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

 军639 2014-11-03

一、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不是商品 。

7、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

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10、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4、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7、股份公司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本身并不表明所有制的性质。

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0、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C)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
(E)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E)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A)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
(C)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表现为维持劳动力自身和家属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及教育费用
(E)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B)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
(D)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
(E)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7、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E)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生产劳动是指:
(A)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
(B)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C)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D)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E)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

9、剩余价值:
(A)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B)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C)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D)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
(E)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10、资本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一个历史的范畴
(C)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D)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E)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

11、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D)垫支性、增殖性和运动性
(E)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12、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A)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B)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C)压低工人工资
(D)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
(E)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提高的结果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
(D)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E)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15、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E)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
(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E)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7、工资:
(A)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
(E)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8、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A)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
(B)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C)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
(D)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E)研究企业内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

 


你的答案:(红色表示你做错的题目)
333
 
正确答案:
3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