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的奏鸣曲名称如热情、悲怆、月光、黎明、暴风雨,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命名?

 pgl147258 2014-11-10

肯定不是贝多芬写的,这些名称都是誰确定的,能告诉我出处吗谢谢了:) 这些对乐曲命名的人,他们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就是准确的吗?关于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是编造的吗?

滇狐的回答(49票)】:

感谢邀请。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悲怆》是贝多芬自己起的命名,最初就叫《悲怆的大奏鸣曲》;《黎明》是后来的评论家加的,具体出处没查到;《月光》是德国音乐评论家雷尔斯塔勃起的标题;《暴风雨》的由来是贝多芬的朋友问他其中两部作品的含义是什么,贝多芬回答让他去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暴风雨》,由于他朋友提到的这两部作品其中一部已经被命名为《热情》了,于是《暴风雨》就成为另外一部的名称。顺便说一句,《暴风雨》并不能算作作者本人给出的标题,那只是作者当时不想回答给出的一个搪塞的说法。

对于音乐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对作品进行诠释,如果不是作者本人给出的标题的话,我更倾向于抛开后人添加的标题来单纯听作品本身。

“关于《月光奏鸣曲》的故事”如果指的是小学课文里说的“贝多芬和盲姑娘的故事”的话,那我可以明确地说那是编造的,而且是非常低劣的编造。《月光》一曲贝多芬写得非常艰难,是多次反复修改之后才定的稿,绝对不是一夜之间一气呵成的。而且乐曲中的痛苦和愤怒,也绝对不是那种“面对贫苦劳动人民的悲悯情怀”所能够带来的。

【Libertas的回答(3票)】:

《月光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的小舟一样”而来的。“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钢琴奏鸣曲成为满天下家喻户晓的名曲。此曲贝多芬写于1801年,是题献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朱莉埃塔的。贝多芬与朱莉埃塔于是年在布伦斯维克家相识,朱莉埃塔年方15岁既在维也纳成为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对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非常倾心。1801年11月16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贝多芬写到:“我这一次的变化是因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爱着我,我也非常爱她。两年来头一次幸福降临在我身上了,我心理产生了结婚后一定会很幸福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平生的第一次。只是很遗憾,我们的身份不同。”也许就是因为这一身份的差异,恋爱并没有成功。当贝多芬遭到恋爱失败并患了耳病后,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痛苦失望的心情。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

【尹浪的回答(1票)】:

命名方便市场营销。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