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

 激扬文字 2014-11-04





  撰文、供图/王丽

  今年5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离世。作为清朝肃亲王善耆的幼女、川岛芳子的亲妹妹、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女,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4岁时父母双亡,靠21个哥哥和16个姐姐抚育长大;她留过洋、享过福,也坐过牢、吃过苦,最后嫁给了著名书画家马万里,并打拼成了北京东方研修学院、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董事长。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格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跌宕人生?

  个性飞扬,“海归格格”偏要抛头露面

  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市,她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肃亲王善耆38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儿,川岛芳子的亲妹妹。

  金默玉出生时,父亲已经在东北流亡6年了,所以她没有赶上肃王府的鼎盛年代。1922年,56岁的肃亲王善耆暴病而死。几个月后,他年龄最小的四侧妃也因病逝世。就这样,4岁的金默玉在一年间父母双亡,加上亲姐姐金壁辉(川岛芳子)自小去了日本,她只得由几位同父异母的姐姐抚养。

  金默玉小学在旅顺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就读;13岁赴日本贵族学校—女子学院读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日本女子大学英文系学习。刚满19岁,金默玉就对未来有自己的打算,她希望能成为一名四处采访的女记者,或者歌唱演员。王府里的长辈们被她的想法吓坏了:一个王府格格,怎么能出去抛头露面做职业妇女呢?但这位十七格格显示出了和父亲一样的固执。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金默玉被迫从日本辍学回到了北京。不久后,她终于瞒着家人找到一个职位:在一家日本人开的钟表公司当顾问,薪水很高,又不用坐班。

  这位有些叛逆的肃王府十七格格,开始像真正的职业女性一样,烫了时髦的卷发,眉毛描得细细的,穿着碎花旗袍,一副心满意足的大小姐样子。19岁生日那天她拍了一幅照片,依然穿着旗袍,却剪了一个短短的男式头发,只是为了玩起来方便。那时她喜欢骑马和打网球,都是当时最时髦的运动。

  这张照片曾经被照相馆放大了放在橱窗里,她的一个哥哥无意中看到了,震怒:格格的照片怎么可以随便挂在外面让人看!照相馆的人吓坏了,才知道这位姑娘原来是肃王府的格格,赶忙用镶金的相框镶了,恭恭敬敬抬了送到肃王府里来。

  那段时间,应该是金默玉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薪水还没发下来,就被她预支光了:亲戚朋友们上公司来买东西,一律挂她账;女同事们下班了,金默玉请她们去吃西餐。到了月底一算,她反而欠公司的钱。那时金默玉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她要靠给人打毛衣来维持一家9口的生计。


  上世纪30年代,日军占领天津后,川岛芳子(中)与二妹、14岁的小妹妹金默玉,以及日本清水洋行社员合影


  年轻时的金默玉


  1954年,金默玉与马万里结婚照

  开餐馆蹲大牢,含泪与画家丈夫离婚

  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1952年,金默玉开起了饭店。那年一个哥哥到了日本,给她和6个孩子寄回了一笔生活费。斟酌再三,她在自家租来的院子里开了间西餐厅,结果没人上门。

  后来金默玉改开四川饭馆,“北京当时有40万四川人,这家四川饭馆一下子火了起来。虽然没赚多少钱,但至少吃穿不再发愁了”。两年后,饭店被公私合营,她成为中央编译局的一名职员,每月拿60元工资。金默玉回到家里,开心地哼起了小曲。

  1954年秋天,在一位画社老板的牵线下,36岁的金默玉与画家马万里相识相爱,并很快举行了婚礼。大喜那天,旗袍是借来的,请帖是丈夫马万里亲自用毛笔写的。不过,金默玉从小就和她们不一样。在北京的时候,她拒绝家里人的提亲,冲着他们喊:“我的事,你们谁都不要管!”这样的婚礼,或许潦草了些,却是她自己选择的。可没想到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风暴就到来了。

  1958年2月,离当年的春节还有5天,金默玉突然从家中被带走,开始了她15年的牢狱生活。惟一的罪名,就是她的出身:“肃亲王的女儿,特务川岛芳子的妹妹,在那个年代,这足以让我致命。”妻子的入狱,让马万里濒临崩溃。为了不连累丈夫,监狱中的金默玉含泪申请了离婚,她决定独自度过漫长的刑期。

  而金默玉在监狱农场的15年,像所有想摆脱出身阴影的人一样,她试图用拼命劳动来洗刷掉自己身上“十七格格”和“川岛芳子之妹”的烙印,以至于9节脊骨因劳累过度坏损,“天气稍一阴冷,浑身都难受”……1973年,刑满释放的金默玉来到天津茶淀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工人。

  1975年冬日的一天,金默玉正在用一把比她还高的大铁锹,在农场费力地挖着苹果树下的冻土,手掌流血了,她也不做声。此时,一位讲北方话的上海人,闯进了金默玉的生活。他拿来药和纱布,替金默玉包扎好了流血的手掌,并送给她一把自制的小铁锹,和一本日语版的《人民中国》。

  在这个实心汉子的追求下,金默玉很快答应了他的求婚,因为她希望能在农场里分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老骥伏枥,晚年成为爱心教育家

  1976年,跟丈夫回上海探亲时,金默玉病倒了。无奈之际,金默玉生平第一次想到了求人。按照她的性子,是死也不求人的。在监狱,腰疼得拿不起放在地上的铺盖,就用脚去移;没有梳子,就用牙刷把头一点一点地刷过去;衣服破得没有替换,就用碎布在上面缝出小花来。无论处境如何,外表一定要整整齐齐。但在1979年,她写了生平第一封求人的信,收信人是邓小平。

  在信里,金默玉不是要求平反,而是要求一份工作,她还记得信里的内容:“我如今已经干不了体力劳动了,但是还干得了脑力劳动,请给我工作。”信回得很快。告别北京40年后,

  金默玉终于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之后的十几年,她有了收获。一生无儿无女的金默玉,一直就想办一所学校,为中国的孩子们做些实事。1992年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她与丈夫将家中所有的存款全部拿出来,购买了书桌、教材等学习用品,开办了“爱心儿童日语班”。为了把“班”办成学校,从1993年起,金默玉在日本和北京之间奔波数年,动用了同学、朋友、亲戚等一切关系,四处演讲,终于筹足了办学经费。1996年5月,位于河北廊坊市开发区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正式挂牌。2000年9月,她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大学城正式开学后,近万名大学生入校学习,金默玉任副董事长。

  已经91岁的金默玉,退休后在北京一所养老院生活。但她的作息习惯,却像前卫的艺术青年:凌晨六七点钟才睡,下午两三点钟起床。“网球、篮球、高尔夫球的竞赛都是夜里头演呀。”她笑眯眯地说,开朗得犹如孩童。那一刻,你很难相信,有着这样笑容的老人,身后竟有如此坎坷的人生。

  2014年5月26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清格格金默玉,因病故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5岁。




【版权声明及通知删除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