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青岛独家对话黄渤:50亿帝从何而来

 好一个图书馆! 2014-11-06

黄渤资料图(黄渤工作室提供)

在刚刚过去的电影国庆档中,黄渤凭借《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三部新片分别11亿、3.3亿、2亿的票房,个人累计票房已经突破50亿人民币,一跃成为中国累计票房最高的演员。黄渤也被圈内圈外人称“五十亿帝”。

作为青岛人,说起黄渤和青岛话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其第一部戏《上车,走吧》,尤其是在《疯狂的石头》中的表演,让青岛话享誉世界。黄渤也成为了青岛范的代表性人物。日前,凤凰网青岛对黄渤进行了专访,呈现黄渤心目中的青岛情缘。

以下是凤凰网青岛对话黄渤实录:

凤凰网青岛:您作为全国首个50亿帝的青岛人,您有什么感想?

黄渤:30亿也好,50亿也好,其实都是市场水涨船高的原因,而不是你个人能力带来的数字,而且这也仅仅就是一个数字。作为一名演员,我尽自己的努力去把每一个电影演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部戏都能更好一点点,今后也会继续努力做好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

凤凰网青岛:您和宁浩被誉为继冯小刚、葛优的黄金组合,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黄渤: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地位是开创性的,我只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当然每个人表现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所以特点也都不一样,我也会拿出更多好的作品带给观众。

凤凰网青岛:青岛人一致认为您是青岛范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您在《疯狂的石头》中的表演让青岛话享誉世界,您如何看待在您的演绎生涯中,您与青岛话之间的情缘?

黄渤:第一部戏《上车,走吧》就用了青岛话,之后的很多戏也都是,包括大家认识我也是从青岛话开始,我自己的确也是从这个环境里面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凤凰网青岛:您在平时生活中喜欢用青岛话?

黄渤:和青岛朋友一起的时候,包括回青岛跑宣传,和当地媒体和观众会用青岛话聊天,一下就感觉亲切很多。

凤凰网青岛:您在电影表演里面经常运用方言表演,您认为用方言表演是不是更能收放自如,方言对于塑造人物的性格和角色是不是更有益处?

黄渤:方言相对与普通话来说更加的有色彩性,也能让性格更加的丰富和立体,而且有些内容只有方言才能传达出来,你换成另一种方式就不是一个味道了。当然也不止是青岛方言,各地方言都一样。

凤凰网青岛:您在工作空闲的时候,会回到青岛吗?如果来青岛,您喜欢去哪里看看?您喜欢去青岛哪里品尝美食呢?

黄渤:会,空闲的时候就回青岛,前一段也刚回去过。到了青岛主要就是和朋友家人一起,大家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吃吃青岛当地的美食。

凤凰网青岛:您周围的朋友对青岛的印象和您自己对青岛印象有什么不同吗?

黄渤:每个人都会不一样吧,和他个人的经历和记忆都有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