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白术附子汤“有关的文献报道

 Little Ripple 2014-11-01

百科词条:白术附子汤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3:25:11)[共501字]

摘要:《金匮要略》卷上: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6克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摘录《金匮要略》卷上《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茯苓>>>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卷二湿症]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之病。大便坚。小便利者。 白术(二钱)泡淡附子(二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 《医方简义》 清 王清源 公元1644-1911年

  • [正方]白术附子汤

    白术(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缵论》 清 张璐 公元1644-1911年

  • [祛寒之剂第十]白术附子汤

    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甘草(一两)附子(一枚。炮)每服五钱,姜五片、枣一枚,煎。 此足太阴、少阴药也。喻嘉言曰∶肾气空虚,外风入之,风挟肾中阴浊之气厥逆上攻, 头间 附子 矣。 本方加桂枝,不用姜、枣,名甘草附子汤(仲景)∶治风湿相

  • [卷一痉湿病方]白术附子汤

    附子白术生姜甘草大枣 《金匮方歌括》 清 陈念祖 公元1644-1911年

  • [卷之三茯苓四逆汤]白术附子汤

    近效名术附汤即四逆汤去干姜加白术(二两)姜枣煎服治证同前但大便坚小便自 《祖剂》 明 施沛 公元1368-1644年

  • [卷第三伤寒中暑附]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恶风多汗食不知味不呕不渴体若薰黄风虚眩冒 白术(四两)附子(三个)甘草(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鸡峰普济方》 宋 张锐 公元960-1279年

  • [大便门泄泻论治]白术附子汤

    治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白术(二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一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候。 《严氏济生方》 宋·宝元 严用和 公元1253年

  • [卷三祛寒之剂]白术附子汤

    白术二两甘草一两附子(炮)一枚 每服五钱。姜五片、枣一枚煎。 此为治肾风之药,肾为水脏,得火则平,而浊阴退所矣。若肝风头眩,则当用养血之剂。 误用此方,则风火相搏,而病益剧,不可不知也。 《医方论》 清 费伯雄 公元1865

  •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白术附子汤

    ;或多溺足下痛,不能 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阴阴而痛,或妄见鬼状 ,梦亡人,腰背,胛眼,腰脊皆痛. 白术附子(炮,去皮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半夏( 汤洗)茯苓猪苓(去皮)半两泽泻肉桂四钱,右锉如麻豆 大,每服半两,水三盏

  • [卷之四平胃散]白术附子汤

  •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方证特征

    关节,是使用附子的指征。腰腿沉重酸楚是因为有内湿之故,所用用白术逐水气止疼烦。另外,大便干结也是白术的主治证,笔者观察到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均有大便干结的现象,用大剂量的白术之后,腰痛和便秘均能得到改善,该现象可以作为“去

  • [卷二痉湿病暍脉证并治第二]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半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一两半大枣( 擘)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 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 风湿相搏,骨

  • [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湿证]湿证论列方

    八七)麻黄加术汤(散二)平胃散(和十七)茵陈饮 (新寒八)桂枝附子汤(热三十)五积散(散三九)六味丸(补百二十)防己黄汤(和一 七六)胃关煎(新热九)佐关煎(新热十)白术附子汤(热二九)圣术煎(新热二五)渗 湿汤(和一七四)大厘清饮(新寒

  • [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泄泻

    类。) 胃苓汤 治伤湿泻。每服二钱,苏叶三皮、食盐少许调,热服。 白术附子汤 治肠胃虚,受湿,肠鸣泄泻,自汗。 白术(二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煎

  • [卷十四]肩背痛门

    (保元 汤下)羌活胜湿汤(湿门) 消风散(咳嗽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当归拈痛汤(湿门)神保丸(伤饮食门) 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 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圣愈汤(保元汤下 )当归龙荟丸(伊芳尹

  • [卷十四]臂痛手痛门

    (平胃散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指迷茯苓丸(二陈 汤下)二陈汤(方祖) 薏苡仁汤(中风门)近效白术附子汤(术附汤下)十味锉散(四物汤下)加味逍遥散(虚损 门) 《张氏医通》 清·康熙三十四年 张璐 公元1695

  • 伤寒耳聋证(五十九)

    汗惊悸。必汗过多所致也。仲景云未持脉时。令病患咳。而不咳者。两耳聋 无所闻也。所以然者。因重发汗。虚。故如此。病家曰医者尝大发汗矣。遂投以真武白术附子汤 辈。数日。耳有闻而愈。 《伤寒九十论》 宋 许叔微述 公元960-1279年

  • 腿痛

    暖,当予温散,用白术附子汤、舒筋三圣散等方;因于湿热者,腿痛或上或下,或红肿,或热,小便黄赤,亦清热化湿,用当归拈痛汤等方;湿痰流注于经络者,症见腰胁有块,两腿交替疼痛,痛无定处,泛恶眩晕等,宜燥湿化痰,用二陈汤加羌活、白术等;肾虚风袭者,

  • [卷之五十六心痛门]治法

    甘草缓其寒热之势。凡心痛用栀子并劫药,止之后又发者, 前药必不效,以玄明粉一服立止。气实者用牡蛎粉一二钱酒下,客寒犯胃者,白术附子汤。 温饮响声而痛者,小胃丹下之。食积急痛者,备急丸。 《古今医统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 《金匮要略》湿病学习体会

    立法严谨,用药精专。以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为例。三方的治疗作用主要取决于桂枝、附子、白术三药间的配合。其取舍之理,原文所述不甚分明。笔者认为附子配桂枝,其温阳作用偏表,温经散寒,使湿从表解;附子协白术,温阳作用偏里,助里阳以化

  • 《金匮要略》湿病学习体会

    立法严谨,用药精专。以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为例。三方的治疗作用主要取决于桂枝、附子、白术三药间的配合。其取舍之理,原文所述不甚分明。笔者认为附子配桂枝,其温阳作用偏表,温经散寒,使湿从表解;附子协白术,温阳作用偏里,助里阳以化

  • [补遗内伤似外感证]末传寒中病

    也。大抵肾与膀胱经中有寒。元气不足者。皆宜服之。于月生月满时。 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时分。 【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苍术陈皮 浓朴半夏茯苓泽泻(各一两) 猪苓(半两)肉桂(四钱) 上十味锉。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

  • [卷之六]肩背手臂痛论治

    痰汤加姜、炒白术、姜黄、木香。中脘 停痰伏饮,脾不能运,臂战不举,脉来沉细者,指迷茯苓丸。挈重伤筋臂痛,宜和气调血,十全大补汤。血 不荣筋者,四物秦艽汤加玉竹。手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白术附子汤。 手肿痛连

  • [卷十六祖方]术附汤

    。加甘草助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故大 便虽坚。法无下夺之理。 附子汤(玉函)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脉沉身体骨节痛。 术附汤加茯苓、白芍各一两。人参六钱。 真武汤(玉函千金名玄武汤)治少阴下利腹痛。或咳呕。小便不利。 术附汤本方白术六钱。附子

  • 气治法

    而邪气消矣, 方用 人参 白术 麻黄 半夏 甘草( 各壹钱) 柴胡( 贰钱) 白芍( 叁钱) 水煎服。 推而广之,治气非一条也, 气陷补中益气汤可用, 气衰六君子汤可采, 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可施, 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 [卷五诸痛门]腿痛(大股痛)

    细。除风湿羌活汤。脉沉。白术附子汤。肥人。导痰汤加减。湿热者。痛 自腰胯以至足胫。或上或下。或红或肿。小便赤涩。脉濡大而数。当归拈痛汤。流注者。郁痰留 于腰胁有块。互换作痛。恶心头眩。脉沉滑或弦。二陈汤加羌活、白术。阴虚者。肌体羸瘦。足

  • [卷十四]腿痛门

    仁(七个。研) 水酒各一升。煎八合。食远热服。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舒筋三圣散(中风门)除风湿羌活汤(湿门)白术附子汤 (术附汤下)导痰汤(二陈汤下) 当归拈痛汤(湿门)二陈汤(方祖)虎潜丸(大补丸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崔氏 八

  • [卷上补可扶弱]桂附地黄丸

    补肾气。而其妙则在于利水。凡肾中之真水不足。真 火衰微者。其溺必多。二方非补肾正药。不可因薛立斋之臆说而信之。近效白术附子汤。极 佳。其方列于热剂。宜细玩之。○肾气丸。金匮要略凡五见。一见于第五篇。云治香港脚上入 小腹不仁。再见于第六篇。

  • [卷三]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恶寒,脉沉者。 附子(二枚,生)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此仲景温补之第一方,乃正治伤寒之法,为少阴固

  • [卷一]白术

    为治呕吐之专药,方有生姜无半夏者, 以渴忌半夏也。白术味甘多脂,原能生津,观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之治大便硬可见。然其 性燥,用于有水湿之证,诚能使脾运而津生。若阴虚津枯,责效于白术,则白术谢不敏矣。 术之或去或加,见于理中丸者为多,欲明用

  • [喘症门]气治法

    足而邪气消矣。方用∶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 水煎服。 推而广之,治气非一条也。气滔∶补中益气汤可用;气衰∶六君子汤可采;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可施;气 虚∶则用四君汤;气郁∶则

  • [正方]附子汤

    二两)白术(四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酒洗)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或问附子汤与真武汤。只互换一味。何真武汤主行水收阴。附子汤主回阳峻补耶。盖真武汤内生姜佐熟附。不过取 辛热之势。以走散经中之水饮。附子汤中人参

  • [卷十二湿证治法]解表之剂

    主之服后其人如冒状勿怪 甘草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 衣或身微肿痛者 甘草(炙四钱)附子(三钱)白术(四钱)桂枝(八钱) 上咀水煎金匮减桂枝加生姜大枣名白术附子汤 按此一方足太阳例药解肌之剂

  • [上卷温剂]甘草附子汤

    (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胜,治宜两顾。白术、附 子顾 解也 《绛雪园

  • [卷之二草部一]术

    白术一两二钱五分。牡蛎()三钱。防风二两五钱。研末。每服一钱。治虚 汗 少气。 白术黄芩汤。白术一两。黄芩七钱。甘草三钱。分三服。煎。温服。治痢后调和肠胃。 白术黄汤。白术二钱。黄三钱。防风一钱五分。水煎食前服。治虚汗。 白术当归丸。白术

  • [上卷温剂]附子汤

    附子二枚(生用,去皮)茯苓三两白芍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附子汤,少阴固本御邪之剂,功在倍用生、附,力肩少阴之重任,故以名方。其佐以太、 厥 开 生 君 其

  • [卷四]附子汤证

    寒者,俞气化薄,阴寒得以乘之也。此阳气凝聚而成阴,必灸其背俞,使阴气流 行而为阳。急温以附子汤,壮火之阳,而阴自和矣。 附子汤∶ 附子(二枚,炮)白术(四两)人参(二两)芍药茯苓(各三两) 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伤

  • 金匮要略注释

    证治第二 栝蒌桂枝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防已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 滑石化赭汤 百合鸡子黄汤

  • 活解金匮要略

    医医案歌诀——麻黄加术汤痉湿蝎病脉证原文栝萎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防已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虎人参汤一物瓜蒂汤译文方剂趣记图解——大承气汤本节表解名医医案歌诀——防已地黄汤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原文

  • 金匮要略——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防己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百合知母汤 滑石代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