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独具风格与价值的邳州汉画像石(作者:李军)

 文化佳园 2020-09-08

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闻名于世的邳州四户大墩子彩陶,色彩绚丽、纹饰精美;戴庄春秋战国时期的九女墩青铜器,器型厚重、工艺精湛、另外就是作为两汉时期的车夫山汉画像石以其数量多、内容丰富、制作精细而独树一帜。

汉画像石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术师主要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上的石刻艺术品。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石的地域广泛,分布区域主要有四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地区;二是苏北、山东皖北地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地区。此外在北京、河北、浙江等地也有零星发现,这些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政治中心。现在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已发现汉画像石一万多块,数量是相当多的。

汉画像石的发展时期是西汉中叶国家最为雄厚的发达时期,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是汉画像石的发展期,东汉中晚期是汉画像石的全盛期,到了东汉末年,战乱局势使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画像石也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全面而迅速的走向衰退。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集萃之地,故人称: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并称为“汉代三绝”,其中汉画像石以其独特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汉画像石正是汉代这种“生不极养,死乃崇丧”风气的产物,在汉代当时人们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为了能够使死者在阴间生活有着落,富裕殷实,实行厚葬,不仅陪葬大量的陪葬品,又把注意力集中在墓穴上,使死者的墓堂永无损坏,石质的墓室结构以质地坚硬,不易风气可长期保存的石室墓逐渐受到重视,并将精美的纹饰图案刻在石材上,这样在西汉晚期,一种新墓葬形式出现了,那就是汉画像石墓。

迄今为止,邳州市境内已发现多处汉画像石墓,出土画像石约100余块,其中主要分布在燕子埠龙村,占城果园白山汉墓,车夫山埠上汉墓等几个经典的汉墓中。现在给大家简单介绍邳州汉画像石墓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车夫山埠上村出土的汉画像石,这座汉画像石墓1998年被发现时就已经被盗,墓室结构被破坏,画像石被拉走,所以也没有发现随葬品,1999年在距这座墓十余米处又发现一座同时期的汉画像石墓,这座墓也是早年被盗,但是墓室结构完整,仅是墓顶结构塌毁,经过考证,早点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共出题画像石21块,为邳州汉画像石墓出土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细,所以最有代表性。该墓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神仙羽人,祥禽瑞兽,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刻画了肩生双翼的神仙羽人,青龙,白虎,朱雀,熊等形象。其中有一块宽2.98米,高0.55米,可谓鸿篇巨制,整幅画面禽兽相戏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活色彩,也是该墓最精彩的部分。这两座墓都是由前室左右耳室及后室组成,这种墓葬结构在徐州地区东汉中晚期画像石中最为常见的形制,为浅浮雕技法,也是这一时期最为常见的雕刻技法,与阴线刻技法相比,减少了装饰性及“画”的感觉。立体感,真实感更强,特别是对细部的描绘。从人的五官,衣服的纹路及凤鸟的羽毛,马的鬃毛都刻画的极为细致。由于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资料,只能以其他方面对墓主人的身份进行考证,前埠村东约3公里中运河东岸的梁王城遗址为汉代的武原县,所以这座墓葬与武原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墓内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看,汉代的车骑出行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画像内容为一马驾的一辆车,车前一骑马导从,车后一步行随从,反映墓主人的身份为二百单左右的官吏或较为富裕的地方豪强地主。所以从汉画像石的“车马出行图”对我们了解汉代的官位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从这座墓的画像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宴饮游园等,二是反映仙界的真禽异兽,另外还有一些装饰性的几何图案,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主要在墓葬前室,后室主要反映仙界的内容,前堂后寝是汉代最为常见的墓葬结构形式,在西汉大型墓葬中前室往往出土宴饮歌舞的酒器,乐器,到了东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分工就没有这么细致了,前堂就主要集中了生前的各种生活场景,画面。陪葬品有鸡鸭猪狗到炊饮用的灶,盘,勺,杯,到仓,井,磨等,除一些贴身的小件器物外,如:铜镜、铜剑、玉器配饰等。所以前室反映墓主人的生前生活缩影,但同时升天成仙的观念在汉代极为流行,成仙者不仅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可以有三山,栖昆仑,出入天门,居处天界.因此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无不追求“成仙升天”,后室为墓主人棺椁所在,所以这里就是墓主人幻想的仙界,在其看来,人死不仅仅是肉体的消亡,二是灵魂不灭,哪里的仙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珍禽异兽在天上自由飞翔,充满欢快想和的气氛

这座墓的艺术手法来说画面采用分格的结构图方法,一般上面为天上,下面为人间,这样就把幻想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所以画像石就有学者形容是“会说话的石头”。

从车夫山汉墓精美的画像石来看,埠上画像石墓为东汉时期墓葬的代表,为研究东汉画像石墓的形制结构,画像内容与位置关系及汉代人的思想观念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说车夫山的汉画像石也是邳州乃至徐州地区的东汉中晚期鼎盛时期墓葬的代表。

另外介绍一下燕子埠龙村汉墓,龙村汉墓为一阴线刻画像石,有画像石九块,现存七块,总体结构布局保存完好,但是该墓早前被盗,但依然在填土中出土有珍贵的文物“鎏金铜人镇”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邳州博物馆,画像的内容是描写墓主人生前奢侈生活及驱害避邪,企图长生不老的画面,如亭台楼阁,宾主宴饮,舞乐百戏和四灵图等,另外最珍贵的实在后室横额上还刻有一块墓志,全文共109字,分11行,隶书,字体端正,有力,墓志记载墓主人缪宇为彭城相,相如太守,卒于和平元年七月七日,葬于元嘉元年三月三十日,该墓志铭为我们提供了墓葬的确切的建造时间和墓主人身份官职,为我们推断本地区画像石墓的形制和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很可惜的事这块墓志铭后来被盗,至今没有下落。这座墓画像石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画面内容丰富,多为鸿篇巨制,其中一幅画像石内容对弈图,庖厨图,舞乐百戏图,戈射图四幅画面组成,其中对弈图居于整幅画面的中心位置,整幅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反应了墓主人对生前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的留恋,以及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

还有位于占城果园的白山汉墓也是由于早年被盗,随葬品尽失,画面内容有车马出行,宾客宴饮,舞乐百戏,铺首街还和纺织图,其中的纺织图尤为珍贵,现存徐州汉画像石棺,这块纺织图反映汉代纺织业生产基本状况,经过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另外,在我们邳州还出土了一些以银杏为题材内容的画像石,画面刻有两株遥相辉映的银杏树,银杏树自古就有九州神树之称,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在画面上两树之间刻有四人,似在拜树,这样刻画的设计说明银杏树在汉代作为多子多福的吉祥树,另外银杏树生命力顽强,被赋予“活化石”之称,所以也是人们崇拜银杏树的重要原因。

总之,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民间艺术家在石面上创造出来的艺术佳品,作为中国汉代画像重要组成部分的邳州汉画像石,因其题材丰富风格质朴典雅而独树一帜,为我们研究两汉文化提供详实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