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改变了巴菲特的抉择?

 昵称535749 2014-11-08

2014-11-07 20:58:20


201410月,在持有英国TESCO(在中国注册名“特易购乐购”)公司股票长达八年之后,巴菲特首度公开承认,自己在投资这家企业上犯了“巨大的错误”。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这只股票投资操作上,八年间,巴菲特划出一道抛物线般的轨迹——买进、增持、再增持、减仓、再减仓——最后仿佛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

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在2006年开始购入TESCO?为什么会在20112012年两度大幅增持?又为什么在随后的20132014年两度大幅减持?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彻底改变了巴菲特在TESCO上的判断和投资抉择?

要看清这段奇特投资曲线背后的故事,请让我们回到过去——怀揣着耳熟能详的巴菲特投资理念,一同回到那几个重要变化节点的历史现场吧。


2006-2008:那时花开

 六十多年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始终在寻找他心目中的“超级明星股”——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优秀公司的股票——择机买入并长期持有。极为成功的投资业绩证明了巴菲特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我们挑选可流通证券与评估一家要完全收购的公司的方法极为相似。我们要求这是一家:

1)我们能够了解的;

2)有良好长期发展前景的;

3)由诚实和正直的人们经营的;

以及(4)能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的公司。”

 如何寻找到这些具有持久竞争优势可以让我们发财致富的公司?巴菲特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顶级公司不外乎三种基本商业模式: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

 第三种商业模式的特征在于,大宗交易可以创造丰厚利润,薄利多销所增加的收益远高于单价折扣所承受的损失。

 正是这最后一条,指引着巴菲特在1983年协议收购了内布拉斯加家居超市100%股权,2005年,巴菲特又大规模买进了沃尔玛的股票——他等待了20多年的全球零售业执牛耳者。

 随后的2006年,巴菲特第一次买入TESCO股票,购入股票数量占该公司股票总盘子的2.9%2007-2008年,这一比例不变;2009-2010年,微幅调高到3%


 这时候的TESCO,几乎完全符合巴菲特选股的标准:

“能够了解的”:巴菲特对零售业已经有过30年的深入研究和投资实践。

“良好长期发展前景”:这一时期,在TESCO前首席执行官特里?莱希爵士(Sir Terry Leahy)率领下,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超市业“鼻祖”确保了在英国零售业的领导地位,全球扩张战略在快速推进。2004年,TESCO开始进军中国大陆,尽管已经比沃尔玛、家乐福晚了十年时间;2007年,TESCO正式进军美国市场。(请注意,二者是日后对TESCO业绩影响最大的两个地区。)

“由诚实和正直的人们经营”:低调的特里?莱希是从TESCO最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首席执行官,在这家公司做了数十年,截至2010年退位,担任首席执行官已经14年之久,人品和能力早为人所熟知。

“有吸引力的价格”:2004下半年-2006年,其业绩持续上行,而股票价格一直徘徊不前。

巴菲特买进TESCO之后,这只股票的股价既经历了高峰(2007年,其股价一度涨至494.25便士/股的历史新高),也遭遇了低谷(2008年一度跌到巴菲特买入股票价格之下),而巴菲特仓位稳定,并不为短期的收益或者损失所动。

是什么改变了巴菲特的抉择? - 木买蚂蚁 - hfzhangping的博客

 

这一阶段,TESCO多元化战略也在持续扩展:从单纯的跑马圈地向业务扩张转变,从超市食品类,拓展到书籍、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具零售,同时进军加油站业务、金融服务业、电信与互联网服务业、DVD租赁和音乐下载等。旗下自有品牌也由最初的几个食品品牌,增加至数十个,覆盖各个领域。

在此期间,一个暂时还未被重视的现象正悄然发生:从2008年开始,TESCO在其英国本土所占市场份额连续下滑。而长期以来,英国本土的销售额一直占到TESCO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其最坚实的大后方。


2011-2012: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201111月底,巴菲特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有许多欧洲公司的股票对他存在吸引力。 “欧洲有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并且他们中的一些股价已经下跌到了低估值区域。”

巴菲特明确表示,他在欧洲进行投资的准则和在美国一样。“我并不担心它们是否拥有新兴市场风险敞口,在60多年里我都是使用相同的标准。”

其中,他专门提及了TESCO,称如果该公司股价出现下跌,将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此时,巴菲特已经持有了TESCO的股份,并在2011年度悄然增加持股比例到3.6%

巴菲特这番表态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转年的1月(2012年),伯克希尔公司再度增持TESCO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大幅提高到5%以上。在伯克希尔增持TESCO股份的前一天,TESCO公司的股价受一次盈利预警的影响,大幅下跌了16%

对巴菲特而言,市场下跌意味着买入优质股票的好机会。

“市场崩盘对真正的投资者而言是个好机会,如果你有足够现金,届时股票价格可能远低于实际价值。”巴菲特的经典名言是,“对于投资来说,恐怖的市场情绪是你的朋友,而市场的狂热是你的敌人。”

这一年结束的时候,巴菲特持股比例达到5.2%,仅次于持有5.5%股份的黑石集团成为TESCO第二大股东。

巴菲特选择在这一阶段两度大幅增持,也被外界解读为对新任CEO菲利普-克拉克(Philip Clarke)及其新战略的信任与支持。

20113月,克拉克从特里?莱希手里正式接下了CEO的权杖,全面掌管TESCO集团。5月,他发布了下一个十年公司战略计划,承诺要创立更多的国际零售品牌,并扭转英国供应链表现不佳的现状。

此时,不祥的阴云正在悄然出现在天边。

尽管克拉克承诺加强英国本土市场的争夺,但现实是,公司本土市场的份额仍在不断被蚕食,并没有真正改观的迹象。

海外市场也在亮起黄灯。美国市场,Fresh & Easy业务一直在不断亏欠而不见丝毫起色。对此,早在2011年初巴菲特就曾公开表达过不安。

中国市场也状况不断。租金、水电、人工成本等持续走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快速扩张带来资金压力增大,电商的兴起把年轻人更多吸引到网上而非实体店。

不过直至2012年末,一切看起来都还不算坏。毕竟,新CEO上台时间还短,市场对其都还有较大的期待,包括巴菲特。


2013至今:颓势尽显,大厦将倾

然而,2013年,巴菲特突然开始减持TESCO的股票了,从5.2%的比例大幅调减到3.7%,调降了近30%

就在这一年,持续多年的诸多病灶凑热闹般一起浮出了水面。

克拉克上位之后,TESCO继续将其主要关注力转向国际市场。然而,在中国市场,截至20138月底的半年时间内,TESCO旗下的在华公司亏损额就达到9.7亿元人民币。

同年9月,TESCO终于出售其美国分部Fresh & Easy6年时间,TESCO已在美国投资了10亿英镑,而美国业务却令TESCO损失了大约12亿英镑(约合18亿美元)。这也是TESCO继退出日本市场后,又一次在海外市场的大败退。

英国本土市场上,公司受到来自超市巨头、中高档超市、廉价超市和网络购物的多重夹击,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现金进款都在下滑。消费者的抱怨充斥着社交媒体,店面脏乱差、人手不足等现状令该公司的品牌信誉度大大受损。

TESCO的电商策略也迟迟不见成效,还要面临巨额投入资金、商品差异化问题、物流成本控制等诸多问题……

“内外交困、疲态百出”成了此时TESCO的真实写照。上述问题的不断暴露,最终都在公司季报、年报中逐步体现,而公司财报正是巴菲特观察公司发展前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零售行业一直在经历变革。虽然这似乎缺少了巴菲特一直偏爱的稳定性,但并没有超出巴菲特理解的范围。

早在199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便曾尖锐指出,零售业的经营相当不易,许多零售业曾经拥有极高的成长率与股东权益报酬率,但是到最后,突然间表现急速下滑,很多甚至被迫以倒闭关门收场。

巴菲特清醒地知道,比起一般制造业或服务业,这种剎那间的永恒在零售业屡见不鲜,部份的原因是竞争对手随时准备复制你的做法,然后超越你,同时消费者绝对不会吝于给予新加入业者尝试的机会。“零售业一旦业绩下滑,注定就会失败。”

因此,巴菲特对于零售类投资标的的选择十分慎重。较高的竞争门槛,或者说宽而深的护城河显得异常重要——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能力将其他竞争者挡在经济城堡外,在遭遇恶劣的市场环境时有效抵御风险。

而真正让巴菲特失望的,是克拉克为代表的管理团队。除了利润下滑外,最让投资者担心的是,克拉克似乎对TESCO的转型战略没有清晰的路线图,且克拉克大有失去全盘掌控集团的可能性。

TESCO一直以其创新能力被尊为行业标杆,但如今的TESCO,其创新能力似乎并不在主业,而是在副业上。因此在主营业务上,当竞争者向它宣战时,公司的反应速度和力度都为人诟病,最终企业利润率的下滑让投资者大为不满,并把矛头指向克拉克。

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正是优秀企业迎难而上、超越其他竞争者的好时机。TESCO没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却大量消耗宝贵的资金弹药,偏离主业的中心,转型艰难而缓慢。TESCO的发展正在失去重心,这是巴菲特十分担忧的地方。“一次又一次,我们在导致管理人员的注意力离开正道的傲慢或者无聊存在时,看到价值失去活力”。

企业良好的长期经济前景有赖管理人员创造。如今,TESCO自身的失误让其错失良机,由其品牌威力、产品特性、销售实力构筑起来的护城河正在被更多污泥所覆盖,与巴菲特“良好长期经济前景”的选股标准渐行渐远。

对于TESCO而言,2014年更是糟糕的一年。克拉克承认,在他任职这家零售商的40年里,从来没有经历如此大幅度的销售额下降。最终,企业财务造假成了压倒TESCO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近10位高管因之下课,可以想见这一问题有多严重和普遍。

对巴菲特而言,2014年上半年严峻的经营业绩并没有让巴菲特大举抛售股票,但,财务造假事件却催动他在9月将持股比例从3.7%大幅下调到3%以下,尽管此时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被腰斩。TESCO企业高管的不道德行为击穿了巴菲特“由诚实和正直的人们经营的”的选股原则。

起点再见起点,巴菲特选股的筛子还是那个筛子,可惜,企业已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