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代的律诗就不得不提崔颢的《黄鹤楼》,而说到黄鹤楼就又不得不讲千百年来与之对比的《登金陵凤凰台》,接下来看一下这俩首诗的PK.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近代的版本第一句都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而唐代的《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又玄集》都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历来争论颇多。看完施蛰存老先生的分析后,认为白云可能性更大些。 原因有二。 第一,唐人诸本都是记录的“白云”他们基本都是同时代的不会出差错,且元代的《唐诗鼓吹》开始使用“黄鹤”,后人沿用。 第二,诗中使用的是对举的手法,第一二联以白云、黄鹤对举,没有第一句的白云,第四句的白云从何而来?就是如下对应: 昔人已乘白云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首诗虽然不是意义深刻,但是流利自然,通俗明白,为大众所喜爱。当初李白也登黄鹤楼想赋诗一首,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感叹“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很想与崔颢这首诗一较高下,后到南京游凤凰台时写了一首。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 李白的首联起的作用相当于崔颢的首联和颔联。李白的颔联是比崔颢多的一处表达,颔联通过吴宫花草、晋代衣丘怀古。这是李白胜崔颢的一个地方。 这两首诗的尾联表达情感有所不同,崔颢的是旅客游子的怀乡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而李白的是政治性愁,因为浮云蔽日(浮云这里指杨国忠、高力士等人,日指的是君主),看不见长安而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