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硬兼施”打造“特殊学校”

 沧海@一声笑 2014-11-11
油坊司法所:
“软硬兼施”打造“特殊学校”

       “来,签到了。”16日8点15分,按照《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中“每月16日开展一次集中教育”的规定,油坊镇司法所左丽与副所长唐杏明一起早早来到太平村新岸农业基地暨油坊镇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基地。教室内,27名社区矫正人员已全部就坐到位,听闻签到,便一个个起身,按序排好,依次走上前来。

“硬规铁纪”——监管“高压线”不可触碰
      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要求、近日犯罪典型案例、新出法律法规……三小时的集中教育时间,唐杏明在前授课,左丽在后看守,课堂氛围严肃认真,无一位“学员”走神。
      “这便是监管机制的法律严肃性,该管的必须管,该遵守的必须遵守。”
      时间追溯到2013年11月,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监管机制,使其形成规定的程序办法,油坊镇司法所“一马当先”在镇江市首个试推行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从此,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各项成就效果明显,大半年来,从未发生一起脱管、漏管和重新再犯罪事件。
      “每周一主动电话汇报,每月14、15、16日社区服务时间,每月16日集中教育时间……”规范本上,一条条、一项项社区矫正工作要求书写详尽,这便是油坊镇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内容。
      “我们以月为周期,在确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的程序,将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每月每人一张考核表,11项规定任务完成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只要违规,哪怕只是迟到半分钟,也要受到严格的处罚。”
    在左丽的办公包里,整齐收着厚厚一打台账,里面,各项考核表记录详细,甚至精确到某时某秒,真正配得上“被上级部门称为镇江市第一”的台账资料。

“软法暖方”——监管“人性化”俘获人心
       临近11点,“学员”们开始分工做饭。厨房里,一位白胖的小伙,堪称大厨,其熟练的技艺,令人 叫绝。
      “他是马罗,以前当过兵。”站在一旁的左丽介绍说。
       马罗,31岁,祖籍四川,中专毕业后曾在安徽白茅岭监狱当武警,退伍后,又做过派出所协警和保安。去年1月,他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从看管罪犯的武警到社会服刑人员,马罗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也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他把自己“关”起来,羞于面对家人、朋友和曾经的战友、同事。油坊镇司法所所长傅德纯知道后,立刻与马罗进行心理沟通及疏导,在知晓其想自主创业时,便鼓励其参加所里举办的SYB创业培训,并帮助他筹资贷款,在家办起了零部件加工小作坊。
     “要不是傅所长他们,要不是我在油坊镇司法所服刑,我哪能有现在的自信,重拾人生。”回想过去一年,马罗感叹说。如今,他生意红火、内心正直,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并积极献血,捐赠骨髓,成为了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性化”监管,在很多司法所都不被提倡,独独油坊镇司法所将其作为一项“秘密法宝”来做。从适应性帮扶到创业技术指导……自2005年7月20日,接受第一批矫正人员以来,作为所长,傅德纯不断探索实践,寻找“矫正之法”,终究在“严管”下,磨合出“帮导”这一软法来辅助工作。
       无论是现在正在服刑的这27位“学员”,还是过往已重获自由的 “老生”,他们每位都与油坊司法所工作人员成了密友,也都真心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扶。

发展愿景——
    打造 “培养特殊人的特殊学校”
       专访油坊镇司法所所长傅德纯,其第一句就是:“我要打造一所培养特殊人的特殊学校。”
       “工作9年多,自我总结,社区矫正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做转变人的思想的工作。” 傅德纯表示:任何人都想得到平等的待遇,社区矫正人员需要的不是指责、批判,而是鼓励、关怀。司法所的目的是监管,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目标应是教育引导。“在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应尽己所能,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令他们真心悔过、感恩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