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菍

 百城主人 2014-11-10
  文/图  野莲
   如果说野牡丹是野牡丹科的科长,那“地菍”就是她的堂妹。跟她同科同属,生得小巧玲珑,不像她是个高挑美人,但同样粉嫩水灵,也是野花界的美女。
   关于她的名字,还有个争议。我查到的是 “地菍”(音同“聂”),而一位前辈告诉我说是 “地稔”(音同“忍”),甚至2012年以前,百度贴吧同时存在过“地菍吧”和“地稔吧”。根据《中国植物志》所载,还是地“菍”,不是“稔”,特此正一正名。
   地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常生在酸性土壤中。
   第一次看到地菍的时候,涌上心头的是满满的感激。感谢她这样美,却又这样心甘情愿地开在旷野,有一种安于尘世却又出于尘世的气质,惹人怜爱。每每见她,都不忍就这样路过,而是低下身,给她一个小小的问候。
   和野牡丹玉树临风的姿态不同,地菍几乎贴地生长。绿油油的小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对生,有主脉3-5条,边缘和背脉上薄被稀疏粗毛。
   花朵浅粉或淡紫,两性,花瓣大多为5枚,在夏天开放。最具野牡丹科特色的是它的10枚异型雄蕊:5长5短,长的花药紫色,短的花药黄色。有一个还未成定论的说法,紫色花药中的花粉主要是为后代提供雄配子,而黄色花药则是专为犒赏前来传粉的昆虫们的,真有趣。
   地菍的果实长约7-9毫米,稍肉质,上面有稀疏的硬硬的倒伏毛,像小罐子。没熟的时候是绿色的小罐子,到了7月份以后,果实慢慢成熟,就变成黑色的小罐子了。某年9月间在同安云顶山看到过它,真是一不小心就会给踩了。摘来吃,微甜,多汁,在野果中算是美味的了。
   地菍还是中药材。医书上说它的根及全草均可入药,有解毒消肿、祛瘀利湿等诸多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