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鹤凤凰共蹁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昵称12149590 2014-11-10

黄鹤凤凰共蹁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它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永生不灭,所以又有“不死鸟”的名称。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凤凰才会飞来。因此“凤凰齐飞”是天下太平、万民和乐的祥瑞之兆;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因而“龙凤呈祥”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如此神奇的瑞鸟,自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向往,许多纪念“有凤来仪”的凤凰台应运而生。在河南、江苏、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众多的凤凰台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南京市凤凰山上的凤凰台了,因为有诗仙李白的这首诗。

天宝三载(744),李白因不得重用而离开长安,大约三年后东游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时(一说是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后重游金陵时)登上了凤凰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令后人评说不尽的悼古伤今之作——

“传说中的凤凰台,凤凰翔集,齐飞遨游;眼下凤去台空,唯有浩浩长江,无语东去。荒草遍布,埋没了东吴时代的宫苑、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化成了一堆堆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半隐半现,仿佛从青天坠落;苍茫的白鹭洲,匍匐江中,把江水分割成二派支流。只因为浮云漫天,遮蔽了光辉的白日;登高远眺,不见长安城的影迹,怎能不使人忧愁?……”

诗人首联点题,寓兴亡之感:“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三只凤凰翔集于此。想当年,凤凰现瑞,六朝是何等的兴盛;可如今凤去台空、繁华化为烟云,只有无情的长江水依旧独自东流,这又是何等的凄凉。虽然诗人连用三个“凤”字、两个“台”字,一气流转、气势放纵而出,但浓重的兴亡之感还是在对比之下扑面而来,给全诗奠定了感伤忧悒的情感基调。

颔联写登台所见,含悼古之慨:“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诗人登上高台俯视金陵,只见昔日吴国繁华的宫苑已经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晋代的豪门贵族也已埋入坟墓、化为丘土。“吴”、“晋” 给人以悠远的时间感,“埋”、“成”给人以无奈的沧桑感。历史无情、物非人非的悼古之情油然而生。情思邈远,语意悠长。

颈联写远眺之景,衬伤今之悲:“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诗人从怀古的幽思中回到现实,极目远眺,三山高耸入云,像是在空中坠落;二水分流,白鹭洲匍匐江中。一个“落”字,既写出山峰云遮雾绕、若有若无的情状,又突出其兀然而立、倚天高耸的姿态和气势;一个“分”字,既写出水遇洲阻而分流的图景,又写出水、洲相击的力量和气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一幅山奇水异的“山水画”,此联境界阔大,气象壮丽,对仗工稳,是别人难以超越的经典丽句。“江山如此多娇”!诗人为何反而发出“使人愁”的感慨呢?

尾联写登台所感,比兴作结:长安城远在千里之外,在金陵当然无法望见,更何况还是浮云蔽日的时候?使诗人愁思郁结的不是自然之浮云、白日、长安城,而是它们象征的深意——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象征帝王、长安城象征朝廷。因得罪权贵而不为朝廷所容的李白深知,那些嫉贤妒能的奸险小人,他们欺君罔上、把持朝纲就像“浮云蔽日”一样,使天下昏暗无道、贤才俊杰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一个“愁”字,既含有诗人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又饱含对自身现实遭际的悲愤,更充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忧国伤时之情,比兴而出,更觉深婉沉痛。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浓重的忧国伤时之情,意旨深远,耐人寻味。据《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瀛奎律髓》等记载,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所题很《黄鹤楼》诗,甚为推崇,后来有意作了这首诗来效仿。从二者的内容、结构、遣词、用韵上来看,李诗确有模仿崔诗的痕迹——崔写鹤去楼空,李写凤去台空;崔写汉阳、鹦鹉洲,李写三山、白鹭洲;崔写乡关何处、使人愁,李写长安不见、使人愁;连押韵也是一样。所以,“黄鹤楼”胜于“凤凰台”,几乎成了众口一词的定评。

然而,果真是这样吗?施蛰存先生分析说:崔诗开头四句,实在是重复的。其中的意境,李白只用两句就说尽了。句法更简练,这是李胜崔的第一个地方;崔诗一起就是四句,占了律诗的一半,馀意便不免局促,只好用“晴川”、“芳草”两句过渡到下文的感慨。李诗则平列两联,上联言吴晋故国的人物已成往事,下联则言当前风景依然是三山二水。从这一对照中流露了抚今悼古之情,而且也恰好阐发了起句的意境。章法更严谨,是李胜崔的第二个地方;崔颢是为一身一己的归宿而愁,李白是为奸臣当道、贤者不得见用而愁。思想境界更高阔、更积极,这是李胜崔的第三个地方;崔诗的“乡关何处”之愁没有来处、也无交代,而李诗从云遮山而想到云遮日,进而自然引出长安不见之愁。思想过程符合逻辑,是李胜崔的第四个地方;……噫!“黄鹤”“凤凰”双飞去,孰能觅影判高低?

余试以诗解之曰:

黄鹤一去不复返,凤凰何曾落人间?
楼寂只因崔情苦,台空但为李意潸。
白云悠悠千秋逸,流水脉脉万世闲。
颢气如虹白境阔,黄鹤凤凰共翩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