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印度哲學有四大吠陀 (知識),分別為利俱吠陀(RI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沙磨吠陀(SAMAVEDA),和阿闥婆吠陀(ADHARVA VEDA)。阿育吠陀(Ayurveda)則是約五千年前從阿闥婆吠陀(ADHARVA VEDA)分流出來的一支。據說可以追溯到梵天/婆羅摩 (Lord Brahma,根據印度哲學,祂是宇宙的創造主),之後也經由眾多世代的神祉和聖人傳承到人世間。長久以來,這些古勝先賢的手稿記載在棕櫚樹葉和皮革上流傳給我們後世。目前阿育吠陀(Ayurveda)流傳下來最悠久的文獻有印度藥書(CHARAKA SAMHITHA),外科書(SUSRUTHA SAMHITHA),和八部功總集(ASHTANGA SAMGRAHA)。 阿育吠陀 (Ayurveda)也稱作「八部功法」(ASHTANGA VEDA,字面上的意思是知識的八個分支),顧名思義共分為八項專門知識。如下所述: ● Kaya Chlkilsa 一般醫學 ● ● ● ● Shalya Tantra 一般手術 ● ● ● 根據阿育吠陀 (Ayurveda),宇宙中所有的物質,有無生命與否,皆是五種永恆元素的組合體,稱作潘迦瑪哈布噠(P anch Maha Bhoothas)。人體也是這五種永恆元素的各種組合而成。如此認為人體內的每個細胞具備生命所有的屬性。人體和外在世界的差異在於表現柴坦尼亞 (CHAITHANYA),這個意思有意識、生命能量、精神、和靈魂等意思。這五個基本永恆元素為:地、水、火、风、空。 元素在人體以三要素或微緻波或性情 (梵文為Thridosha)。Dosha字面上是保有或主宰肉體的的意思,各為 Vatha(风和空)、Pitha(火和水)和Kapha(地和水)。 潘迦瑪哈布噠 (P anch Maha Bhoothas)和三要素(Thridoshas)皆非凡人肉眼可見。不過廣泛地說來應該可以感受得到,因為皆牽涉到人體組成構造和身體機能的作動。风和空組合形成Vatha這個元素。Pitha要素則由火元素組成。地和水元素則組合形成Kapha要素。這三個要素宰治了所有生命現象、生理機能、人體的生理和病理、和心理與意識。他們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保護正常生理機能的防衛機制。 Doshas 1、Vatha要素 三者中最重要的要素,因為左右其他要素 (doshas)的功效。 Vatha的屬性:乾燥、輕的、寒冷、粗糙、細緻和微小、移動。 Vatha的功效:控制動作、控制呼吸、控制本能需要、組織變形、運動功能、感官功能、控制體液釋出和排泄,恐懼、衝動、焦慮 Vatha的重要部位 :大腸 (Vatha的主要部位) 、骨盆、大腿、耳朵、骨頭、皮膚 2、Pitha 要素 Pitha的屬性:稍油滑、穿透的、熱的、輕的、怪味、好擴散、液態。 Pitha的功效:促進新陳代謝和荷爾蒙功能、調節熱量和體溫、幫助消化、理解力、智慧、飢餓與口渴、感官、色彩和整合、憤怒、怨恨、忌妒等。 Pitha重要的部位:肚臍 (Pitha的主要部位) 、胃和小腸上端、汗液、淋巴液、血液、眼睛、皮膚。 3、Kapha要素 這是體液要素,其屬性為:滑溜、冰冷、沉重、動作緩慢、黏稠、鬆軟、穩定等。 Kapha的功效為:讓身體穩定且有能量、生長、潤滑、熱忱、性渴望、寬恕、免疫力、感情、保有、佔有、貪慾、囤積、知識。 Kapha的重要部位:胸腔 (Kapha最主要的部位) 、喉嚨、頭部、氣管、關節、胃部、淋巴液、脂肪組織、鼻子和舌頭 Dhatus 字面上的意思是支援身體功能的部位。這些是身體基本的功能性組織,共有七個: Rasa (血漿)
、Raktha (血液) 、Mamsa (肌肉) 、Medas (脂肪) 、Asthi (骨頭) 、Majja (骨髓) 、Sukla
(精液和卵子) Malas 字面上的意思是污染身體的物質。這些是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身體的副產物。這些以汗水、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整體來說,人體非常需要
Doshas,Dhatus和Malas,就像樹倚賴根一樣。 Agni Agni的概念在 阿育吠陀 (Ayurveda)中很重要。在外界以太陽能存在,內在則以Agni的型態存在所有有機生物體內,並主司新陳代謝。因為食物的組織構成和人體組織不全然相同,所以進入體內的食物必須轉化成這種型態,系統也才能加以吸收,再傳送給能量細胞,身體才得以生存。負責轉化的即是Agni。 Trigunas 字面上是三種素質或三個屬性的意思。這是心靈三個特定的屬性,分別為 Satwa,Rajas和Tamas。這三個Guna的屬性為下: ● ● ● 阿育吠陀 (Ayurveda)裡的健康概念 阿育吠陀 (Ayurveda)的目的是要達到生物在生理、心理和心靈上的健全狀態。其中的基本概念和中心思想著重在要以正確和徹底的健康觀念來達成這種狀態。唯有在Doshas,Dhatus,Malas,和Agni在彼此達到平衡,人體才能運作正常。為了維持三個面向的健康狀態,Trigunas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些因素不管是增加或減少,也不論其範圍大小,人體便會得到疾病或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阿育吠陀 (Ayurveda),所謂的健康狀態即是Doshas,Dhatus,Malas,和Agni彼此平衡地運作,並且身體、感官、心智、和靈魂都達到平和的一種狀態。達成這種狀態的人稱作Swastha 疾病和病因 Doshas,Dhatus,Malas,和Agni彼此間的和諧與平衡左右主要的健康狀態。遵守大自然法則的人才能維持這種平衡。行為失當或飲食習慣不良會打亂和諧並且導致疾病上身。 Dosha的劣質化是疾病的主要起因。因為他們是導致像是Dhatus,Malas,Agni等肉體元素敗化的唯一原因。依照病理和健康狀況的不同,Doshas會依據敗化情形、集中和外顯的擴散區域,而有不同的病徵。 Doshas敗化的方式有正常和異常二種。正常的敗化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因素,像是季節變化、日間的改變、和消化的階段等。這種敗化很容易對付,而且有時候不需治療就會自動恢復正常。刻意接觸外在或內在的病因是導致Doshas異常敗化的主因,也就是濫用感官功能、不良的習性、壓抑身體需求、不好的飲食習慣、沒有依照氣候行事,食物搭配不良、沒有照顧保護身體健康、負面情緒像是貪念、妒意、和憤怒等過多。 透過徹底瞭解 Doshas敗化的病徵和詳細的診斷,便能找到疾病的起因。 這點在治療上是個很重要的觀念。阿育吠陀 (Ayurveda)治療法的中心準則是排除內部疾病的導因,並且使敗化的Doshas,Dhatus,Malas和Agni復原到正常狀態。 阿育吠陀 (Ayurveda)的診斷法 阿育吠陀 (Ayurveda)有三種主要診斷病人身上未達平衡的Dosha和病情的方法。分別為: ● ● ● ● 以上各法皆有兩種特定的診斷程序。分別為: ASHTA STHANA PAREEKSHA(診斷八步驟) ● ● ● ● ● ● ● ● DASA VIDHA PAREEKSHA(診斷十步驟) ● ● ● ● ● ● ● ● ● ● 治療 阿育吠陀 (Ayurveda)的治療法可略分為兩種: ● ● Sodhana Chilkilsa(純淨療法) 這個療法的目標是要排除內部引發疾病的因素。體內有很多新陳代謝過程產生的有毒衍生物。雖然大部分體內的毒素會透過排洩系統自然地排出體外,但是有些仍然可能會留在體內各種組織內,並進而敗壞 Doshas和Dhatus等,然後系統原本的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多因素像是不良的生活習性、不佳的飲食習慣、錯誤的食物搭配、壓抑身體需求、和情緒失調等都會招染疾病,進而導致毒素的沉澱。 各種療法程序皆是用來促進排除類似的有害因素,像是: ● ● ● ● Vasthy(藥療灌腸療法)以煎劑或油膏的草藥使用於肛門內 ● 這五種步驟統稱為 Pancha Karma。字面上的意思是五種以淨化方式恢復身體正常狀態的步驟。這個尤其在Dosha劇烈惡化時採用。 Shamana Chikilsa(降壓療法) 這特別是在 Sodhana療法之後才採用,針對較輕微的敗壞情形。草藥內外兼用以治療敗壞,並恢復Doshas、Dhatus、 Malas和 Agni的正常功能,也進而加強身體的免疫力。不需要排除毒素,即可恢復正常狀態。 療前準備程序 在進行 Panch Karma之前,身體應先做好排除毒素的準備。沉澱的毒素應先從細胞或組織上釋放到排除管道中。為了這個目的,有兩個相互配合的治療程序: ● ● 在 Snehana Karma中,內外兼用油膏或印度酥油等草藥。Snehana療法的各項療程為Sneha Panam, 阿比揚噶按摩法 (Abhyangam) 和按摩,Sirovasthy,Siroclhara, Pizhichil等。 Swedana Karma是出汗療程。這個療程要配合Snehana Karma使用。各種Swedana的療程有Njavaraklzhi, Pizhichll, Elakizhl, Choornasweda, 蒸汽浴,和熱藥草浴等。 Prakruti(組成本質) 在受孕之時,每個人的 Prakruti或組成本質就已經決定了。這個階段個體的組成,是由父和母的生殖細胞,「SUKURA」和「ARTHAVA」中的五個永恆要素的排列組合來決定。一旦基因要素成形,就不能依個人需要來做更動。雖然我們會受文化、社會和環境或好或壞的影響,但是五個要素在我們初生之際所作的組合是恆久的。但是不斷遭逢體內生理病理遽變的要素組成,則會因應環境、飲食習慣和日常作息等改變來進行修正。 阿育吠陀 (Ayurveda)記載了七個Prakrutis或是組成種類: Vatha型、Pitha型、Kapha 型、Vatha Pitha型、Vatha Kapha型、Pitha Kapha型、Vatha Pitha Kapha型。Vatha型、Pitha型、和 Kapha型為三大組成本質。 特點: 1、Vata(風主宰的個性) ● ● ● ● ● ● 內在性情:友善、冷靜、依賴、感恩、守規則、誠實、愉悅等 ● ● ● ● ● ● ● 2、Pitha(火主宰的個性) ● ● ● ● ● ● ● ● ● ● ● ● ● 3、Kapha(體液主宰的個性) ● ● ● ● ● ● 喜愛的食物:辛辣,苦澀 ● 內在性情:友善,冷靜,依賴,感恩,守規矩,有決心,有榮譽感,愉悅 ● ● 出汗:中等 ● ● 性慾:非常旺盛 ● 健康:強壯,壽命較長 ● 疾病抵抗力:抵抗力較強 ● 只有單一 Dosha和Thridosha(即具備Vatha,Pitha和Kapha三項都有)的Prakruties很少,大部分都是兩個Dosha的組合。 瑜珈和冥想 瑜珈是人的科學,根據古印度的智慧和文化,這門藝術專教導世人過著健康、平衡、和諧且知足的生活。瑜珈是一個整合的系統,整合肉體、心理和靈魂來研究人,並且整合出一些準則、信念、價值、態度、和兼顧個人與社會利益的生活方式。古聖先賢在自我實現後所領悟出來,從入世到出世,被認為是人的科學,也是一門生活哲學,一種行為和態度的準則,也是生活的藝術,不僅能用來確保肉體的健康、心理平靜和諧、道德提升,也能昇華人的精神生活。不過必須謹記在心的是,修研這門藝術是個艱辛的過程,需要毅力、堅持、投入、和完全配合。沒有速成的瑜珈。不只是閉上眼睛或是擺個姿勢那麼簡單而已,牽涉了培養對生命的態度和方法。不僅要深入了解這門哲學,也要進而身體力行,也必須瞭解不是只要做瑜珈就可以了,必須和日常生活整合才行。修研瑜珈不是來避免俗事,而是要讓我們能更事半功倍也更有擔當地履行自我的責任。 瑜珈比當代現行的心理學更早瞭解心理和潛意識的重要。瑜珈以舞台式的八個階段,以漸進的方式,最後將解脫所有的苦難。這些步驟將按部就班地帶領我們到創意、辨識力的最高境界,也會達到心所嚮往的完美。 這八個步驟為: ● YAMA——暫時瑜珈的行為,個人和人際的 ● ● ASANA ——肉體的紀律 ● ● PRATHYAHARA ——收斂感覺 ● ● DHYANA ——冥想 ● 前五項著重心身方法的稱為外 (Bahiranga)瑜珈,又稱Hath瑜珈,而後三項牽涉心靈層面的則稱為內(Aantaranga)瑜珈,又稱Raja瑜珈。一般人在習得外瑜珈前,幾乎是不可能領悟內瑜珈的。八個步驟的程序是瑜珈的標準流程。 瑜珈是紮根於對人和其在世間角色定位的深刻瞭解,瑜珈也是首先發現肉體和心靈互動的關連。瑜珈透過分析心理複雜的層面和研究人世苦難的過程,對人的個性有深度的研究。以心理生理過程來施行心身方法,以處理肉體與心靈的錯綜複雜,並且使人類各層面的個性和人生階段達到和諧與整合。 瑜珈基本上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也已經進化昇華成一種超越人性複雜的系統,也達到超脫物質,精神上的自由解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