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人凭什么是巴菲特的老师?

 qjpxzx 2014-11-10
沃伦·巴菲特说:“我在管理方面学到的大多数知识都是从墨菲那儿来的。”墨菲在掌舵其媒体帝国长达40年的时间里,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学,而伯克希尔公司中也常常能看到这些理念的影子。

  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及其传奇掌门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粉丝们都很清楚,巴菲特的投资导师是本杰明·格雷汉姆(Benjamin Graham)和查理·芒格。但当新书《巴菲特之外的伯克希尔》(Berkshire Beyond Buffett)的作者劳伦斯·坎宁安(Lawrence Cunningham)就序言作者征询巴菲特的意见时,后者不假思索地推荐了自己40多年的老朋友汤姆·墨菲(Tom Murphy).

  “我在管理方面学到的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墨菲那儿来的。”巴菲特告诉坎宁安,“我会因为自己没有早一点用上这些管理知识而自责。”

  经典商业书籍《局外人》(The Outsiders)曾对八位CEO大加赞扬,墨菲和巴菲特一起位列其中。《局外人》是一部备受推崇的书,其拥趸包括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这样的投资人,该书试图解析那些极少数大幅跑赢市场的企业领袖的非比寻常之处。书中援引了巴菲特的这样一段话:“汤姆·墨菲和丹·伯克(Dan Burke)也许是有史以来甚或永远都是世上最伟大的管理双人搭档。”

  在掌舵麾下媒体帝国大约40年的时间里,墨菲和伯克开发出了一套简单的准则——分散化管理、雇用最合适的人并充分放权、严格控制成本——并将这套准则发挥到了极致。坎宁安写道,不难看出,那些准则在伯克希尔也发挥着效用,各子公司的CEO们被赋予了充分的信任来贯彻执行公司的文化。

  巴菲特本人为这对搭档投注了大量的资金和信任。1985年,墨菲和伯克掌管的大都会通讯公司(Capital Cities)收购了规模大大超过他们的美国广播公司(ABC),32亿美元的收购资金中有5.5亿便是来自于巴菲特。这是迄今为止巴菲特最大手笔的一次投资,也是该笔交易得以实现的唯一关键因素。这笔交易是当时最大的一笔非石油行业的收购。

  以下便是墨菲如何形成其管理理念,并将它传递给那位常常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的过程。

  管理哲学的形成

  摘自墨菲为《巴菲特之外的伯克希尔》一书所作的序:

  我们两人都认同分散管理哲学:审慎聘用关健岗位人员;在组织内下放决定权;制定宏观准则,抵制干涉细节的诱惑。换言之,不要雇了一条狗还想自己亲力亲为来吠叫。

  这话很像是那种会出自巴菲特本人之口的朴素哲理。这两位大拿是1969年经墨菲的一位商学院同学介绍而相识的,两人之间有正式的业务合作关系则要到将近20年之后。彼时的大都会通讯公司虽然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但充其量也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媒体公司而已。

  1954年,29岁的墨菲加盟大都会通讯公司,当时它还只是墨菲父亲的朋友收购的一家破产的地方电视台。1961年,墨菲把伯克招进了公司,他们两人相对来说都没什么经验。墨菲是传奇的哈佛商学院1949届毕业生,他的一些同学后来成了施乐(Xerox)、布鲁明戴尔百货公司(Bloomingdales)、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强生公司(Johnson and Johnson)的CEO。他在广告业和产品管理业干过几年,但他和伯克都没有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背景。

  不过,从一开始墨菲就很有成本意识。电视台所在的建筑是由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来的,公司要求墨菲将房子重新粉刷以吸引广告主时,他只粉刷了房子朝向道路的那两面墙。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保留着这家电视台的一张照片。

  墨菲和伯克尽量聘用最优秀的人才,数量不求多,优先考虑才干,经验次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电视可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他们赋予年轻管理者们极大的自主权,发现了可造之材便将整个部门交由其去管理。伯克和他手下的经理们都知道不用向总部递交周报,因为没人会看这些东西。只要各家电视台营运数据达标,长期运行良好就行。

  不过,成本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视台的收入是周期性波动的,因此实现低成本是保证持续盈利的唯一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预算编制是起点。伯克和他的CFO会极其仔细地逐行审阅运营预算,核查每一项资本支出、人员和盈余数字。公司总部的运营成本非常之低,大都会通讯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时整个公司总部仅有36名员工。没有人力资源部,没有并购工作人员;处理媒体来电的是墨菲的私人秘书,没有花钱聘请专人处理此事。正因为这些举措,墨菲旗下那些电视台的利润率创下了行业之最,超过了50%,远远高于30%的行业平均水平。

  和巴菲特相识不久,墨菲就极力想要拉巴菲特加入大都会通讯的董事会;他前往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伯克希尔总部,想要说服巴菲特。巴菲特拒绝了他的提议,因为该公司的市盈率很高,不过他告诉墨菲,如果需要建议,随时可以给他打电话。

  墨菲说:“从那一天开始,沃伦就成了我最棒的一名董事,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董事会的一员。”他将这些年来他跟巴菲特的多次谈话形容为“并购启蒙”。

并购课程

  在巴菲特与墨菲相识之前,大都会通讯便已有过多次收购行为。最初它只有一家电视台,到两人初次见面之时,它的旗下已有了数家地方广播公司和两家出版社。不过,最大的那些交易都发生在两人相识之后。

  很多并购案的失败,源于上下两家的严重不匹配,或者是低估了整合成本。墨菲的并购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考虑到他手下并没有并购专家,也没有花高价请过通常大家都会请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和咨询顾问,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正如桑代克(Thorndike)在《局外人》一书中所详细描述的,墨菲从未将并购事宜委派给他人,他让巴菲特做他的参谋。他可以安地等待,直到吸引他的机会出现,而在确有把握之时他也能够押下重注。通常他都能迅速做出行动,这一点其他人一般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对伯克快速提升利润的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

  墨菲自有一套寻找并购对象的方法,他避开公众视线,花费数年时间与潜在的收购对象建立关系。他从不对外发行股票融资,而是要么从公司内部支取现金,要么对外借债,这些债务基本上都在三年之内还清。他所有的重大并购交易都是跟卖方直接接触交往后签约的,从无恶意并购,也没有竞拍收购。他有着严格的回报要求:十年两位数的税后回报,无杠杆。

  显而易见,墨菲在并购交易上的行事风格与巴菲特不约而同。众所周知,巴菲特也对恶意并购和竞拍收购避而远之,同样也与那些家族企业的老板们建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同样也是调用内部资金为交易融资。

  他的谈判策略也与墨菲如出一辙,喜欢在潜在卖家提出价格后迅速还价,如谈不拢则接着找下一家。墨菲告诉桑代克,巴菲特最终决定为大都会通讯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投资时,两人只花了15分钟便谈妥了此事。

  是导师,也是学生

  尽管墨菲对此轻描淡写,但巴菲特的确从见证墨菲建立起一个传播帝国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彼时伯克希尔还只是部分地购入其他公司的股份,而非整体买进。巴菲特在80年代中期卖掉了几家效益不好的企业,不过他承诺下不为例,今后他要致力于让员工们拥有永久的家。

  为创作《巴菲特之外的伯克希尔》一书,坎宁安采访了许多伯克希尔的运营负责人,找出了大家共同奉行的一些准则,这就是伯克希尔管理哲学的核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预算意识,雇用有创业精神的主动行事者,分散化与自主管理,技能习得,恒久感,愿意宽恕错误但绝不纵容道德缺失。尽管巴菲特在职业生涯之初便已抱有很多上述理念,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他是在经历了岁月的历练之后才最终形成了坎宁安书中所描绘的那种管理风格。

  坎宁安说:“汤姆在职业生涯之初是一位管理者,后来成了一名投资人。”他补充说道:“沃伦首先是一位投资人,在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中都是,后来才成了管理者。我认为他们两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之初都有共同的理念,在前行的过程中,他们从彼此的身上了解到这种理念是多么地有价值。早年的沃伦很努力地想要紧密管理他庞大帝国内的各家公司。他会建议什么时候该去买糖,要买多少。最终他意识到这不是个好方法。他不再试图去了解他的CEO们要去了解的事实。”

  如今,巴菲特在分散化管理方面比曾经的墨菲走得还要远。他的总部员工人数比墨菲当年的总部还要少,而且他也不召开年度预算会议。

大交易

  收购美国广播公司也许是两人交往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巴菲特的大手笔投资完全是出于对墨菲的信任。收购完成之后,美国广播公司成了墨菲伯克成本削减方程式的终极应用案例。据《局外人》书中所述,他们裁掉了1500名员工,取消了行政楼层专用电梯和私密包房餐厅,并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该公司位于曼哈顿中心区的总部。

  不到两年时间,美国广播公司的利润便与大都会通讯旗下各电视台的利润持平。它的盈利超过了竞争对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其收视率也从末位蹿升至榜首:公司虽在其他方面异乎寻常地精简,但在新闻和科技方面却投入重金。此举并非只是为了打造好新闻,毫无功利;真正的原因是:在传媒界,各个地方市场的领军者能获得与市场份额不成比例的高额广告收入。

  与美国广播公司的成功融合是墨菲最后一次大手笔收购,极大地推动了大都会通讯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墨菲步入70高龄时,伯克已经退休,最后一次交易在此时显得水到渠成。1995年,墨菲同沃尔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达成协议,由后者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收入麾下。

  此次交易巴菲特并未投入资金,但他却是首个推动者: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太阳谷峰会上,他建议墨菲跟时任迪士尼公司CEO的迈克·艾斯纳(Michael Eisner)坐下来谈谈。最终,双方谈妥了190亿美元的价格——这在当时是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并购交易。

  这是墨菲非凡职业生涯的封顶之作。他估计,如果在上世纪50年代末购入大都会通讯的股票,那么在该公司退市之时,持股人所得到的是2000倍的回报。此次收购对迪士尼来说也是个大利好:该公司拥有了当时一年亏损4000万的ESPN 80%的股份,如今其价值约为800亿美元。

  在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出售之后,墨菲在迪士尼留任董事数年。如今他仍然是伯克希尔的董事会成员。他对互联网也有些兴趣,曾任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ick的董事,这家公司后来以31亿美元的价格被谷歌收购。

  最后,他给那些面试哈佛商学院的年轻人提了个建议,这是任何一位硅谷企业家都有可能会提的建议:不要害怕失败。他说,假使你尝试了,没有成功,至少你“不是为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或其他大公司打工,在这些公司,所有财务问题都打理好了,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帮你做。自己当老板的回报真是太棒了。”

(责任编辑:DF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