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名中医消化病方2

 学中医书馆 2014-11-06

【名医简介】;陈士奎,生于1938年,山东省博兴县人;【名方】三黄胃炎汤;【组成】黄芪18~30克,黄精12~15克,黄连;【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方解】;本方以黄芪建中汤加黄精、黄连、神曲而成,慢性胃炎;【加减】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名医简介】;陈枢燮


12345>>24

 

 

 

【名医简介】

陈士奎,生于1938年,山东省博兴县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73年结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及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总会顾问、英国中华学者医学会通讯理事等职。从事消化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肝、胆、脾胃、肠等慢性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诊治经验丰富。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医学与哲学》等20种刊物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编著或参加编著的著作有《活血化瘀名家王清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代中医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医学》、《风湿类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200问》等7部。

【名方】三黄胃炎汤

【组成】黄芪18~30克,黄精12~15克,黄连3~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神曲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方解】

本方以黄芪建中汤加黄精、黄连、神曲而成,慢性胃炎(合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等)病程缠绵,病情极易反复且虚多实少,常因“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呈现中虚里急之象。故以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加黄精以助黄芪益气健脾,又兼养胃阴,且黄精亦有消炎之功。加黄连者,一取其苦味健胃,苦降和胃,应胃气以降为顺;二取黄连苦燥化湿,应脾恶湿之性;三取黄连消炎杀菌,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凡慢性胃炎必伴消化不良,故加神曲一味消食化滞,以利脾胃之纳化。诸药匹配,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对慢性胃炎具有温和平调、消炎益胃之功。

【加减】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居多,此种类型者在北京地区约占70%以上,又中焦脾胃喜温喜暖为其特性,故本方可谓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常用方。若脾胃虚寒较重,胃脘寒凉怕冷,加高良姜;若以脘胀痞满为主证,脉见弦象,证属肝气犯脾、肝脾不调、肝强脾虚者,则配以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理脾;三黄胃炎汤配四逆散名曰“三黄四逆胃炎汤”,乃治肝脾不调型慢性胃炎之良方也。若以呃逆、嗳气为主证,证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则用三黄四逆胃炎汤加竹茹、制半夏、丁香、代赭石等;若以胃脘痛或胀痛为主证者,加元胡、甘松、佛手等;若似痛非痛,或嘈杂难忍,或莫可名状,加吴茱萸,视其寒热配原方黄连决定二药之用量比例,成左金丸、颠倒左金丸或加木香成加味左金丸;若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豆蔻等;食少纳呆加炒谷麦芽、焦楂等;若口干咽干证属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生地等。若经检查明显有HP感染者,再加蒲公英并酌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等等。随证加减,疗效更佳。

 

【名医简介】

陈枢燮,1922年出生,四川重庆市人。现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氏出身医门之家,弱冠之年从师舅父山城名医吉子然,授读6载,侍诊3年。1939年悬壶渝州。1955年进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工作,历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及重庆市中医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临床50余年,潜心《内经》、《伤寒论》的研究,师法温病学派。从事病房工作30多年,擅用古法而不泥古方,对温热病主张处治果敢,迅以劫变。他认为闭脱有相互转化之机,故主张治闭须防脱、固脱当防闭;对内伤虚劳,力主培奠脾肾,对杂病尤重痰郁论治,遣方用药灵动活达,多收卓效。近年继承师门特色,用中医论治眼病,建树良多。

【名方】两和镇痛饮

【组成】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用法】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早、中、晚分服,日1剂。

【方解】

肝为将军之官,职司疏泄而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胃为阳土,功能受纳腐熟水谷,性喜濡润而主和降。若肝郁失疏,常致胃气失和,或食饮不节,阻滞于胃,常致木气壅遏、失于疏泄,从而均可导致气机滞塞,不通而痛。本方以四逆散为主方增删,方中柴胡、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畅达木气;白芍敛阴益血,柔济肝体;枳壳、厚朴和降胃气;建曲消食;甘草和中。方中既有柴胡、枳壳升降相因,又有柴胡、白芍散敛结合,既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又有枳、朴、佛手、香附温辛灵动,疏达气机。全方寓升降、散敛、疏和于一炉,共奏疏肝和胃、行滞镇痛之功。若气滞及血而瘀,食滞蕴湿郁热,则痛可加剧,当从加减之法。

【加减】脘腹胀满或胀痛、呃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芩15克、黄连6克清泄郁热;食后痛甚或嗳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砂仁、白蔻仁各9克以温散行滞。

 

【名医简介】

陈枢燮,1922年出生,四川重庆市人。现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氏出身医门之家,

弱冠之年从师舅父山城名医吉子然,授读6载,侍诊3年。1939年悬壶渝州。1955年进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工作,历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及重庆市中医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临床50余年,潜心《内经》、《伤寒论》的研究,师法温病学派。从事病房工作30多年,擅用古法而不泥古方,对温热病主张处治果敢,迅以劫变。他认为闭脱有相互转化之机,故主张治闭须防脱、固脱当防闭;对内伤虚劳,力主培奠脾肾,对杂病尤重痰郁论治,遣方用药灵动活达,多收卓效。近年继承师门特色,用中医论治眼病,建树良多。

【名方】扶土抑木定痛方

【组成】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扶土抑木、行滞定痛。

【主治】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胃脘痛。

【用法】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早、中、晚分服,日1剂。

【方解】

肝木脾土息息相关。肝之疏泄助脾运化,木气升动助上升清。若土虚运化失常,肝木乘虚凌侮,脾胃受伐则纳化紊乱,升降失调,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本病常由肝胃不和之实证因循失治演化而来,亦有因脾胃本虚,肝木横逆为害者。故用本方扶脾益胃、抑木疏肝。方中南、北沙参益气养阴,补益脾胃以培中土;白术、茯苓助其培补之力;白芍敛阴柔肝以平木亢,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缓急定痛;炒香附、佛手疏理肝郁、畅达木气,陈皮、厚朴行气和胃,建曲消食导滞。诸药合用,补中兼行,疏中有养,颇为平稳、和达,实乃固本治标之方。

按语:两方可根据病者具体情况结合使用。体实者,肝胃两和镇痛饮多效,体虚者扶土抑木定痛方颇灵,若虚实夹杂而病情反复者,可两方交替结合运用。总之要在临证权变。

【加减】若肝胃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疗以从其变;标实势衰,即用本方。气虚甚者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若气短、头昏者加黄芪30克、荷叶15克以益脾升清;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合欢皮各2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名医简介】

陈亦人,1924年生,江苏省沐阳县人。幼承家学,及长,复拜同闾儒医戴笠耕为师,于四大经典精研细琢,自此医理更得长进。越弱冠,适届乡里瘟疫流行,陈氏普为救治,活者甚众,以此名噪一时。1955年春,陈氏复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提高班进修,以其成绩优异,留

校任教。历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陈氏毕生致力于《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力倡《伤寒论》不只论外感,而是内伤、外感合论。陈氏治伤寒却不拘伤寒,更能旁涉诸家,因此,其学术不只得力于仲景,更能包容各家之长。临床上,陈氏于疑难杂证辨治独具匠心,处方用药,崇尚求实,不拘一格,能冶经方、时方于一炉。主要著作有《伤寒论译释》、《<伤寒论>求是》等。

【名方】开肺宣郁汤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菀12克,川郁金9克,炒枳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挛,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肝虽属疏泄之官,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之保证,然又须赖肺气之降,才能使周身之气流行无阻,如环无端。《医碥?五藏生克说》即云:“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则以从肺左升,是谓有降有升。”因此,人体合身之气只有得肝升肺降的协调,才能维持升降之序。或肝升不及,或肺降不力,皆可出现体内气机升降之紊乱,致令气郁不畅罹病。

纵观气郁之治,古来取诸肝者多。而气之流畅又不只取决于肝气之条达升发,更赖肺降之辅助,因此,气郁因肝升不及者治肝自能获效,而若属肺降不能者则疏肝究属徒劳,甚或有伤阴助火之弊。因之,虽同属气郁之证,然仍当细加分辨,庶可方证得当。

疏肝气开郁,古方殊多,此不赘述。治肺降不及气郁者不仅少法可循,更乏固有成方。开肺宣郁汤正是基于这一迫切需要创立的一首新方。方中桔梗一味为舟楫之剂,有开提肺气之力,更具欲降先升之能;合甘草实仲景成方桔梗汤,功在开肺利气。紫菀温润肺气,《本草正义》谓其:专能开泄肺郁……宣通窒滞。”川郁金不独入肝,更通诸肺,因此,其功不惟在“散肝郁”(《本草备要》),更“能开肺金之郁”(《本草从新》),是一药而兼二职,于肺降不力,气郁不畅者,用之极佳。炒枳壳《珍珠囊》谓其能“泄肺中不利之气”,与桔梗相伍又有一降一升之妙,于肺降不及时用之最为恰当。炙杷叶则功专降肺利气,合他药则加强全方降肺利气之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虽以降肺气、行气郁为立方宗旨,然又非降气之药一味堆砌,而是降中寓升,升中求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升降相因的辨证思想,实在是一张开肺宣郁的理想方剂。

【加减】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豉、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桔梗;肺郁而肠痹者佐用栝楼、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肺郁兼气虚则又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名医简介】

陈增潭,生于1929年,福建福州人。194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2年被中央卫生部调往山东医学院进修病理学,学成派往西康雅安卫生学校任病理教师。1955年奉命复学,1957年大学毕业接受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任内科医师。1959年离职参加北京市第一期西学中班系统攻读中医学3年,后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现为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肝病委

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从1969年开始专门从事肝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市级和国家级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科技攻关研究工作,曾六次获得部级、市局级科技成果奖。198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参予撰写《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等书。陈氏诊治肝病注重分析病因病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寻求治疗用药规律,他认为:“有了规律性,就有重复性”。他从中医治疗确有著效的一个个病例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临诊札记,总结出治疗慢性肝炎需要祛邪、扶正、调理气血三结合的用药原则。

【名方】复元养肝汤

【组成】白芍15克,何首乌15克,山萸肉12克,百合15克,白茅根15克,炒酸枣仁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鸡血藤15克,水红花子15克,生炒苡米各12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15克。

【功能】凉血解毒,养血柔肝,滋肾扶脾。

【主治】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面色晦暗,头昏目涩,手心灼热,两胁隐痛,腰腿酸软或见齿鼻衄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方解】

本方以白芍、何首乌、山萸肉、酸枣仁、百合滋阴补肾以养肝体;但肝炎患者血中多蕴有毒热之邪,此邪不祛,徒养何益?故用金银花、公英清热解毒,配茅根、丹皮、水红花子凉血清肝利水,撤邪火以救肝阴。用黄芪、苡米,益气健脾化湿,更益以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全方凉血解毒以祛邪,益气健脾补肾以扶正,养血活血以柔肝,脾肾双补,以肾为本,气阴兼顾,以阴为重,达到养肝复元之目的。

按语:慢性肝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以乙型肝炎在我国为害最甚。乙肝病因为疫毒之邪,深伏血分。肝为藏血之脏,受害最烈。血中阴液为邪热所耗,渐致肝肾阴虚。肝体若缺阴血滋养,久则枯萎变硬,是为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病机。肝藏血,主疏泄,肝体端赖阴血滋养,肝阳责司条达气机,如肝受邪扰,则气血失调在所难免,气滞血瘀必将相继出现,所以祛邪、扶正、调理气血三者均不可忽视。邪属疫毒,伏于血分,故祛邪应重凉血解毒。至于养肝扶正,则有讲究。盖肝者属木,无土难植,无水则枯,无合适阳光照射亦难茁壮成长,是以水、土、阳光堪称木之三宝,水指肾阴,阳光指肾阳,土指脾胃,设若三者调摄适宜,则病木自能逐步繁茂起来,肝病祛矣。

【加减】胁痛加金钱草15克、小蓟10克;血脂高加决明子15克、山楂12克;纳呆腹胀加炒莱菔子15克、炒麦芽15克;便溏腹泻加炒白术12克、太子参12克;苔厚舌红加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名医简介】

单兆伟,生于1940年,江苏南通人。现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及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单氏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师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泽生、徐景藩教授,尽得薪传。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