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chael Kenna:简约而精致之美

 水共山华 2014-11-03

30 16:22:49 | 文章来源: 现代摄影网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生于北英格兰的工业城镇,父亲从事建筑业,因而家中的工具房与周遭环绕的工厂,对他尔后的暗房作业与工厂的取材有决定性影响。他高中毕业后曾经进过艺术学校,也念了三年摄影学校,但对他启发最大的似乎是后来移居旧金山与之有师生之谊的女摄影家Ruth Bernhard。


 

    Ruth在美国当代摄影界有颇高的地位,她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柏林艺院毕业后移来美国,与几位世纪摄影大师都有过从,后在好莱坞执业人像摄影,更以人体作品享誉全美。迈克尔在她的Studio当了七年助手,也足足洗了七年的黑白照片,他对 Ruth的黑白鉴赏力赞誉有加,推崇备至。而Ruth早年是追随Edward Weston起家的,她的黑白功力想必也是得自于Weston的真传。

 


 

    从这样的谱系看下来,迈克尔虽是英国人,却与美国一脉相传的摄影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他的暗房或几何构图美学,均属其来有自。他所推崇的另一位大师为同属英国人的 Bill Brandt,Bill为摄影史上的巨匠殆无疑义,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与迈克尔也有同乡之缘,就摄影风格的追求上,也有相似的趋向,也难怪迈克尔曾经多次重寻Bill走过的足迹,拍摄他所拍过的景物,向他致敬。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自述童时曾以担任牧师为长大后的志向,可见他幼时信教的虔诚,这一点其实从他作品的极简可以联想某种宗教性的存在。而英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也对Michael的创作气质有濡染之功,英国的多湿、凝重的气氛,神秘而如梦的感官,都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这是美国摄影家所无法企及的。

 

 
    迈克尔也自觉自己的作品可以譬喻日本的“俳句”,取其简约而精确之美,这是相当切合的道断。英国与日本同属岛国,与大陆若即若离,相似的国土面积、人口与相似的温带气候,都导致了某种联想,这也令人想起陶艺家滨田庄司与Bernard Leach的浓厚友谊,两位大师创作风格的彼此交融也在上个世纪写下了佳话,显然英国与日本确有某种相似的属性。迈克尔前后去了八趟日本,似乎对日本情有独锺,这也可以从他近期的日本作品中见出真彰。

 

 

    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创作上最大的特征在于夜间摄影,而且持之不辍,得到甚大的突破,这在摄影史上是鲜见的。他的夜间曝光时间从30秒至11个小时不等,足见这种长时间曝光的作业方式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而且颇能掌握。但另一方面他却又重视摄影的偶发效果。

 


 
    他自言并不在乎摄影的器材、材料,甚至连自己镜头的牌子也说不清楚,底片的选用也随遇而安,到了日本用Fuji,到法国用Agfa、Kodak、Ilford,完全没有材料上的成见,端看地域的方便。

 

 
    这种态度与他作品的结果是一致的,譬如那些飘荡无确的云彩、朦胧的水流,都不是光凭技术上的精确侦测便可以达就,而是需要某种如诗的想象力和对于意境的捕捉,靠的是灵验而非经验,更非技术的Data,这和一般实事求是的摄影态度是很不相同的,也似乎逆反了某些大师的理论。但摄影的结果说明了一切,世上并无绝对的理论与绝对的真理,由此可解。
    

    迈克尔迄今也还在使用传统的材料,对于数字工具一无兴趣。他说他并不反对别人使用数字工具的得心应手,但他自觉对数字并无感觉,至少现下仍无转换数字的念头。若以长时间曝光的特性而言,数字机具目前确实仍难与传统底片相抗,那不是工具上的竞争,而是基本思考上的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