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酒趣事

  清泉 2014-11-03

懂得酒文化的人都晓得,酒,是粮食酿造的,是好东西。历史上中国社会处在底层的人很穷,老百姓要想喝上一杯酒很不容易。尤其是一些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地方,老百姓把酒看得很高贵。因此有些流传很久的规矩:比如有的地方,主人端着一杯酒到你面前喝一杯,你一定要喝三杯;主人端着酒瓶到你面前,他不喝,你也要喝一杯。这种规矩反映:酒,是好东西,是高贵的,主人舍不得喝,让客人喝。主人少喝,让客人多喝。千万别把酒糟蹋了。
   中国的酒,相传是大禹时仪狄发明的。大禹喝后觉得很好,但从此他就不喝酒了,并且疏远了仪狄。大禹预言,后世必有人因为喝酒而误事、犯错。
   喝酒使人胆大豪迈,关公斩华雄、武松醉打景阳冈上的老虎……然而,酒后胆子虽大,心却不细,往往误事。

称呼庸俗化,污染了社会风气   


称呼是思想作风和社会关系的折射。把机关的第一把手称呼为“老板”,反映的是政府内部关系的市场化,同事关系的雇佣化;把机关单位的领导称呼为“老大”,反映的是政府内部的江湖化,上下级关系的人身依附化;政府机关的同事称“哥们”、“兄弟”,反映的是宗派意识、帮派意识。
    政府部门称呼庸俗化,是慢慢蜕变的。对领导的尊重,对上级的服从,直接在称呼上体现出来,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如今,不仅下级对上级喊同志“叫不出口”,就连上级对下级也时常难于启齿。把生意场上“老板”称呼,江湖圈子的“老大”称呼搬到机关单位成为庸俗的称呼,慢慢地腐蚀了政府部门,反过来又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大红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毛主席把四两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尼克松对泱泱大国之小气心生疑窦,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周总理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他指着精美的茶罐子说:“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总产量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尼克松听后,会心地笑了。他这才知道大红袍茶是珍稀的名茶。

洗茶的原因和来历 
“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可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能够很快感觉到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有趣的宝塔茶诗

唐代诗人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曾写过一首饮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现抄录如下。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种诗的形式在古诗中比较少见。宝塔诗为一种杂言诗体,原称一字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形如宝塔状。元稹这首宝塔诗概括了茶的品质、功效,并描述了饮茶的意境,烹茶、赏茶的过程。全诗构思巧妙,叙述自成一体,是茶诗中难得的有趣的佳作,耐人寻味。

 名人饮茶趣闻乐事

板桥借茶讥住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次路过一家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又见他相貌平平,便随口说了声“坐”,对侍者说了声“茶”。交谈中发现郑板桥谈吐不凡,敬意油然而生,于是改口说“请坐”,吩咐侍者“奉茶”。后来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慌忙改口说道:“请上座”,喝斥侍者“奉好茶”。待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他题字留念。郑板桥不假思索地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座;茶,奉茶,奉好茶”12个大字。住持本是满心欢喜,看了题字后,才知被讥讽了,感到十分惭愧而无地自容。
 
鲁迅妙论茶功夫
 
  鲁迅先生喜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茶。他客居广州时,曾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他对品茶有独到的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