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人的“排外”与城里人的“排外”

 木立 2014-11-04

   
    “上海人很排外”,对很多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这算是一个“共识”了。而这一“共识”,又使一些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上海人的外地人脑海中产生一个刻板印象,误认为上海人真的就对外地人如何不友好。


    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悟,笔者觉得这个说法是欠妥的,有必要纠正一下。上海人的“排外”,确切地说,是歧视外地人、面对外地人时喜欢流露出优越感、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乡下人”,但他们并不会欺负外地人——比如,上海人做生意很守职业道德,他们很少宰外地客。与之相反的是,笔者家乡的西北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人)倒是“不排外”,貌似面对外地人的时候还热情好客,但他们做生意遇到外地客时常常会忍不住“狠宰一把”;外地人去我们甘肃或陕西那边做生意,如果对当地某些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当地人常常就会用武力或其他野蛮的方式逼走这个外地人(还常常嘴里念叨着“把他个外地人到我们这儿还能咋样”),遇到纠纷时,警察、工商人员等通常也会偏袒本地人。当然,根源并不在于我们穷地方的人道德水平低,而是因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在保守的农业文明眼里,商业文明的积极进取和扩张精神总是被解读为“侵略”,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原始的排外来保护自己。


    相比之下,上海人虽有“排外”的恶名,但他们如果与外地人发生纠纷,也会诉诸于比较文明的方式来解决,而不像我们部分西北的“乡下人”那么粗暴。其原因大概在于,商业文明的发展,强化了上海人的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得他们做事的方式更文明更理性吧。


    经过这一对比,是不是发现,与我们“淳朴的西北乡下人”相比,上海人的排外只是大巫见小巫?但也不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确实是最排外的,而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也并不恰当。


    笔者曾在江浙沪、皖、粤一带做过五年销售,既遇到过冷面的排斥和防备,也遇到过不少极度热心的帮助,总体的感觉是:越是在经济落后、老百姓受教育承担普遍不高的地方,民风越淳朴,人的心地越单纯、对陌生人越友善、越不会拿“不可无”的“防人之心”来庸人自扰;相反,越是在经济发达、高学历者比重较高的地方,人民越刁钻,面对陌生人时越多疑、本能地排斥,甚至是“有罪推定”。从与之打交道的舒适程度方面说,是农村人胜过城市人,县城里的人胜过地市级和省城里的人;苏北胜过苏南,南通和南京的人胜过苏锡常;浙江又胜过上海和广东。 最圆滑、对陌生人防范意识最强的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苏南的市区;对陌生人最友好的人,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农村及中西部地区。


    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乡下人”不排外,而越是“大都市”的人,对外来的陌生人越排斥。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城市,被人认为是“最排外”,倒也不算冤枉。
    不同于农业文明的防守型排外,上海人的“排外”,充满了嫌贫爱富的味道,但嫌贫爱富,这本来就是商业竞争的题中应有之义,只不过因为它不太符合“政治上正确”,很少有人把这一商业法则表现得赤裸裸,也很少有人这样明说罢了。

 

微信:charitablem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