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古代普通话:唐宋皆以“洛阳音”为标准音|国语|雅音

 松柏藏书楼 2014-11-06

揭秘古代普通话:唐宋皆以“洛阳音”为标准音


来源:羊城地铁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隋朝以金陵雅音和洛阳读书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朝以洛阳雅音为标准音。

本文摘自:《羊城地铁报》2014年10月9日A15版,作者:佚名,原题为:《古代普通话》

电影《亲爱的》中“不要讲方言,讲普通话”这句台词出现两次,讲普通话在片中隐喻融入城市、忘记过去。但我们现在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在很久以前,也只是方言。

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称呼。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同时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人口迁移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在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东晋、南北朝以来,汉人回迁,中原洛阳又称为通用官方语言。

隋朝以金陵雅音和洛阳读书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朝以洛阳雅音为标准音。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