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期间,怎样在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或者研究方向进行科研?

 pgl147258 2014-11-02

【尹章琦的回答(31票)】:

如果没有太多的科研经历的话,可以选择一条捷径:把这个领域最牛的几个组摸清楚,把他们的论文都读一遍。尤其是这个领域开拓性的论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再读读相关的综述,于是就算是入门了。但要在前沿中做工作还不够。你得了解大家目前都在关心什么问题,可以去读读大牛们最近在做什么工作,得去开会,听大牛们讲他们最近的工作。一句话,跟随大牛的脚步。

补充:@孙尉翔 对有关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做研究说得很靠谱。这是做研究的正途。如果只一味地跟随大牛的脚步去做工作,那么你做的工作只能是二三流的。当然,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做二三流的工作并不可耻,因为这是必须的科研训练。但是如果你想做出一流的好研究工作,就必须要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路。作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博士生,必须在跟随大牛脚步的同时,包含有一颗超越大牛,摆脱大牛思路束缚的雄心。根据我与同事朋友的交流体会,要做一流的研究,必须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问出最深刻问题。要把你的思考推到极致,给出前人没有想过的思路,告诉同行这里有一块富矿值得挖掘。做出了一流的工作,意味着只有你将由此成为某个新的研究方向乃至研究领域的创始人。

知乎用户的回答(31票):

科研是为了know why。所以一定要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已经有答案了,你就没必要做了;这个问题如果还没有答案(也就是还没有人做过),你还要考虑它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你花功夫回答了它,也难以受到重视。又重要又还没答案的问题,当然也是很少见的。按常理来讲,既然重要,很多人都会想要知道,做的人就会多,答案很快就会出来,人家都比自己聪明。

以上是简要地概括所有科研工作长期面临的境况。如果你不光只是读个博士,而是希望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你首先要认清这一境况,并且找到你自己的应对之道。

@尹章琦 老师是很有发言权的,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就很出色。他选择了一个学界最热门的领域去钻研。尤其是他说的参加学术会议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术会议上透露出来的风向是最新的。学术界的新人更要经常地参会,一方面了解各种动向,另一方面也是让同行认识你的重要场合。对你知根知底,遇到你投的稿件,审稿也会更加公平,等等。

但有时我们看到别人这种情况,也要进行分析。人并不总是能事先很有计划地做出如此“正确”的选择的。有可能留学的导师恰好引领学界的潮流,他做什么什么就火,也就是所谓的“大牛”。而且,很多在正式独立从事科研之前,往往不止有博士的经历,还会有一些博士后或者企业的经历,见多识广,不是说谁刚一读博士就都选得对的。有很多课题组学生进来前就商量好了,做导师的课题。自己的想法不能偏离太多,不是完完全全的自由探索。这些情况,也是先要认清的。

以上我把情况都介绍差不多了,再回答问题。我认为,博士期间完全没必要太听风就是雨地找“新领域”,而是要打好一个整体、综合的基础。寻找问题不是不需要,但要先学习按照“正途”去寻找问题。

想要提出新问题,首先别人知道的你要都知道。这往往是很多学生忽视的部份。也就是说,你要做的不是天天苦思冥想去想idea,而是翻开教科书一页页地啃,阅读大量的paper。如果你是“科班出身”,(也就是说,正统物理系、化学系等理科,而不是什么食品、材料、环境等工科),你的理论基础覆盖是比较全面的,你只需要选学一些研究生课程进行深化,找相应的教科书自学。否则,你还要去学习人家本科已有的理论知识。其次,就是要大量阅读文献。人家写的综述只是一个开始,你必须按照你产生的疑问去阅读原文。读书和读paper这两件大事是缺一不可的。我看阅读量一定要上去,这其实是跟你所处的学术界亲密接触的一个过程,读多了,你才能摸清这个圈子里的人背后的旨趣、气质、动机、倾向是什么,你想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是圈子里的人会感到有趣的事情。

当你把已知的都了解了之后,你还不知道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大家还不知道的事情了。这时你就可以自由的去设计实验,如何回答你的问题。这是就是另一个任务了。一般来说,人的原始想法都是独特的,但如果是受过大众的影响,你就总是往人家的兴趣那儿想。所以,如果你没有基础理论,只靠天天读paper来了解一些最新的“做法”和“说法”,你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些东西的组合。只有你已经打好深厚的理论基础,你面对任何体系才能从最原始的first principle出发去演绎,你思维的路径越长,越会打上你个人特色的烙印,出来的问题就会越脱离大众;同时由于你总是尝试first principle出发,你看问题比别人更本质,你的问题也会更fundamental,提高你整个研究的档次。我想这是没有发文章压力的博士期间最应该尝试去够碰的理想,坐坐冷板凳,先把素质提高了,将来还可以做博后“转运”嘛。等到你出来做老师了,有publish or perish的压力了,你可能再去想有什么热门花哨嘲流的东西做做。这就要多开会了。

【Chen Shen的回答(1票)】:

谢谢邀请。我仅仅对自然科学科研有所了解。

在自然科学中开始对新领域的研究,第一步是要具备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这点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尤其是综述——做到。但不做不行。综述涵盖了这个领域的基本研究思路和脉络。综述往往提到该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论文和成果,阅读这些论文和成果则对具体的研究方法有了更多地了解。

通过这一步,可以明晰自身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减少“走火入魔”的可能性。

第二步是要对这个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有所了解。要了解原理。新兴的研究领域,很多方法往往不完善,就有很多研究者跟风研究。如果对研究方法不了解,只关注结果,往往难以批判性的阅读文献,以及在未来审视自己的研究成果。

思路和方法是我所认为进入新领域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匿名用户的回答(1票)】:

开玩笑的讲,大部分人的博士研究(博士论文)无非是下面两种思路:

1、用原方法研究新领域(换点新数据)

2、用新方法研究原领域 (换个新模型)

如果是新方法新领域,嗯,优秀论文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daisy的回答(1票)】:

这种问题都要问别人,还是别读博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31票):

谢谢邀请。仅就科研回答,人文类不熟。

如果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或者课题,比如从湿地生态转到草原生态,都是很简单的。所有做过几年研究的人,都应该有类似经历,谁都不能一个方向做一辈子。同一领域的不同研究方向大有共通之处,转换方向并不需要从头开始,只需要从阅读文献开始即可。找到新方向的综述性文献及有代表性的论文,多读几篇,让指导老师帮忙确定个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可开始做研究了。从转方向开始到有初步研究结果,一般也就平均两个月。

如果是新的领域就比较麻烦,比如从生态研究转到细胞生物学,就比较难。通常这种情况是因为换了导师。这种情况,只有从头开始,先补习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如果学校有类似课程,可以选上;或者现在网上也有许多中英文的在线课程),再读文献。如果你之前就对新领域有初步了解的话,从转过来到有初步研究结果,平均大概两三个月到半年。如果完全没有基础的话,就慢慢来吧,在新领域发表第一篇论文应该比你硕士期间在之前领域发表第一篇(同样水平的)论文要快,因为你已经有了科研基础。

【张旭的回答(0票)】:

研究总是有传承性,要想走得相对比较顺畅,就要利用好组里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所以,来到组里后,先跟实验,熟悉环境和优势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担心自己刚上手的项目太小太简单,关键是要完整的做完一个项目并发表,都走完一遍你会发现很多可以深入或者扩展的项目,或者发现你真正想做的方向,这个比起你自己刚开始的时候要好很多。这是说的脚下该如何走,这段话,字句都是自己在纳米中心硕博期间血泪的教训。

剩下的,人还是要不断的抬头看看风景,望望要去的远方的。借用@尹章琦 老师的原文,跟随大牛的脚步。这一点,永远不过时,在大牛的光环下,会有加成。信大牛,有paper.

【匿名用户的回答(0票)】:

楼上精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