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赏析(四四)——《黄鹤楼》PK《登金陵凤凰台》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8-09

说到唐代的律诗就不得不提崔颢的《黄鹤楼》,而说到黄鹤楼就又不得不讲千百年来与之对比的《登金陵凤凰台》,接下来看一下这俩首诗的PK.

古诗词赏析(四四)——《黄鹤楼》PK《登金陵凤凰台》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 黄鹤楼: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五十年代因建长江大桥拆卸下来,异地重建了。

  2. 悠悠:飘荡的样子。

  3.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 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5. 乡关:故乡家园。

  6.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近代的版本第一句都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而唐代的《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又玄集》都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历来争论颇多。看完施蛰存老先生的分析后,认为白云可能性更大些。

原因有二。

第一,唐人诸本都是记录的“白云”他们基本都是同时代的不会出差错,且元代的《唐诗鼓吹》开始使用“黄鹤”,后人沿用。

第二,诗中使用的是对举的手法,第一二联以白云、黄鹤对举,没有第一句的白云,第四句的白云从何而来?就是如下对应:

昔人已乘白云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首诗虽然不是意义深刻,但是流利自然,通俗明白,为大众所喜爱。当初李白也登黄鹤楼想赋诗一首,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感叹“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很想与崔颢这首诗一较高下,后到南京游凤凰台时写了一首。

古诗词赏析(四四)——《黄鹤楼》PK《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 花草:是妃嫔、美人的代词。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5.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

李白的首联起的作用相当于崔颢的首联和颔联。李白的颔联是比崔颢多的一处表达,颔联通过吴宫花草、晋代衣丘怀古。这是李白胜崔颢的一个地方。

这两首诗的尾联表达情感有所不同,崔颢的是旅客游子的怀乡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而李白的是政治性愁,因为浮云蔽日(浮云这里指杨国忠、高力士等人,日指的是君主),看不见长安而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