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中的防污染问题
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食用菌不改善了人们的膳食结构,而且大量出口,为国家创造了大批外汇收入。食用菌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展现了喜人的前景。但是在食用菌生产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污染导致减产,严重的污染甚至导致绝收,给菇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因而影响菇农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食用菌生产的更大发展。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包括菌种制作、播种、栽培、生产管理、成品采收、产品贮藏等。在这诸多环节中,防污染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防污染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将培养材料进行彻底灭菌,继而在各项后续工作中,想方设法避免杂菌感染。因此,从狭义上说,防污染是栽培之后的工作;而从广义上说,防污染是从头至尾始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菌种制作
食用菌的菌种一般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在各级菌种的制作中,防止杂菌污染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为如果杂菌污染了菌种,就一定会带来生产栽培中的大面积污染。因此在制作菌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基本步骤是:(1)先将接种室或接种箱清理干净,再将接种中要用到的所有物品放入其中,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和高锰酸钾7克的用量,将二者混合熏蒸灭菌。(2)接种人要身穿清洁衣服,最好戴上灭菌的套袖,并将手用消毒酒精棉球擦干净。(3)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4)接种后的材料要放在清洁的地方或保温箱中培养。当然,制作菌种的材料必须事先彻底灭菌。如果注意了这些环节,一般可以防止菌种污染。
最容易产生污染的菌种是栽培种,究其原因主要是制作者思想上不重视,往往认为是最后一级菌种了,用不着太严格,因此操作时比较马虎,或者用生料制作菌种。生料制作菌种,有时看起来是可行的,但存在着潜在污染危险,因为生料中有大量杂菌,即便是用了化学药品杀菌,也不大可能将杂菌全部杀灭。残存的杂菌伴随着菌种一起生长,虽然暂时显现不出来,但当播种之后,杂菌就可能大量发生,从而造成栽培料上杂菌滋生甚至蔓延。因此,为防患于未然,最好不要用生料制作菌种,而且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
一旦发现菌种污染了杂菌,就不要再进行扩种或栽培,要立即将其销毁,以免混在好的菌种中被误用。如果除其之外再也没有菌种了,那就要将其纯化之后再用。
菌种污染杂菌的情况,除了操作不严格外,有时发生在接种箱的制作上。有人在制作接种箱时只注意了密封,而没有注意通气。当接种量大时,酒精灯火焰将箱内氧气消耗尽而熄灭,不能保证无菌操作顺利进行,万一箱内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中带进杂菌,或甚至有人为了让空气进入箱内而打开箱门,都有可能造成菌种污染。因此,在制作接种箱时,既要考虑密封,也要考虑留下必要的、能防止杂菌进入的通气孔。
通气孔一般设在离操作者较远的箱侧下部,直径5~10厘米,口上固定4层纱布,口外设推拉门,箱内灭菌时将门关上,操作时将推拉门打开,即能使箱内进入空气,又依靠纱布过滤空气中的杂菌。如果箱体较大,可在不同位置增加通气孔。
二、播种栽培
食用菌生产中的播种与一般农作物的播种不同,也必须象菌种制作那样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其第一步就是要将栽培料灭菌。灭菌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化学灭菌法 这是一种将能杀灭杂菌的化学药品拌入栽培料的方法。常用的化学药品有灭菌灵、高锰酸钾、甲隆等,常用量在1%左右,这要根据培养料的性质和药品的纯度确定,用量太低起不到杀菌作用,用量太高则残毒太重,将可能影响食用菌的生长。用化学药品杀菌时须注意药品的有效期,过期药品药效降低或消失,应废弃不用。
(2)生物灭菌法 这主要指用发酵法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具体操作是:将培养料各成分拌匀,含水量50%至60%,堆成圆堆形,为操作方便,每堆50千克左右,间隔打孔,外覆薄膜。堆温达60℃后翻堆。如此重复两次后,即可铺开播种。这主要是利用培养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生长,发酵产热,造成高温,杀死其中的大部分不耐热的微生物和害虫及其卵,或者抑制某些有害菌,以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以上两种灭菌方法都是生料栽培时所用,可以杀死部分杂菌而不大可能灭菌彻底,因此残存的杂菌可能伴随食用菌一起生长,在近期表现不出来,而当食用菌长势弱时可能显示出来。因此用生料栽培时一定要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条件,用食用菌的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
要取得彻底杀灭培养料中杂菌的效果,最好采用熟料栽培,用足够的温度灭菌,即高温灭菌。高温灭菌又分为常压灭菌法和高压灭菌法。
(3)常压灭菌法 即在常压下保持100℃杀灭杂菌,具体方法可有很多,基本形式是用油桶改造或用砖砌成大的锅体,内设支架或筐架装料,用保温材料做锅盖,锅体下置铁锅盛水,加热后使锅内温度上升至100℃,持续8小时,并停火后闷一夜。如果锅体建造牢固,密封性好,加热排除冷空气后,可使锅内压力有所上升,以至使锅内温度高于100℃,从而可使加热时间缩短。
(4)高压灭菌法 是用特制的、能耐高压的锅体进行的,锅内水蒸汽的温度随压力升高而上升,温度可达125℃。高压灭菌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可灭菌少量培养料,可用电加热,也可用炉火加热;一种是卧式高压锅,容量较大,用电加热。灭菌少量培养料时,125℃维持30~40分钟即可;灭菌大量培养料时,须适当延长灭菌时间,一般用1.5~2小时。这种灭菌方法与常压灭菌法相比,可以大大缩短灭菌时间,但一次性投资比较高,而且容积有限,不可能象某些自造的常压灭菌锅那样,一次可以灭菌很多培养料,因此,高压灭菌法虽很方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高温灭菌法中,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污染。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①灭菌锅内物品堆积过于拥挤,致使锅内热蒸汽流动不畅,留下灭菌死角。
②灭菌温度虽然达到了,但是灭菌时间不够长。
③高压锅在扣加压力阀之前没有充分放出冷空气。
④灭菌完毕后取出物品时,没有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果发现破损,要及时用灭过菌的包装材料在锅内就地包装;如果不能再包装,则暂时不用,待下次灭菌时另行包装灭菌。
三、生产管理
食用菌栽培后的管理从一开始就需注意防污染。栽培场地要清洁,最好经过灭菌处理。既要注意保温保湿,又要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需采取降温措施,加强通风。如果高温高湿又通风不足,极易造成杂菌滋生蔓延。清除杂菌时,一定要注意彻底;二是注意不使之污染其它地方,包括栽培场地的周围环境。有些种菇户栽培场地内非常清洁,但场地外的环境却非常肮脏,尤其是清理出的杂菌袋或杂菌块随地乱扔,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有的种菇户反映,种菇头一年收成好,第二年较差,第三年更差,三年以后污染严重,不能再种,即使把菇房多次消毒也不行。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环境中杂菌太多造成的。因此,在生产管理中,一方面要管好菌袋、菌块、菇床、菇房,另一方面也要同时管好周围的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教育学院生物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