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用“少”,神仙可了

 一株小苗 2014-11-08
古人说养精有“五要”: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所以,古语说:“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想要养精,排在第一位的要诀就是一个“少”字,在今天尤其有道理。养精“五要”中的戒酒、慎味都和解决“撑死”的问题有关。


[转载]养生用“少”,神仙可了

 

 

[转载]养生用“少”,神仙可了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接受了一种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在科学领域也有一个类似的观念叫“结构决定功能”,这个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养生而言,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全是物质性问题,是有形问题,是关于具体脏器的问题……比如吃什么、喝什么。

  如此关注养生的物质性问题,按理说这些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了。事实上,国人如今确实“富裕”了: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为24%,其中成人为30%,儿童青少年为12%。2亿人超重,6000多万人肥胖。城市每5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现在国人的慢性病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年轻化,即“非”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关于“健康”,科协有10条标志:①精力充沛,②处事乐观,③善于休息,④应变能力强,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⑦眼睛明亮,⑧牙齿清洁,⑨头发光洁,⑩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有弹性。)

  国人从“东亚病夫”,到被“撑”出病来,只花了百年光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现在的人都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我们的身体之所以病,不再主要因为生活中物质资料的匮乏,而是主要因为我们与生活中物质资料的关系出了问题。对于今天的养生来说,不在于你吃了什么,而在于你没吃什么。因为今天你想吃什么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相反,让你抵御美食诱惑而不吃什么是件很难的事情。

  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人类天生就喜欢脂肪等高热量食物的味道,这个偏好是基因决定的,因为在几百年前,人类要想获得食物都仍然需要耗费很多的能量,身体必须要学会储存能量。而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太快了,现在的人们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能量就能获得高热量的食物。

  古人说养精有“五要”: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所以,古语说:“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想要养精,排在第一位的要诀就是一个“少”字,在今天尤其有道理。养精“五要”中的戒酒、慎味都和解决“撑死”的问题有关。中医认为酒能动血,人喝完酒后会脸红发热,手脚也会发红发热,这就是因为酒催动血在体内奔腾驰越,这样一奔腾消耗就会让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精又变得稀薄了,所以中医主张戒酒,尤其是那些“血气既衰之人”,这种人气血不足,稍微喝点酒就会面红耳赤,稍微活动量大一些也会面红耳赤,气喘吁吁。

  正如现在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中医确实认为饮食可以补精,不过中医从来没有说猛吃、多吃是可以补精的。相反,中医认为肥甘厚味、刺激性的食物不能补精,只有“恬淡”的食物才能补精。哪些食物才是“恬淡”的呢?有两条原则可以判断,第一是不论荤腥,都用淡煮的方法来烹饪,第二是五谷都属于恬淡的食物,尤其是用五谷煮粥时最后中间结成一团的很黏糊的那一团粥,中医认为这个东西是米的精华凝聚而成,最能补精。

《东方早报》2014年7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