米、宽226厘米、厚25厘米
画面刻二龙穿壁和二神兽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4祥禽瑞兽 车马
尺寸:高83厘米、残宽130厘米
画面上刻祥禽瑞兽,下刻车马。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6异兽
尺寸:高60厘米、宽299厘米、厚23厘米
画面刻异兽撕咬嬉戏。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6异兽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8蹶张 异兽
尺寸:高50厘米、残宽107厘米、厚20厘米
画面刻力士蹶张(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谓勇健有力。),两异兽。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20鹿车 龙凤
尺寸:高153厘米、宽110厘米、厚8厘米
画面上刻鹿车,下刻龙凤、异兽。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21人物 凤鸟
尺寸:高142厘米、宽118厘米、厚16厘米
    画面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一层为拜谒;二层为凤鸟,珍禽;三层为人面兽身神人,异兽。中间饰以水波纹。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38人物 双鱼
尺寸:高91厘米、宽88厘米、厚13厘米
画面方框内刻一人物双手高举,两边各有一条大鱼;框上边刻两条相向小鱼。鱼,古人认为鱼产子多,又象征子孙后代繁衍不息,寓意吉祥。

石上史诗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画像石馆 东汉 117人物拜谒 车马出行 十字穿环
尺寸:残高126厘米、宽139厘米
画面分三层:上刻人物作揖拜谒;中刻车马出行;下刻十字穿环。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