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捷】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欺负行为

 小林个人图书馆 2014-11-02

 

原创:爱灵心理咨询师 程捷

欺负行为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孩子中,虽然在更早的时候,就有各种小团体的雏形,但到了青春期,小团体会更加明确,会在孩子的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孩子们都在各种小团体中为自己争取更高的位置,以及更大的影响力,欺负行为可能发生在团体内,也可能发生在团体之间。

比较严重的欺负行为,也许不会经常发生,也许发生后能迅速引起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关注,但有些更小规模、更隐密的欺负行为,是广泛地发生在各所中小学的。这些小型欺负行为,也许没有明显的暴力、没有破坏环境和物品,可能只是:会让人痛的推搡、强迫地让人服从、让人感受到羞辱的玩笑……但是却可以让被欺负的孩子很难受,并且日复一日地反复承受这种精神上的煎熬,一旦这些行为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欺负行为了。

 

欺负人的孩子,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强壮的,通过武力制服别人,达到解决问题和确立自己地位的方法,然后获得更多利益;一种是头脑很聪明的,善于发现并利用别人的弱点,通过言语攻击或各种威胁达到离间别人的关系、打击别人自尊的目的,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好处。不管是哪一种,这类孩子的内心实际是非常脆弱的,缺少温暖的、被关爱的感觉,也不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所以他们不会用友好的方式与人相处,因为在他们内心的感受和经验中,只有强与弱、控制与被控制,想要不被伤害,就必须把别人压制住,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自己是强大的。

一些研究表明,有欺负行为的孩子,通常与父母有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父母较严厉,家庭成员之间比较有距离感,很难真正交流,家庭内存在着各种问题,学校中出现的欺负现象很大程度受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且这些暴力行为会发生代际传递。

 

被欺负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类型,大部分的孩子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被欺负,只要不是经常发生,好好地陪孩子谈谈心可能都能帮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段困难。但有一小部分孩子,会经常或长时间地被欺负,这就不是谈谈心能帮到孩子的了,经常被欺负会让孩子感觉孤立和绝望,这些孩子也经常会对父母隐瞒,因为他们自己觉得羞愧。这些孩子通常对自己感觉不够好、不满意,他没有力量保护自己,不敢拒绝别人的伤害。一旦被欺负的情况反复发生,他会对自己形成歪曲的观点,觉得就是自己不好,才发生了这些事。而在长大之后,就算能够忘记这些事情,那些强烈的愤怒、羞耻、孤独及对自己的不满,也会深深地埋在内心,会经常以不可察觉或失控的方式出现在生活、工作,以及各种关系中。

研究表明,这些容易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警惕、安静,很多母亲对孩子过度保护,亲子关系或家庭关系过度亲密,由于过度自责,孩子们常常会把那些羞辱藏在心里,让父母无从得知。

 

当学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们最寄予希望的就是老师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孩子们希望老师这个人是可以绝对公平公正的,明察秋毫、明辨是非,充满正义的力量,能够消除这些欺负行为。

但在现实中,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渴望与恐惧,他可能就是做不到孩子们所期望的那样,比如:他可能也会害怕被伤害,不敢卷入;他也可能害怕得罪那些欺负者的家长;他也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班级的和谐外表,而尽力否认班上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他还可能根本无力面对这样的冲突,就想着赶紧把这几年带完,把孩子们送走就好了……这些情况都很常见,如果老师本人不寻求帮助,那么事情就不会得到改变。

于是孩子和家长都很容易被激发出对权威的失望和愤怒,你怎么能这样!你难道不该……吗!这一类对权威的失望与愤怒,也广泛存在于大人的世界里,在职场中、在家庭中。这些情感也是正常的,但要努力去理解、接纳和疏导,发展成过激行为。如果这些失望与愤怒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在内心留下不满,随着欺负行为的反复发生,可能会酝酿出恶性事件。

如果老师确实不具备处理这种事情的能力,非要逼他能去处理并处理好,也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吧。

于是,回到我经常探讨的角度:家庭。

 

家长能在这样的事情里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第一要考虑的当然是身体上的安全,而在内心情感方面,想让孩子尽量少受伤害,可以从两个层面尝试:情感层面,行为层面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情感层面。

作为家长,我们在看到孩子经历这样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我们会被激发出怎样的情绪与冲动?愤怒,想冲上去揍对方一顿,敢让我娃受委屈,我**你全家;恐惧,这种人惹不起,可别招来更大的伤害,咱们还是躲吧……愤怒与恐惧,可能是最常见的反应了,有这种情绪反应很正常,但如果我们自己的这些情绪,没经过理解和消化做出过激的行为,那不但帮不了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困扰:你可能会扩大了孩子原有的愤怒,或加深了孩子原有的恐惧,这会令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没有掌控感,并对家长的不稳定感觉到失控的恐惧,这些再次引发出的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会很容易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可能有骄傲,也可能有羞愧,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的事情上被引发强烈情绪,那父母也许需要先解决自己的心结,然后才能稳定地面对孩子的事情。

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稳定和坚定先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仅是事情的过程,还有孩子情绪感受的变化,尽可能让孩子多说,说透彻,这样的语言表达的过程,本身有缓解情绪的作用。

然后,父母被激发出强烈情绪感受的同时,还能保持理智思考,在认可孩子的感受的同时,让他体会到“天不会塌,我们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氛围,能帮助孩子内心安定,在情绪得到释放和理解之后,就能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了。

处理情绪的关键,是言语化。让孩子尽量地表达,不去否定他,情绪本身是不会伤人的,让孩子尽可能地说、释放,给予一些理解,帮他把那些强烈而混乱的情感,用言语的形式表达清楚,就像给某个段落做个标注,这本身就能有效地降低情绪的强度,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肯定他那些情绪的存在是正当的。

比较成熟的心智化水平,是能够在持有情绪的同时,不被情绪淹没,还能保持思考。

然后,才是行为层面

这一层面的任何引导、建议,只有在情绪平复之后,孩子才可能听进去并采纳。具体做法,因人而异。你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比如:是否需要你出面、出面是找欺负者还是老师、不用你出面孩子自己准备怎么做、要你出面的话需要你怎么做……当然你也会有你的权衡,你的权衡也尽量跟孩子诚实讨论,你的权衡配合孩子的需要,也许就是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做法了。

最后,可以通过一些假设,引导孩子了解到,他的选择可能会有些怎样的后续发展和后果,协助他一起做出最适当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