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党聚才 服务科学发展

 知天书斋 2014-11-04

         党对人才的聚集力是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多年来,苏州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着力谋划为党聚才之策,大力凝聚各类人才,为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一、牢固确立为党聚才的意识。我们始终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新时期为党聚才的新理念。一是牢固确立“执好政就必须聚好才”的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才分布日益广泛,人才结构日益多元,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人才工作的对象已经从体制内扩展到体制外,从国内扩展到全球。我们主动适应党管干部向党管人才的延伸,把人才工作作为组织部门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重心由管理人才、调配人才转向服务人才、聚集人才。二是牢固确立“以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我们在调整完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瞄准六大主导产业、四个新兴产业,组织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战略型、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培育,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努力把人才用在产业上,把人才推到生产一线。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集聚了一批产业高端人才,催生了生物纳米、光电、现代通讯等一批新兴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三是牢固确立“人才投入是最有效投入”的理念。人才投资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要舍得投入。我们在设立人才开发基金的基础上,着力在招才引智政策上求突破,切实改变过去那种“见物不见人”的投资理念,把目光聚焦在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上,努力实现人才、项目、载体、资金等要素的多元对接。据统计,2008年市、县(区)两级用于人才引进、培养资助及人才工作运行的财政资金达到6.67亿元。

      二、科学谋划为党聚才的路径。为党聚才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一是在人才评判标准上,实现从学历标准向实践标准的转变。我们坚持“四个不唯”的大人才观,切实转变思维,转换视角,拓宽视野,坚持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并重,党内人才与党外人才并重,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并重,以发展眼光看待人,用实践标准衡量人。明确党政人才必须经由基层和一线锻炼,专业技术人才依托科研项目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市场竞争中遴选,农村实用人才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高技能人才从产业大军中竞争产生。二是在人才开发目标上,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量质并重的转变。我们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引进,从单纯追求人才数量增长向量质并重转变,努力使苏州由“打工者的天堂”变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首选城市”。建成了独墅湖高教区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并与全国近百所高校联合办班,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在苏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近70%在苏州就业。同时制定了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四个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使人才发展步入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新阶段。三是在人才发展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方式的转变。我们切实加快人才开发社会化进程,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努力形成宏观、中观与微观管理有机结合,全社会参与人才经营开发的良好氛围。在海外积极发展人才合作组织,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了“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苏州市场”,与20多家知名猎头公司开展合作,成立了20个海外人才联络点,邀请30家国内知名高校有关人员作为苏州人才工作特聘专员。积极支持社会办学,推动人才培养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形成覆盖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网络。目前,全市批准成立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40多家,全年由社会力量运作的各类人才培训惠及面达13万人次。

      三、着力营造为党聚才的环境。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人才首选城市”这一目标,积极整合现有的产业、开放、人文、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适宜人才成长发展、干事创业的综合生态环境,形成各方人才争相而至、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格局。一是完善政策,优化集聚人才的制度环境。先后出台近30个政策文件,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放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了“千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两年来,仅领军人才计划一项,全市就吸引663个项目申报,119个重点产业方向的领军人才获得资助,资助金额累计5.4亿元。二是搭建载体,形成承载人才的事业环境。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吸引集聚产业人才的主阵地。据统计,目前各级各类开发区集聚了全市80%的产业人才、7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95%的新兴产业。以专业化的功能园区为依托,形成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高地。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形成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后续支撑。全市建成13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各类内外资研发机构已达278家。不仅发挥了人才集聚的磁吸效应,而且形成了知识外溢、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良性循环。三是拴心留人,营造助才爱才的服务环境。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自身发展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先后组织成立了苏州专家咨询团、留学回国人员协会、博士联谊会,定期开展专家论坛、研讨交流和各类咨询服务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定期开展“苏州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年度科技魅力人物”等一系列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

 四、建立完善为党聚才的机制。为党聚才,关键要发挥组织部门的综合优势,强化牵头抓总职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套科学运作、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宏观管理体系。一是注重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办工作机制,制定了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和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信息沟通制度,切实加强统筹协调,致力于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在人才办之下设立了紧缺办、领军办两个重大项目工作办公室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政法人才等5个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初步形成了统分结合、协同共进的工作运行格局。二是注重发挥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结合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每年抓住一条主线,牵头组织谋划对人才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活动,办一两件有重大影响的事。2009年7月,我市成功策划和举办了“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达成技术合作、成果孵化、人才培养、项目落户、创业融资等共计280个合作意向。三是注重发挥“三个轮子”的联动作用。积极整合组织部门的内部资源,把人才工作与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统筹起来谋划,使之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