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分享】何谓社工?一个一线社工的思维导图

 吕其谦 2014-11-10

【写在前面】当你百度“社工”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会获得以下定义: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专业助人的职业。其从业人员,是以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发挥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要求的专业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

这个定义准确而抽象,你瞬间觉得这个工作很“高大上”,但是仍不知道“社工”到底都会做些什么。

这很正常。

社工作为一个在大陆职业化仅7年的职业(2008年中国大陆第一批社工师职业资格考试),大众对她尚缺少感性的认知,没有感性材料支持的理性表达,是很难被理解和认可的。事实上,那些好像被广泛熟知和理解的职业名词,例如管理、营销、物理、化学等,也并没有几个人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定义,人们只是能想象到它们,却难以描述它们。这或许才是让大众理解一个职业的真正途径。因此,在向大众解释“社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纠结于规范化的定义好像就不再有意义了。

那么,社工到底在做什么呢?

去网上查查社工的相关资料,你会看到诸如“入户探访”、“成长小组”、“社区营造”、“社会融入”、“社会倡导”一类的词汇,而纵观各类关于社工的新闻报道,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词恐怕会是“做活动”和“志愿服务”。好吧,这一刻,在你的脑海中,社工从“专业的助人职业”变成了“专业的做活动职业”,更悲催一点的,可能直接变成了“拿工资的志愿者”。

我不能说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做活动”和“志愿者”确实是社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就像“2是数字”不能推导出“数字只有2”一样,社工也绝对不等同于“做活动”和“志愿服务”。

难题来了,社工的服务内容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老年、儿童青少年、妇女、弱能人士等)、不同的服务场域(社区、企业、医院等)、不同的服务方法(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有众多的分类,不同类型的社工的工作内容各有不同,加之本土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融合重塑的过程,我们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别人,社工到底都在做些什么。

可是让大众认识社工、了解社工、理解社工、认可社工,是社工职业化发展不能绕过的课题。尤其在目前国家以各类宏观政策由上至下推动社工发展的大背景下,怎样由下至上的、从专业的角度去让执行这些宏观政策的政府机关、群团组织的干部们明白什么是社工,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现在,是时候换个角度,去谈谈“社工是怎么思考的”了。这也许能让大众更容易理解社工的专业性。因为社工是一个重视价值理念的职业,而价值会更多的体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和做事细节之中,就像同样是“做活动”,不同的人去做,在“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的问题上,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个一线社工的思维导图”。要提前说明的是,由于我个人必然的局限性,这里所能呈现的,只是由个案服务引发的一部分社工思维,社工绝对不仅仅只有这些,而且这并不是给社工看的,因此不是标准化的社工服务流程和规范(请去看专业书籍)。但是我想,对于让之前完全不知道社工是何物的大众对社工有个初步的认识,所呈现的这些,也许已经能够起到一些效果。

【个案工作的思维导图——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今天,我接待了一个求助者(案主)。

社工是需求的分析者:我会倾听TA对自身情况的描述,并运用同理、共情、澄清、自我流露、面质等面谈技巧,一步步澄清案主的处境,分析案主的需求。

社工是资源的链接者:“心情不好”只是一种现象,它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也具有各种千差万别的需求。当与案主共同分析确认需求后,我会依据需求,为案主链接相关资源。心理咨询师、律师、医生、社保等都是我们可链接的专业资源。这一角色要求社工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社会资源,但并不一定要对每一项专业资源都精通。事实上,从事不同服务的社工,在专业知识的要求上也会相应不同,比如医务社工对医护知识有更多要求、老年社工对营养保健知识有更多要求、服务外来务工者的社工对劳动法知识有更多要求,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

【社工介入与传统行政救助模式的区别】

——此部分由社工 @李晓英 提供。

传统行政力量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时,往往为其找好各方资源,居民往往是被动接受帮助的角色。社工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时,会作为居民的支持者、陪伴者,与居民一起寻找能帮助自己的各方资源,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己的能力,当再次遇到困难时可以自己解决。

社工是全人发展的设计者【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除了生存层面的需求,发展层面的需求也应该予以关注。一个人的需求或问题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环环相扣的。我会依据案主的现实处境和发展目标,拟定系统的发展方案,并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强调发掘案主潜能,扮演与案主同行的角色,案主不仅是在解决问题,更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是环境的调适者、支持系统的修理工【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一些问题的出现,不一定只是案主自身的问题,而是与其所处家庭、社区、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支持系统缺失有关。一些由个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仅仅进行个案工作是不足以根治的,因此,我会试着在不同层面开展工作,以期通过改善案主所处环境和提升案主能力双管齐下,让案主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比如——

从个案工作到小组工作:我发现最近有好多新生都来咨询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与其一个个咨询辅导,不如开办一期新生适应性小组,让有共同需求的新生在小组中实现互助和成长。

从个案工作到社区工作:一个孩子不愿意上学了,通过面谈发现这个社区里的小学门口有一条高速路,孩子不太会过马路,害怕被车撞,所以干脆不去上学了。此时,除了教给孩子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外,我还会组织社区里有空的居民组成交通疏导队,在放学时候协助保障孩子们的出行安全。

从个案工作到社会倡导:一个女性投诉丈夫对其实施家暴,在接触其丈夫后发现他认为老公打老婆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身边的很多人也觉得这个是家务事,没必要闹大。那么除了对这对夫妻进行辅导,我还会开展一些反对家庭暴力的倡导活动,并做一些社会调研,形成政策性的建议,如建议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提交相关部门,尝试影响政策,改善社会环境。

【社工与志愿者的关系】

人们容易把社工和志愿者混淆,除了本土社工专业性方面尚有不足、社会认知度低以外的原因,有两方面想特别提出:一是社工的工资是由政府通过岗位购买或项目购买的方式支付的,一般不会向服务对象收费,因此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社工提供的是公益性的服务,不收钱的服务,在从未接触过社工的服务对象看来,那就是志愿者;二是社工在服务中常常强调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因此社工与志愿者常常在一个服务场域中出现,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可能就分不清谁是社工谁是志愿者。

我们常看到的解释社工与志愿者的区别的说法,无外乎是:社工是全职有薪酬的、具有专业理念、经过专业训练的;志愿者是义务且在业余时间从事的、凭着热心和热情参与的。

这种说法很标准,但我在此想更深入地解释一下为什么社工和志愿者总是被捆绑在一起,或者说在公益领域里,志愿者总是扮演着比其他领域更为重要的角色。

1、弥补人力不足:目前本土大多数社工服务点,都存在社工岗位有限,但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培养志愿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工人力不足的情况。

2、提供专业资源:一个个案或一个社区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有些人需要法律援助、有些人需要医疗救助、有些人需要课业辅导……社工不是超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做到全覆盖,而不少服务对象未必有条件去购买各类专业服务,因此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比如心理志愿专家、公益律师等)的加入,能更好的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3、服务对象赋权增能:让服务群体成为志愿者,本身也是一种服务策略。比如青少年社工,培养青少年志愿者,让青少年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从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人”转变为“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人”,这对于青少年问题预防能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再比如社区社工,招募社区居民组成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所聚焦的问题的解决,更是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4、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抽离具体的服务场域,从宏观层面来说,一个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具有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营造整个社会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团结友爱的氛围,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对这个社会多一份责任感、对他人多一份责任感、对自己多一份责任感,那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也自然会减少。

5、社工与志愿者的关系:志愿者是珠、社工是线;志愿者是线、社工是针。

在服务中,社工和志愿者会组成一个团队,而二者的关系如果能维系得够长,则会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社工主导,志愿者们配合工作;中期,社工与志愿者们一起商量完成工作;后期,社工帮助协调各种资源以支持志愿者完成工作。

只有志愿者的时候,志愿者很容易变成一盘散珠,而社工就是将这些散珠串起来的那根线,社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地整合志愿者的优势,通过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将志愿者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1+1大于2。社工同时也是引导串成一条线的志愿者的力量应用到服务对象、社区、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的一根针,没有社工对需求的分析和资源的配合,志愿者往往容易有心却无力,有力使不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