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我的小小文库 2014-11-05
发布日期:2012-07-22  来源:中国政府网
核心提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专用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使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先进制造、国防、交通、能源、农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和升级。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面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1.航空装备产业。统筹航空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市场开拓及服务提供,加快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推进先进支线飞机系列化产业化发展,适时研发新型支线飞机;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体系;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促进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维修和服务业发展;提升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

 专栏11    航空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大型客机实现首飞;ARJ21支线飞机批量生产和交付;新型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发展和应用实现全面突破。初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研发和生产体系,形成国产飞机整机集成和关键部件研制生产能力,航空产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并批量进入市场;新型支线飞机完成研制,支线飞机实现系列化发展,通用航空实现产业化发展。完成大型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航空产品、航空服务形成竞争优势,航空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大型商用涡扇发动机研制。加强飞机和直升机总体设计和试验;加强航空新材料及其零部件制造、航空设备及系统、新型涡轴发动机、适航、空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
●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完善民用航空创新体系,推进航空重点试验验证设施建设,提升飞机与直升机、发动机、机载系统设计、制造、试验验证和适航、安全保障等航空综合技术开发能力。
●产业化:实施支线飞机与通用航空重大创新工程,推进ARJ21、新舟支线飞机系列化发展,建成ARJ21系列支线飞机的批产能力,适时启动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多谱系、成系列发展通用飞机和直升机。以设计研制、生产制造为主要环节,提升航空大部件和机载系统的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进发动机、机载系统、空管系统、场站设备及航空新材料、元器件产业化。
●市场培育:开展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通用航空服务。大力拓展包括市场开发、航空租赁、维修服务、通航运营等在内的航空服务业务,推进航空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重大政策

●加快制定民用航空工业法律法规,加速推进和落实低空空域管理政策,加大民用航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
●出台支持支线和通用航空发展具体政策。

  2.卫星及应用产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自主、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气象、海洋、国土、测绘、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环境减灾、广播电视、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健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链。推进极地空间资源开发。

专栏12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初步建成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应用服务体系,形成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促进民用航天全面实现向业务化的转变。建成由全天时全天候全球对地观测、全球导航定位、多频段通信广播等卫星系统构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完善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应用服务网络,航天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突破卫星长寿命高可靠、先进卫星平台、新型卫星有效载荷、卫星遥感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卫星导航、宽带卫星通信、重型运载火箭、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等关键技术,发展综合业务卫星系统;促进平流层飞艇、空间天气预报等关键技术攻关。
●重大工程:结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导航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创新发展工程,构建天基卫星系统、地面标校系统和增强系统、数据接收和信息处理系统、运营服务系统在内的一体化运行设施。
●产业化与推广应用:完善运载火箭系列型谱,提高国产地面设备市场竞争力,发展北斗兼容型导航终端以及数字化综合应用终端等产品;大力推进卫星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资源产业化应用,提高国产卫星的应用范围与效益。促进航天技术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重大政策

●制定卫星及应用国家标准、卫星数据共享、市场准入等政策法规。制定开展卫星直播业务的产业扶持政策。
●制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卫星及应用领域的政策。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用维护、监测维修和产品标准体系,完善认证认可体系等,提升牵引传动、列车控制、制动等关键系统及装备自主化能力。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专栏13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掌握先进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全面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自主设计制造,建成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需要;主要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标准体系及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形成国际化发展的综合能力,打造拥有总承包商资质、具有全球配置资源能力的大型企业。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完成交流传动快速机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技术研究;推进综合检测列车、高寒动车组、城际列车、智能列车的研制工作,实现动车组及交流传动机车产品谱系化,逐步完善中低速磁悬浮自主创新技术,基本掌握高速磁悬浮导向和牵引控制、大型养护设备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发现代有轨电车;开发新型列控系统、安全综合检测等关键技术。
●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牵引传动、走行、制动、通信信号、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等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平台建设;完善试验验证条件;推进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

 重大政策

●制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相关政策。

  4.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面向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重点突破海洋深水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作业和辅助船舶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工程总包及设备配套能力,积极推动海洋风能利用工程建设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装备产业化。促进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专栏14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线路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初步实现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和关键设备配套能力,基本形成自主的深水资源开发装备体系,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全面具备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和关键设备配套能力,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实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基本掌握主要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自主设计建造技术,提高关键设备和系统配套能力。突破海洋风能利用工程建设装备、海洋观测监测仪器设备及系统、水面支持系统、水下作业与保障装备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深海工作站、海上大型浮式结构物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
●创新能力建设:在海洋深水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作业和辅助船舶的设计制造领域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深海技术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加大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力度,建立健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体系。

 重大政策

●研究制定深海资源勘探专项鼓励政策。

  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专用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使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先进制造、国防、交通、能源、农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和升级。

专栏15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路线图 

 时间节点

 2015年

 2020年

 发展目标

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大型成套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健全具备系统感知和集成协调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企业集团,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重大行动

●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优化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新型传感器、智能化仪表、精密测试仪器、自动控制系统、高性能液压件、工业机器人等典型智能装置的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化与应用示范: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进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中高档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化。提高重大成套智能装备集成创新水平,实现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和高性能基础零部件在石化、冶金、资源开采、汽车、电力、机械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重大政策

●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中,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套)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探索首台(套)装备保险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