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头条网讯:近日,教育家钱理群接受采访指出,他做平民教育,是要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新一代的工人与农民,这是他们的权利。在他看来,静悄悄的教育更有生命力。而他的口号是"影响一个算一个,帮助一个算一个"。 在体制外做教育可能么? 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这不是单纯的教育内部改革所能解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要"在教育之外谈教育"的意思。你所说的在体制外的教育试验就是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在体制外做教育试验中,我注意到出现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人文关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正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教育。中国的私立教育可能会打通另一条路。但可以到这类学校读书的人有限,绝大部分还得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在体制外开辟新的教育,不太可能形成主流。 问题是,体制内怎么办?这也是许多教师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本来就不在中小学教育界,而且已经退休,当然可以"退出";但现在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却是退不出的,他们还要吃教育这碗饭,又不甘心混饭吃,应该作如何选择?我和许多老师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具体到中小学教育领域,所谓"好人",就是我所说的"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师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有上进心;二是他们心存教育良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样的教师,在教育第一线是不乏其人的,我的估计是比例小而绝对量不小,但能量、影响都很大。可能一所学校就这几个人,但非常优秀,有威望。问题是他们应该"联合"起来,不然就会被湮没了。我接触到许多年轻教师,他们刚从学校出来,是有许多理想与抱负的;但在现实不断遭遇挫折,看不到希望,日子久了,就被磨平,随波逐流,甚至也成利益链条里的一个环节了,但他们中有些人又不甘心于此,心里是很苦的。要防止堕落,就需要联合起来,摆脱孤独,相濡以沫,形成力量。联合起来做什么"好事"?这就是我和一些老师提倡的,推动"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具体地说,就是从改变自己和周围的教育存在开始,尽力按照(或部分地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与理念去进行教学,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做起。 平民教育的现实性 中国的问题与危险恰恰在弱势群体不仅是分散,无组织的,而且是发不出声音的。 在2013年,钱理群就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教育的领域。而且有两个方向,一是平民教育,一是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教育。 这其实是出于他对中国改革的一个判断。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就是要进入各个利益群体全面博弈的时代。这样的博弈能否健全发展,取得良性结果,关键在各个利益群体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实际的权利与足够的能力,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中国的问题与危险恰恰在强势群体是掌握了权力,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的;而弱势群体不仅是分散,无组织的,而且是发不出声音的。这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土地流转是否合理与必要,我担心的是,处于不觉悟,无组织状态的农民,面对资本市场,他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也许具有理论合理性的土地流转,就会形成对农民新的剥夺,最后农民一方面不能无障碍地进入城市,另一面又失去了土地,回不了农村,成了流民,那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在钱理群看来,中国改革的关键,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底层人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市民)的觉醒与组织化,获得公平参与利益博弈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考虑得更为具体的是,自己作为关心底层人民利益与命运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关心,是出自我的理想与信念,因而这也是"我的问题",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我知道,自己并不能自命为底层人民的"代表",为他们"请命"--这也是违背我的信念的;我所能做的,是从我的专业出发,做我能够做的事情。这就是我在2013年,更准确地说,在此之前,就转而关注平民教育的内在原因。” http://www.topnews9.com/article_20141106_4153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